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是我國東漢著名醫(yī)學(xué)家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論述雜病診治的專書,原名《金匱要略方論》?!敖饏T”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訓(xùn)和實(shí)錄的地方,意指本書內(nèi)容之珍貴。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載疾病60余種,收方劑262首。所述病證以內(nèi)科雜病為主,兼及外科、婦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飲食禁忌等內(nèi)容。被后世譽(yù)為“方書之祖”。
專輯封面來自: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古今中藥劑量換算:
1981年我國考古發(fā)現(xiàn)漢代度量衡器“權(quán)”,并以此推算出古方劑量,解決了歷史上古方劑量的一大疑案,對(duì)仲景學(xué)說的教學(xué)、科研、臨床應(yīng)用意義重大。以下根據(jù)柯雪帆、郝萬山教授網(wǎng)上資料整理。
仲景時(shí)代藥量與現(xiàn)代公制藥量(約合換算):
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即1200個(gè)黍米重12銖,兩個(gè)12銖為1兩,16兩為斤,30斤為鈞,4鈞為石。
(漢代“石”讀shi,后世讀dan)。
1權(quán)=12斤,1斤=16兩=250克(液體250毫升),
1兩=15.625克,約15克
千二百黍?qū)嵠滟撸▂ue),合之為合(ge),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
1斗=2000毫升,1升=200毫升,1合=20毫升,1龠=10毫升,
1銖=0.65~0.7克,1兩=24銖,一錢匕=5銖錢=1.5~1.8克,
1刀圭=0.5毫升約0.5克,1撮=4刀圭=2克,1分=3.9~4.2克
1方寸匕=10刀圭=2.74毫升約3~5克
(金石類藥末約2克草木類藥末約1克),
蜀椒1升=50克,葶力子1升=60克,吳茱萸1升=50克,
五味子1升=50克,半夏1升=130克,虻蟲1升=16克,
附子大者一枚=20~30克、中者一枚15克,
烏頭一枚小者=3克,大者5~6克,杏仁大者10枚=4克,
梔子10枚平均=15克,瓜蔞大小平均一枚約46克,
枳實(shí)一枚約14.4克,石膏雞蛋大1枚約40克,
厚樸1尺約30克,竹葉一握約12克,梧桐子大(約)黃豆大。
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
1寸=2.3公分,1尺=23公分
如今中醫(yī)處方用藥計(jì)量單位一律采用“g”(公克)為單位的公制。
十六進(jìn)制與公制單位換算:
1市斤(16兩)=0.5kg=500g,1市兩=31.25g=10市錢
1市錢=3.125g=10市分,1市分=0.3125g=10市厘
為方便以克記量,規(guī)定統(tǒng)一采用近似值換算:
即一兩(十六進(jìn)制)=30克,一錢=3克,一分=0.3克,一厘=0.03克
但換算成現(xiàn)今的公克(g)卻有所不同:
戰(zhàn)國1斤(市斤下同),約今250公克
秦朝1斤,約今253公克
漢朝1斤,約今220公克
南北朝略如前,但各自不同
隋朝1斤,約今661公克。(小斤則為220公克)
唐朝1斤,約今661公克
宋朝1斤,約今633公克
元朝1斤,約今633公克
明朝1斤,約今590公克
清朝1斤,約今590公克
民國1臺(tái)斤,600公克(中藥劑量換算用590g計(jì))
明·清·民國:
1石=120斤,1斤=16兩,1兩=10錢,1錢=10分
1石=70800克,1斤=590克,1兩=36.9克,
1錢=3.69克,1分=0.7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裁衣尺:1丈=355公分,1尺=35.5公分,1寸=3.55公分
量地尺:1丈=345公分,1尺=34.5公分,1寸=3.45公分
營造尺:1丈=320公分,1尺=32公分,1寸=3.2公分
現(xiàn)今中國大陸:
1錢=3克,1兩=50克,1市斤=10兩=500克,
1市丈=10市尺=3.33米,1米=3市尺=100公分,
1市尺=10市寸=33.3公分,1市寸=10市分=3.33公分,
1升(水)=1市斤=500毫升,1公升=2市斤=1000毫升
娛樂快遞
補(bǔ)充了現(xiàn)代白話版,聽起來更順暢了,謝謝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