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羅伯特·帕特蘭

8631
內容介紹

我曾一度以為,既然我和當年的同學們能靠自我奮斗來改變命運,現如今的普通孩子也做得到。而在完成這項研究后,我知道了自己先前的無知。
——羅伯特·帕特南

在一個階級固化的社會里,寒門為什么再難出貴子?為了回答這一問題,理解美國社會的貧富兩極分化是如何影響下一代人的生活機遇的,哈佛大學帕特南教授組織研究團隊,以數年之功,追蹤訪問了生活在美國各地的107位年輕人,呈現出美國社會在過去大半個世紀以來的變遷圖景,書寫了一則關于“美國夢之衰落”的警世恒言。 正如《紐約時報書評》所言,“讀罷此書,沒人還能相信美國還有機會平等這回事?!迸撂啬嫌谩耙渣c帶面”的敘述方式,生動地展示了美國社會在過去半世紀以來日漸擴大的“階級鴻溝”。在《我們的孩子》一書中,帕特南依次討論了窮孩子和富家子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全方位差距。中上階級的父母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給予引導、提供資源,而寒門子弟,不僅是經濟上“窮”,還更有可能生活在殘缺不全的破碎家庭,成長過程中無法得到父母雙全的關愛或在隔代教養(yǎng)的環(huán)境中長大。全書反復出現的一個意象——貧富階級之間的“剪刀差”——在家庭結構、父母教育方式、學校教育、鄰里社區(qū)內都有鮮明的反映。在這個生而不平等的時代,僅僅談機會均等都是不公正的! 2013年,帕特南曾因“深化了我們對美國社區(qū)的理解”而得到總統(tǒng)頒布的國家人文勛章。本書在此意義上又是一次學術的躍進,它更生動地展示出美國社會的全幅圖景:當寒門子弟發(fā)現自己再努力也是徒勞時,美國夢已碎。對于當下的中國人而言,這本書以手術刀般的銳利所進行的批判,是我們千金難買的經驗和教訓。



作者介紹

羅伯特·帕特南 1941年生,美國當代 杰出的政治學家,曾擔任美國政治學協(xié)會主席。哈佛大學馬爾金公共政策講席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06年榮獲政治學界 高獎約翰·斯凱特獎,且為2013年總統(tǒng)頒布的國家人文勛章得主。曾出任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院長。目前著書14部,被譯為20多種語言,在比較政治、美國政治、國際關系和政治理論領域均做出過卓越的原創(chuàng)貢獻。代表作《讓民主運轉起來》和《獨自打保齡》是過去半個世紀引證 多的社會科學著作,在國內學界和思想界也有深遠的影響。多年來,他擔任過多屆美國總統(tǒng)、英國首相、法國總統(tǒng)以及多個國家政府首腦的資深顧問,其學術思想也激發(fā)了全球范圍內草根社會運動的勃興。

關于譯者
田 雷 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曾任教于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雅理譯叢》主編。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博士(2008年),耶魯大學法學碩士(2010年)。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美國憲法的歷史與理論、中國政治與憲法、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以及政治理論。近期出版的譯著包括《我們人民:轉型》和《林肯傳》。

宋 昕 復旦大學古籍所先秦兩漢文學專業(yè)在讀碩士,曾就讀于重慶大學博雅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2016年)。研究方向是兩漢的史學與文學。


關聯推薦

社會分層 階級固化 寒門再難出貴子
一部關于機會不平等與孩子未來的生命紀實
克林頓、布什、奧巴馬等政府首腦資深顧問、哈佛大學資深教授帕特南 力作
每一位父母、每一位關心下一代成長的有識之士必讀作品


汪暉 甘陽 毛尖 吳飛 鄭戈 閻小駿 聯袂推薦

親切的筆調,精確的研究,以小見大,從一個個市鎮(zhèn)的命運,透視半個世紀來美國夢的危機。這是一個關于不平等和階級隔離的美國故事,發(fā)人深省。
——汪暉 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所長,人文學院教授

不平等是個經濟問題,但從來都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在此意義上,帕特南的這本書并不僅僅是屬于美國左派的。階級“剪刀差”,也即貧富家庭之間越拉越大的鴻溝,早已由經濟財富蔓延至帕特南一貫關注的文化資本領域。寒門子弟,不僅是經濟上“窮”,還更有可能生活在殘缺不全的破碎家庭,成長過程中無法得到父母雙全的關愛,學校里的同輩都是近墨者黑,社區(qū)周遭淪為犯罪者的樂土。美國夢所指,講的是只要愿意努力,人人皆有機會成功,但當寒門再也無法出貴子的時候,美國夢的衰落,如同作者在《獨自打保齡》中所揭示的,是社區(qū)生活原子化的一曲悲歌,所謂“我們的孩子”,重點也在于“我們的”——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群關系。
——甘陽 中山大學博雅學院院長,逸仙講座教授

這部包含了幾十個短故事和幾十個數據庫的社會政治學著作示范了真正的深入淺出。數據為故事勾勒了骨骼,故事向數據饋贈了肉身,我們不僅藉此看清美國夢的階級變遷,看清“128號公路”切割出的兩個美國,而且感同身受地得以重新審視當下中國的社會問題,我們是不是還有可能,把“我的孩子”送回到黃金時代,讓他們重新成為“我們的孩子”。
——毛尖 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教授

帕特南善于抓住社會中 普遍而又因此每每逃過學者的反思性審視的現象,提出自己獨具一格的分析。社會資本、社會分層、社會流動和不平等這些宏大的理論問題在他細致入微的敘事筆調下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體驗關聯起來?!段覀兊暮⒆印酚|及的是每一位為人父母者都會思考的問題:我的孩子在我身處的社會有多大的發(fā)展前景,他/她成長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而這種思考不會是無憑無據的異想天開,而是處在一個社會建構的參照系中。不論出身、有一技之長便能出人頭地的“美國夢”便是這樣一種參照系,一種被美國家庭分享的社會想象。帕特南選取了包括自己故鄉(xiāng)俄亥俄州克林頓港在內的幾個尋常地點,收集了若干家庭的生活史素材,并將這些素材放置在全美國社會統(tǒng)計數據的背景中,展現了社區(qū)隔離和教育隔離如何固化著階級差異、阻斷著社會流動性的美國現實,這種現實與“美國夢”相去甚遠。對于正在面對類似社會現象的中國讀者來說,此書定能引起共鳴,激發(fā)思考。
——鄭戈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
聲音83評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