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約公元前164~前114年),漢族,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陜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等。漢武帝建元年(前140年)為郎。漢武帝想聯(lián)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出隴西,經(jīng)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單于讓張騫娶妻生子,但張騫始終不忘出使西域的使命。后逃脫,西行至大宛,大宛王盛情款待張騫一行人,經(jīng)康居,抵達大月氏,聯(lián)合計劃遭到拒絕,大月氏已不想與匈奴抵抗。后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fā)現(xiàn),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nèi)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歷時13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于公元前119年。張騫在大夏時,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勸武帝開西南夷道,但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張騫隨衛(wèi)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與李廣出右北平(今河北東北部)擊匈奴;張騫因遲誤軍期,當斬,用侯爵贖罪,得免為庶人。后張騫復勸武帝聯(lián)合烏孫(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騫為中郎將,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萬數(shù),出使烏孫。張騫到烏孫,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國,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國也派使節(jié)回訪長安.烏孫遣使送張騫歸漢,并獻馬報謝。元鼎二年(前115),張騫還。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后相繼引西域諸國使者來漢;烏孫后來終于與漢通婚,共擊破匈奴。漢能通西域,由張騫創(chuàng)立首功。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后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于諸國。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西域諸國當時無史籍記載,張騫所報道,備載于《史記》、《漢書》中,是研究中亞史所根據(jù)的原始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長篇評書——張騫( 全47回)
1916
- 564月前
- 194月前
- 244月前
- 254月前
- 404月前
- 544月前
- 244月前
- 414月前
- 234月前
- 464月前
- 364月前
- 284月前
- 234月前
- 544月前
- 414月前
- 474月前
- 444月前
- 434月前
- 434月前
- 494月前
- 354月前
- 364月前
- 274月前
- 304月前
- 484月前
- 434月前
- 504月前
- 354月前
- 424月前
- 354月前
- 484月前
- 314月前
- 324月前
- 464月前
- 574月前
- 384月前
- 314月前
- 264月前
- 514月前
- 314月前
- 374月前
- 434月前
- 444月前
- 364月前
- 424月前
- 544月前
- 1284月前
專輯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