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 原著原文 白話注解

2.7萬

《易經(jīng)》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古典文獻之一,為古代中國巫師運用六十四卦以預知未來吉兇禍福的卜筮書,自漢代開始尊奉為“五經(jīng)”之一;《易經(jīng)》用一套符號形式系統(tǒng)描述事物的變化,表現(xiàn)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用陰陽符號構成的卦象代表世間萬物的運行狀態(tài)。卜筮者向神明問事,求得卦象,借此預測事情(例如:戰(zhàn)爭、政事、農(nóng)收等等)的成敗吉兇[1]。作為卜筮之書,《易經(jīng)》的影響并不限于占卜和術數(shù),大凡古代中國的哲學、宗教、政治、經(jīng)濟、醫(y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方面,皆可見到陰陽變化的思想寓于其中。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jīng)》經(jīng)由天主教耶穌會的傳教士引介至歐美國家。

聲音66評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