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普蕾演奏:德沃夏克大提琴協(xié)奏曲- Op.104

9473

專輯名稱:DVORAK: Cello Concerto&nbsp;in B minor,&nbsp;Op.104 Waldesruhe<br /> 專輯藝人:Jacqueline du Pré<br /> 音樂類型:古典<br /> 唱片公司:EMI &nbsp;<br /> CD編號: TOCE-3099<br /> 專輯介紹:<br /> &nbsp; &nbsp; &nbsp; &nbsp;《b小調(diào)大提琴協(xié)奏曲》是所有大提琴協(xié)奏曲中最惹人癡迷的一部,也是萬萬不可不品的、高濃度的音樂瓊漿。大提琴是情感深厚而效果并不如小提琴和鋼琴那么豐富的旋律性樂器,歷來為它寫作而獲得巨大成功的樂曲并不多見。<br /> &nbsp; &nbsp; &nbsp; &nbsp;德沃夏克的這一首大提琴協(xié)奏曲令無數(shù)心靈在音樂中體驗了一次“壯游”。它也讓很多作曲家艷羨不已,勃拉姆斯在第一次讀到這部作品的總譜時,驚叫:“我怎么連大提琴協(xié)奏曲可能寫成這個樣子都不知道?早知道能這樣寫,我自己也早就寫一首了!”<br /> &nbsp; &nbsp; &nbsp; &nbsp;這首樂曲的寫作背景與《自新大陸交響曲》相似,也可以結(jié)合鄉(xiāng)愁和黑人靈歌中的寄托去理解,而其表達更加爽朗樸直。獨奏大提琴或昂首以作高歌、或默念胸中情味,內(nèi)心始終如有烈馬在奔騰。我們自可以不受它的寫作背景羈絆,只管讓這音樂去沖撞自己的心胸。<br /> &nbsp; &nbsp; &nbsp; &nbsp; 作品的三個樂章:&nbsp;<br /> &nbsp; &nbsp; &nbsp; &nbsp; 1、快板,b小調(diào),奏鳴曲式。在低音弦樂伴奏下,由單簧管奏出第一主題,逐漸加上弦樂及其它木管樂器,合奏予以反復(fù)。然后圓號表現(xiàn)五音音階優(yōu)美的第二主題。呈示部的核心部分為主奏大提琴伴奏帶即興性的第一主題,將其動機作華彩發(fā)展,經(jīng)過顫音之后的跳躍的快速音群。在高音域奏出主題變形后,表現(xiàn)柔美的第二主題。發(fā)展部以持續(xù)D音上第一主題的變形開始,其動機由各種不同樂器作巧妙發(fā)展。主奏大提琴以變形的表現(xiàn)再變形第一主題,長笛與雙簧管接替,大提琴發(fā)展成華彩,最后變成八度音程的技巧化快速音群,以上行半音階告終。&nbsp;<br /> &nbsp; &nbsp; &nbsp; &nbsp; 2、不太慢的慢板,三段體,G大調(diào),是一首鄉(xiāng)愁之歌。這首大提琴協(xié)奏曲完成之后,恰逢妻姐約瑟菲娜死亡。約瑟菲娜曾是德沃夏克愛戀的對象,為她的死,德沃夏克特意在這一樂章的中段加上了約瑟菲娜最喜愛的歌曲《Leave me alone》的旋律,以此旋律作為這個樂章的第二主題。&nbsp;<br /> &nbsp; &nbsp; &nbsp; &nbsp; 3、中庸的快板,b小調(diào),自由的回旋曲式。這個樂章巧妙地運用了黑人靈歌旋律與波西米亞民間舞曲節(jié)奏的結(jié)合在低音弦樂以持續(xù)升F音所刻劃出的節(jié)奏上,由圓號奏出主要主題動機,然后在其它樂器上予以一一發(fā)展大提琴獨奏深入展開樂念,發(fā)展出詠嘆性的旋律。此樂章的第一副主題為稍減慢速度、由斷續(xù)性樂句組成的優(yōu)雅主題,而第二副主板題是G大調(diào)中板,有民歌的色彩。尾奏從行板,單簧管奏出第一樂章開頭動機后,圓號承接,轉(zhuǎn)為莊嚴(yán)的行板;然后增加音量與速度,以生動的快板的合奏推向高潮結(jié)束。(網(wǎng)摘)<br /> 專輯曲目:<br /> Dvorak: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104<br /> [1] I Allegro&nbsp;<br /> [2] II dagio am non troppo&nbsp;<br /> [3] III Finale: Allegro moderato&nbsp;<br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每當(dāng)演奏這首作品,我總是十分激動,對它的價值我從不懷疑 ——德沃夏克<br /> 德沃夏克:b小調(diào)大提琴協(xié)奏曲Op.104<br /> 作品介紹<br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德沃夏克在1892年首次前往美國。在紐約國家音樂學(xué)院教書的閑暇時間,德沃夏克寫下了幾首最受歡迎的作品,其中包括《第九交響曲“自新世界”》。然而同大多數(shù)人一樣,德沃夏克對故鄉(xiāng)一直非常眷戀,而這部大提琴協(xié)奏曲則反映了他的全部鄉(xiāng)情,甚至包括了對亡故的父親和初戀女友的哀悼。<br /> 這并不是德沃夏克的第一首大提琴協(xié)奏曲——他剛開始音樂創(chuàng)作時曾寫過一首,但自己認(rèn)為不成功,并且認(rèn)為大提琴不適合作為獨奏樂器和現(xiàn)代管弦樂隊抗衡。后來他的好友、當(dāng)時“捷克四重奏團”的大提琴手哈努斯·維漢(Hanus Wihan)建議他再創(chuàng)作一首,于是德沃夏克在1894年11月他第二次赴美期間開始創(chuàng)作此曲并完成草稿。后來他回到捷克的家鄉(xiāng)后,又將這部作品做了重大修改。了解本作品更改的原因,有助于我們更深刻地了解本作品。<br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德沃夏克本來準(zhǔn)備請維漢首演此曲。但維漢提出希望象其他協(xié)奏曲一樣,在終樂章加入一段大提琴的華彩段,但德沃夏克出人意料地表示堅決反對,而且似乎超過了他往常拒絕別人意見的程度,兩人意見的分歧最后導(dǎo)致維漢沒有參加本作品的首演。<br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為什么維漢的建議沒有被采納?因為維漢不小心闖入了本曲的神圣領(lǐng)域,而這是德沃夏克在創(chuàng)作本曲所精心構(gòu)建的,也是全曲的感情核心之一。德沃夏克年輕時曾愛上他的一位學(xué)生——年僅16歲的演員約瑟菲娜·科涅佐娃(Josephina Kaunitzova),并為她創(chuàng)作了歌唱套曲《柏樹》,希望獲得她的芳心,但是沒有成功。后來德沃夏克娶了她的妹妹。<br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當(dāng)?shù)挛窒目嗽诿绹鴦?chuàng)作這部大提琴協(xié)奏曲時,傳來約瑟菲娜病重的消息。在憂郁的情緒下,德沃夏克將約瑟菲娜心愛的歌曲《不要管我》加以變化寫入第二樂章,這首歌曲是《柏樹》套曲的第一首。約瑟菲娜死于1895年5月27日,在德沃夏克從美國回到捷克幾個月后。約瑟菲娜的死促使德沃夏克將終樂章做了巨大的改變,這一點在他總譜手稿中曾提及。為了表達對她的深刻思念,德沃夏克將終樂章一個僅8小節(jié)的樂思擴充為60小節(jié),其音樂便基于約瑟菲娜所喜愛的那首歌曲。而維漢試圖加入大提琴華彩段的正是這個神圣領(lǐng)域,難怪德沃夏克會堅決拒絕。 &nbsp;<br />

聲音2評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