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韋伯三姊妹(阿洛伊西亞、康斯坦策和約瑟法·韋伯)的堂兄弟,從父、j·p·霍伊什克爾和米夏埃爾 海頓學(xué)習(xí),參加海頓指揮的薩爾茨堡唱詩班。1798年去慕尼黑深造后,作一部歌劇《森林少女》(弗賴堡,1800)。1803年定居維也納,再從福格勒學(xué)習(xí)。1804-1806年任布雷斯勞劇院指揮,1807-1810年在斯圖加特任符騰堡路德維希公爵秘書,1810年被符騰堡國王驅(qū)逐出境,遷往曼海姆,后又去達姆施塔特。數(shù)度從事巡回演出后于1813年在布拉格被任命為指揮,1816年任德累斯頓歌劇院指揮。最成功的作品為歌劇《自由射手》,1821年首演于柏林。1826年為演出他為科汶特花園劇院寫的《奧伯龍》去倫敦訪問,首演后不到八星期死于倫敦。韋伯是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創(chuàng)始者,他的《自由射手》是一部有說白的歌唱劇,在兩個方面表現(xiàn)出德國民謠和德國農(nóng)村的影響:樸實無華和神秘色彩?!稓W麗安特》(維也納,1823)是一部音樂持續(xù)不斷的歌劇,雖失之于臺本晦澀,卻再現(xiàn)了中世紀(jì)騎士社會的氣氛,可視為瓦格納《羅恩格林》的先驅(qū)。韋伯的鋼琴作品有豐富的想象和輝煌的技巧,其他歌劇包括《彼得·施莫爾》(1803),《西爾瓦娜》(1810)和《阿布·哈?!?1811)。尚作有合唱曲,交響曲兩部,鋼琴協(xié)奏曲兩部,鋼琴與樂隊的《音樂會曲》一首,單簧管協(xié)奏曲兩部,單簧管小協(xié)奏曲一部,鋼琴奏鳴曲四首,許多鋼琴曲和歌曲,撰有音樂論著去世前曾著手寫作小說《作曲家的一生》。
完成于1819年的《三重奏》是韋伯較晚期的、也是最浪漫的一部室內(nèi)樂,在這一作品中,韋伯已經(jīng)完全進入到了浪漫主義的領(lǐng)地。
《三重奏》的第一樂章“適中的快板”,由鋼琴和大提琴的低沉音調(diào)引出長笛的樂音,長笛演奏出的如歌的主題旋律美到令人心碎,整個樂章高低起伏,顯得十分自由,情緒始終在不斷地變化著;第二樂章“諧謔曲”,一個短小的樂章,音樂像是在狂歡般地舞蹈;第三樂章“牧羊人的悲傷之歌(富于表情的行板)”,音樂是異常深情的,淡淡的悲傷與濃濃的情感相交織,特別富于幻想色彩;第四樂章“終曲(快板)”,長笛主奏出富于民間舞曲性質(zhì)的旋律,并在大提琴和鋼琴的參與下不斷地變化,整個樂章自然清新,仿佛在田野中舞蹈歡歌,全曲結(jié)尾處熱鬧非凡,直到曲終之后這樣的歡樂仍然延續(xù)著,一份好心情已經(jīng)隨著音樂潛入到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