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三藏是漢傳佛教四大翻譯家之一。其他三位,分別是南北朝時期的鳩摩羅什、真諦三藏,及稍晚于玄奘的唐代義凈三藏。玄奘三藏出生于隋代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圓寂于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關于玄奘生卒年月,不同版本略有出入),出家50余年。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他不顧安危,西行求法,所到之處,聲名遠揚。歸國后,譯經(jīng)達74部,1338卷,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玄奘三藏不僅在佛教史上有著令人仰之彌高的地位,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及中外文化交流,也有著不可取代的影響。但對這樣一個歷史人物,社會民眾卻頗多誤解。因為小說《西游記》的盛行,很多人把玄奘等同于那個懦弱無能、不辨正邪的唐僧,使他的真實面貌逐漸模糊。其后某些影視作品的惡搞,更讓這個形象面目全非。
前些年,錢文忠教授在“百家講壇”開講“玄奘西游記”,深受歡迎,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玄奘三藏的歷史形象。其后,中央電視臺拍攝大型史詩劇情紀錄片“玄奘之路”,通過“亂世孤旅,絕域求生;生死兄弟,亡命凌山;穿越草原,踏上圣土;隨風而逝,西天取經(jīng);享譽佛國,歸心似箭;嘔心瀝血,圓滿”六個篇章,講述了玄奘三藏為法忘軀的求道決心,和九死一生的西行歷程,使大眾對其生平有了更直觀的了解。個中史料,主要來自玄奘口述、辯機筆錄的《大唐西域記》,及慧立、彥悰編撰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我們認識玄奘,不僅要了解他的經(jīng)歷,還要通過這些經(jīng)歷,認識其中的精神內(nèi)涵,以及這些精神對我們的意義。這是當代人特別需要的。在物質(zhì)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人們的精神世界卻混亂不堪,心理問題層出不窮。為什么會這樣?原因在于,我們把追求都投向了物質(zhì)?;蛘哒f,我們已被不斷更新迭代的各種產(chǎn)品占據(jù)了全部注意力,根本無暇旁顧,無暇關注精神需求。這樣的人生是辛苦的,也是茫然的,空洞的。
而玄奘三藏的求法歷程,體現(xiàn)了至高的精神追求。更重要的是,這種追求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不論對個人還是整個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我們今天效仿先賢,走上玄奘之路,也要認識到其中的精神內(nèi)涵。
《玄奘心路》
3470
- 2385年前
- 1835年前
- 1845年前
- 2015年前
- 2225年前
- 1885年前
- 2105年前
- 2125年前
- 2285年前
- 2135年前
- 2435年前
- 2795年前
- 3525年前
- 5175年前
魚說還羞
玄奘堪稱中國最偉大的出家人了??為法忘軀!身先士卒!由衷的致敬??????主播的演播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