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話》上溯五千年以前的中華文明初始,下至風云變幻的20世紀初期民族危亡、奮發(fā)自強的五四運動,浩浩蕩蕩地為觀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提供一套生動的普及性的歷史知識文獻。
中國史是中國各民族誕育和發(fā)展的歷史。它的發(fā)達的封建社會,曾創(chuàng)造了同時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當西方某些地區(qū)跨入資本主義,特別是當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入侵中國之后,中國越來越落后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國,中國獲得了前進的新起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開辟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振興中華的前景。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文明。中華文明史源遠流長,若從黃帝時代算起,已有5000年。有學者指出,中華民族有“三十萬年的民族根系、一萬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國家史”。舉世公認,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長江文明,中華文明是兩種區(qū)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中國歷史自黃帝時代算起則約有5000年。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指從有文字時起算,在那之前則稱為“史前時代”;歷史中傳說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近代考古發(fā)現(xiàn)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zhì)的龜骨契刻符號。可以和歷史更親近,更熟悉,對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有更深刻的認識。
《中國史話》系列叢書來源于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的同名大型專題節(jié)目,科教頻道的理念就是“教育品格、科學品質(zhì)、文化品位”,應(yīng)該說無論是編導(dǎo)者的最初創(chuàng)意,還是編輯的后期加工與整理,都完全貫穿了這一理念。體現(xiàn)在圖書中,便是通過最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通過大量的歷史遺存,穿透如煙風塵,真實地再現(xiàn)歷史上的某一個畫面或細節(jié),若干個畫面與細節(jié),便組成了上自于舊石器時代的“北京猿人”、下至于風云激蕩的“五四運動”的歷史長篇畫卷。
歷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細節(jié),就在于幾千年后,通過對歷史遺存的發(fā)掘與文獻的整理,使讀者輕松地融入到歷史氛圍里,去感覺當時人的心態(tài)和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在《中國史話》中,復(fù)原了許多這樣的生活細節(jié),我們從中既看到了半坡人的房屋類型、審美情趣,以及從八孔陶片中所顯示出來的對數(shù)字的認識,同時也能看到石窟中所埋藏著的歷史故事,那個被史學家稱為來無蹤去無影的少數(shù)民族所建立的北魏王朝,盡管它很快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然而它的足跡卻深深地印在了石窟藝術(shù)之中,歷史雖然已成往事,但遺留下來的文化卻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