宥辰聊古文

98

? ? ? 我們所讀的都是傳頌千年的經(jīng)典,它們可不是一些躺在書本上“死”的文字,它們是“活人”寫的,而且是一些有著巨大“生命活力”的人的創(chuàng)造!

? ? 它們更像是一條河,在歷史中流淌,一代代“風(fēng)流人物”為它卷起一朵朵美麗的浪花。有了它們,中華民族才有了“活”的靈魂。

?

? ? ?你們今天跟著我讀了它們,或許還只一知半解,但是請相信,有些東西已經(jīng)在改變。

? ? ?堅(jiān)持——這是唯一需要的。

? ? 終有一天,當(dāng)你驀然回首——會為你的成長驚嘆。

?

? ? 在這個留言的最后給你們出幾道思考題吧,在假期里你們可以帶著這些問題把學(xué)過的文章再讀一讀,結(jié)合我課堂上講的,思考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

1、在《岳陽樓記》中,范仲淹最后說“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個“斯人”,包括歐陽修嗎?

(參考《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豐樂亭記》)


2、在《前赤壁賦》中,聽了蘇軾關(guān)于“清風(fēng)明月”的一套理論后——”客喜而笑“,如果當(dāng)時舟中的這位”客“是歐陽修,聽了蘇軾的話,他會笑嗎?

(參考《前赤壁賦》、《秋聲賦》)


3、在《后赤壁賦》中,蘇軾“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登上山頂卻忽然“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三個月前就在這個地方他好像已經(jīng)把人生的終極問題都想透了,怎么只是從“秋”到“冬”換了個季節(jié),他就又“迷惑”了呢?

(參考《前赤壁賦》、《后赤壁賦》)


4、在《游褒禪山記》中,王安石說“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倍K軾在《石鐘山記》中提過“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的命題,這種實(shí)事求是的精神恰恰是王安石推行新法時所缺乏的,那么蘇軾有沒有可能成為王安石的向?qū)?,領(lǐng)他走出“幽暗昏惑“之地呢?

(參考《游褒禪山記》、《石鐘山記》)

聲音1評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