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心法-中庸之道

5576

現(xiàn)代人不容易讀懂孔子,這是因為沒有掌握心法的緣故;而孔門的心法「中庸」二字,我們常見到,更常聽到,但他到底隱含什么意義,值得我們深究。這是一門深入孔子內(nèi)心世界的課,也是一帖解決現(xiàn)代人類文明問題的良藥。



《中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年僅十六歲困于宋國時所作的一部名著,其內(nèi)涵完整地傳承了孔門的心法,詳細地闡述夫子性與天道的深義,是有志于學道及弘揚文化者不可不讀的重要寶典。透過學習《中庸》,可掌握入道之門,了解圣人通達形而上的智慧,如何對治各種煩惱,超越世間有形的束縛,此即經(jīng)文所說: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而有這樣內(nèi)涵的人,于世間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能充滿風采,不受迷惑,懂得吉兇禍福之道,有辦政治、辦教育的能耐,以長遠心做種種利益眾生的事業(yè),即是: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如此成己成物,才是君子儒的內(nèi)涵與風范。

授課老師

唐瑜凌先生

學自前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府主任秘書李炳南老教授及徐醒民老師,曾從事于故宮博物院文物分析近三十年,期間并從事傳統(tǒng)文化教學及慈善事業(yè)。于公職退休后,興辦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全力從事于中華文化教育、傳播與宣揚的工作。

聲音0評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