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格洛夫《謝德林、斯特拉文斯基、柴科夫斯基》

370

這張專輯是小提琴家凡格洛夫與羅斯特洛波維奇指揮的倫敦交響樂團合作,演奏謝德林、斯特拉文斯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著名的阿比路錄音室擔負起錄音的重任。錄音師顯然在前輩們的長期言傳身教下,掌握到錄制交響音樂的絕技,因此這張唱片的音質具有醇厚溫潤的特點。凡格洛夫的小提琴在高音回旋的時間比較多,錄音把他飛龍在天般的氣勢和華美琴音全部保留,高頻的延伸力上佳,小提琴的泛音也非常清晰自然。倫敦交響樂團的弦樂組齊奏時則如天鵝絨般的富麗堂皇。這張專輯被《留聲機》雜志選為“年度最佳唱片”。

謝德林《如歌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俄羅斯作曲家謝德林無疑是冷門作曲家之一,樂迷們對他的音樂知之甚少,更逞論《如歌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了。凡格洛夫之所以選擇這么一部非熱門曲目作為專輯的首曲,源于他自幼對謝德林的崇拜和偏愛?!度绺璧男√崆賲f(xié)奏曲》是謝德林運用西方先鋒派手法創(chuàng)作的音樂,問世時飽受抨擊。謝德林曾談起他對“如歌”二字的理解:“我認為如歌首先應該隱藏在音樂本體之下,然后借助演奏者的力量解放出來?!狈哺衤宸蝻@然對此心領神會,他把這部不容易表現出的“如歌”氣質的作品拉出柔美流暢的音符,在紛亂多變的和聲中堅定不移地披荊斬棘。謝德林在第一樂章重點突出大提琴組及低音聲部的份量,羅斯特洛波維奇讓倫敦交響樂團發(fā)出渾厚豐滿的音質,為主旋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二樂章的快板是技巧艱深的段落,雙音和跳弓快如閃電,凡格洛夫每日七小時的練琴培養(yǎng)出的良好素質大派用場,五分鐘的炫技表演一氣呵成。


斯特拉文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作于1931年。此曲是斯特拉文斯基借用巴洛克音樂模型創(chuàng)作的一部后現代作品。四個樂章分別是托卡塔、詠嘆調一部、詠嘆調二部及隨想曲。有趣的是四個樂章全部由同一個音符起頭,第一、二樂章的前兩小節(jié)甚至一模一樣。斯特拉文斯基對音樂創(chuàng)作歷史演變爛熟于胸,一段中古式混合他獨特的和聲理念,發(fā)展成似是而非怪異的摩登小提琴樂曲。凡格洛夫調整自己在前一部作品狂放不羈的心態(tài),以相對嚴謹的弓法詮釋此曲,讓它呈現出既古典又非和諧的變革本質。

柴科夫斯基《b小調憂郁小夜曲》作品26,作于1875年。此曲具有濃厚的俄羅斯民族音樂色彩,既有悲痛的情調,又有甜美的韻味。一般來說,器樂上的小夜曲都是一些象輕快的組曲一樣的為情人而唱的歌曲,但在這首樂曲里,柴科夫斯基卻把它解釋成為像聲樂的小夜曲一樣的為情人而唱的歌曲。或許也可以說是一首“給無情人之歌”了。 樂曲為行板,b小調,后又轉為降a小調,3/4拍子。小提琴獨奏的主題在G弦上展開,如長吁短嘆般甜美而又充滿悲情,飽含著抑郁的色彩。這是一首反映俄羅斯民族苦難生活的樂曲,與柴科夫斯基的《第一弦樂四重奏》有異曲同工之妙。西方的演奏家很難把它拉出原汁原味的地道風格,這里面也有指揮者非俄裔造成理解偏差的原因。羅斯特洛波維奇正是一個擅長指揮俄系音樂的大師,他把倫敦交響樂團的音色調整出斯拉夫味道,節(jié)奏粗獷。凡格洛夫干凈利落的琴音蘊涵對祖國的深邃情感,音樂連綿不絕地從琴腔奔泄而出,深深地感染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