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一說懷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自稱“郡望昌黎(今遼寧義縣)”,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朝中期官員、文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三歲而孤,隨兄嫂生活。自幼攻讀六經(jīng)百家之書,792年登進士第。最初兩任節(jié)度推官,后授四門博士,升監(jiān)察御史。因論宮市之弊被貶為陽山縣令,之后遇赦,調(diào)江陵法曹參軍。歷任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升刑部侍郎。819年,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為潮州刺史。唐穆宗即位后被召入朝,拜國子祭酒。晚年官至吏部侍郎。824年,韓愈病逝,享年五十七歲。獲贈禮部尚書,謚號“文”,1078年,加封昌黎伯,并從祀孔廟。
韓愈推崇古體散文,其文氣勢雄健,“文起八代之衰”,“集八代之成”,開古文運動之濫觴。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亦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wù)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后人很有指導(dǎo)意義。有《韓昌黎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