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簡介



喜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柳鳴九。以上們講了加繆和加繆的哲理,現(xiàn)在我們來講加繆的《局外人》。


在加繆的全部文學創(chuàng)作中,《局外人》從不止一個方面的意義上來說,都可謂是“首屈一指”的作品。


《局外人》醞釀于 1938 年至 1939 年,完成時間基本上可確定是在 1940 年 5 月。這時的加繆剛過 26 歲的生日。小說于 1942 年出版,大獲成功。事實上,《局外人》正是加繆文學黎明的第一道燦爛的光輝,在完成它之后,加繆到 1943 年才出版了他雋永的歷史巨著《西西弗神話》。他另一部代表作《鼠疫》的完成與發(fā)表則是后來 1946 年、1947 年的事了。因此,從加繆的整個文學創(chuàng)作來說,《局外人》是他一系列傳世之作中名副其實的“領頭羊”。


對于一部作品在作家整個創(chuàng)作中價值的凸顯與在文學史上地位的 奠定能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作品的社會影響、作品所獲得的文學聲譽以及文化界、思想界對作品符合實際并經(jīng)得起時間檢驗的評價。在這些方面,《局外人》較加繆的其他文學創(chuàng)作(包括他日后的名著與杰作)都處于絕對的優(yōu)勢。


《局外人》于 1942 年 6 月 15 日出版,第一版 4400 冊,為數(shù)不少,出版后即在巴黎大獲成功,引起了讀書界廣泛而熱烈的興趣。這是加繆的作品過去從未有過的,作者由此聲名遠揚,從一開始到幾年之內(nèi),報界、評論界對它的佳評美贊一直“絡繹不絕”。日后將成為法蘭西學士院院士的馬塞爾?阿爾朗,把它視為 “一個真正作家誕生了”的標志;批評家亨利?海爾稱《局外人》“站立在當代小說的最尖端”;“存在”文學權威薩特的文章指出,“


《局外人》一出版就受到了最熱烈的歡迎,人們反復說,這是幾年來最出色的一本書”,并贊揚它“是一部經(jīng)典之作,一部理性之作”;二十世紀現(xiàn)代主義大家娜塔麗?夏洛特,在她的現(xiàn)代主義理論名著中認為《局外人》在法國當代文學中起了開風氣之先的作用,“如像所有貨真價實的作品一樣,它出現(xiàn)得很及時,正符合了我們當時的期望”;《局外人》的出版成了一種社會現(xiàn)象,一個巨大的歷史事件”。


《局外人》的規(guī)模甚小,篇幅不大,僅有五六萬字。但卻成為法國 20 世紀一部極有分量、舉足輕重的文學作品;它的內(nèi)容比起很多作品來說,既不豐富,也不波瀾壯闊,只不過是寫一個小職員在平庸的生活中糊里糊涂犯下一條命案,被法庭判處死刑的故事,主干單一,并無繁茂的枝葉,但卻成為當代的世界文學中一部意蘊深厚的經(jīng)典名著;它是以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寫成,簡約精煉,含蓄內(nèi)斂,但卻給現(xiàn)代趣味的文化界與讀書界提供了新穎的、敏銳的感受……所有這些幾乎都帶有某種程度的奇跡性,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這很值得人們思考。


一部作品要一開始就在較大的社會范圍里,與廣泛的公眾有所溝通、有所感應,獲得理解,受到歡迎,那首先就需要有一種近似 Lieux Communs 的成分。在《局外人》中,這種 Lieux Communs,可以說就是法律題材、監(jiān)獄題材,就是對刑事案件與監(jiān)獄生活的描寫。因為,這個方面現(xiàn)實的狀態(tài)與問題,是廣大社會層面上的人們都有所關注、有所認識、有所了解的,這方面的現(xiàn)實狀況與問題,在文學作品中得到反映與描寫,也是早已有之,甚至屢見不鮮的。雨果的中篇《死囚末日記》、短篇《克洛德?格》、長篇《悲慘世界》中芳汀與冉?阿讓的故事,司湯達《紅與黑》第二部的若干章節(jié),以及法朗士的中篇《克蘭克比爾》,都是有關司法問題的著名小說篇章,足以使讀者對這樣一個“公共場所”不會有陌生感。


歷來的優(yōu)秀作品在這個“公共場所”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幾乎都是批判傾向,這構成了文學中的民主傳統(tǒng)與人道主義傳統(tǒng),對于這一個傳統(tǒng),歷代的讀者都是認同的、贊賞的、敬重的?!毒滞馊恕肥紫劝炎约憾ㄎ辉谶@個傳統(tǒng)中,并且以其獨特的視角與揭示點而有不同凡俗的表現(xiàn)。


《局外人》中,最著力的揭示點之一,就是現(xiàn)代司法羅織罪狀的邪惡性質(zhì)。主人公默爾索非常干脆地承認自己犯了殺人的命案,面對著人群社會與司法機制,他真誠地感到了心虛理虧,有時還“自慚形穢”,甚至第一次與預審法官見面、為對方親切的假象所迷惑,而想要去跟他握手時,就想到“我是殺過人的罪犯”而退縮了。


他的命案是糊里糊涂犯下的,應該可以從輕量刑,對此不論是他本人,還是旁觀者都是一清二楚的,因此,他一進入司法程序就自認為“我的案子很簡單”,甚至天真地對即將運轉(zhuǎn)得愈來愈復雜、愈來愈可怕的司法機關“管得這么細致”而大加稱贊,說“真叫人感受到再方便不過”,但法律機器運轉(zhuǎn)的結果卻是他被宣布為“預謀殺人”、“絲毫沒有一點人性”、“最藐視最基本的社會原則”,以致“其空洞的心即將成為毀滅我們社會的深淵”的“罪不可赦”者,最后被判處了死刑,而且其死罪是在“以法蘭西人民的名義”這樣一個高度上被宣判的。


從社會法律的角度來說,《局外人》主人公的冤屈程度,并不像完全無辜而遭誣告判刑的芳汀與克蘭克比爾那樣大,因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冤案。但是,對默爾索這樣一個性格,這樣一個精神狀態(tài)的人物來說,這一判決卻是最暴虐不過、最殘忍不過的,因為它將一個善良、誠實、無害的人物完全妖魔化了,在精神上,在道德上對他進行了“無限上綱上線”的殺戮,因而是司法領域中一出完完全全的人性冤案。


如果說傳統(tǒng)文學中,芳汀、冉?阿讓、克蘭克比爾那種無罪而刑、冤屈度駭人聽聞的司法慘案,放在 19 世紀法律制度尚不嚴謹?shù)臍v史背景下,還是真實可信的話,那么這樣的故事放在“法律制定得很完善”的 20 世紀社會的背景下,則不可能滿足現(xiàn)代讀者對真實性的期待。加繆沒有重復對司法冤屈度的追求,而致力于司法對人性殘殺度的揭示,這是他的現(xiàn)代性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也是《局外人》作為一部現(xiàn)代經(jīng)典名著的社會思想性的一個基石。


就其內(nèi)容與篇幅而言,《局外人》著力表現(xiàn)的正是法律機器運轉(zhuǎn)中對人性、對精神道德的殘殺。每樁司法不公正的案件都各有自己特定的內(nèi)涵與特點,而《局外人》中的這一樁就是人性與精神上的迫害性,小說最出色處就在于揭示出了這種迫害性的運作。本來要對默爾索這樁過失殺人的命案進行司法調(diào)查,其真相與性質(zhì)都是不難弄得一清二楚的,但正如默爾索親身所感受到的,調(diào)查一開始就不是注意命案本身的事實過程,而是專門針對他本人。


這樣一個淡然超脫、與世無爭、本分守己的小職員平庸普通的生活有什么可調(diào)查的呢?于是,他把母親送進養(yǎng)老院,他為母親守靈時吸了一支煙,喝過一杯牛奶,他說不上母親確切的歲數(shù),以及母親葬后的第二天他會了女友,看了一場電影等這些個人行為小節(jié),都成為了嚴厲審查的項目,一個可怕的司法怪圈就此形成了:由于這些生活細節(jié)是發(fā)生在一個日后犯下命案的人身上,自然就被司法當局大大地加以妖魔化,被妖魔化的個人生活小節(jié)又在法律上成為“毫無人性”與“叛離社會”等判語的根據(jù),而這些結論與判語又導致對這個小職員進行了“罪不可恕”的嚴厲懲罰,不僅是判處他死刑,而且是以“法蘭西人民的名義”判處他死刑。這樣一個司法邏輯與推理的怪圈,就像一大堆軟軟的繩索把可憐的默爾索捆得無法動彈、聽任宰割,成為完善的法律制度與開明的司法程序的祭品。


默爾索何止是無法動彈而已,他也無法申辯。他在法庭上面對著對他的人性、精神、道德的踐踏與殘害,只能聽之任之,因為根據(jù)“制定得很好”的法律程序,他一切都得由辯護律師代言,他本人被告誡“最好別說話”,實際上已經(jīng)喪失了辯護權,而他自己本來是最有資格就他的內(nèi)心問題、思想精神狀態(tài)做出說明的。何況,辯護律師只不過是操另一種聲調(diào)的司法人員而已。


默爾索就不止一次深切感受到法庭上,審訊中的庭長、檢察長、辯護律師以及采訪報道的記者都是一家人,而自己完全被“排除在外”。在審訊過程中,他內(nèi)心里發(fā)出這樣的聲音:“現(xiàn)在到底誰才是被告呢?被告可是至關重要的,我有話要說?!睕]有申辯的可能,他不止一次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我甚至被取代了?!彼痉ó斁帧皩⑽抑糜谑峦?,一切進展我都不能過問,他們安排我的命運,卻未征求我的意見”。小說中司法程序把被告排斥在局外的這種方式,正是現(xiàn)代法律虛偽性的表現(xiàn)形式,加繆對此著力進行了揭示,使人們有理由說《局外人》這個小說標題的基本原意就在于此。


如果說,從司法程序來看,默爾索是死于他作為當事人,卻被置于局外的這樣一個法律的荒誕。那么,從量罪定刑的法律基本準則來看,他則是死于意識形態(tài)、世俗觀念的荒誕。默爾索發(fā)現(xiàn),在整個審訊過程中,人們對他所犯命案的事實細節(jié)、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并不感興趣,也并未做深入的調(diào)查與分析,而是對他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xiàn)感興趣。他的命運并不取決于那件命案的客觀事實本身,而是取決于人們?nèi)绾慰创@個人,取決于人們對他那些生活,對他的生活方式,甚至生活趣味的看法,實際上也就是取決于某種觀念與意識形態(tài)。


在這里,可以看見意識形態(tài)滲入了法律領域,決定了司法人員的態(tài)度與立場,從而控制了法律機器的運作。加繆的這種揭示無疑是深刻有力的,并且至今仍有形而上的普遍的意義。意識觀念的因素對法律機制本身內(nèi)在的侵入、鉗制與干擾,何止是在默爾索案件中存在呢?


《局外人》以其獨特視角對現(xiàn)代法律荒誕的審視,而在這一塊“公共場所”中表現(xiàn)不凡,即使在這個“公關場所”出現(xiàn)過托爾斯泰《復活》這樣的揭露司法黑暗腐敗的鴻篇巨制,它也并不顯得遜色,它簡明突出、遒勁有力的筆觸倒特別具有一種震撼力。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榛果糖

他們安排了我的命運,卻沒征求我的意見……

榛果糖

人性冤案

榛果糖

最喜歡的一部加繆作品就是《局外人》了

凌波病人

首先感謝感恩喜馬拉雅邀請來諸位翻譯界、文學界泰斗親自講課,其深厚底蘊和專業(yè)情懷令人動容;但作為一個“聽”的平臺,建議必須納入“聽感”元素的考量,事實上很多節(jié)課根本聽不清聽不懂,必須停下、打開文字方能理解。畢竟喜馬拉雅,是聽書軟件。個人見解,堅持表達

猜你喜歡
局外人

原聲朗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著名文學家阿貝兒.加繆中篇小說集小說《局外人》他作為一個藝術家和道德家,通過一個存在主義者對世界荒誕性的透視,形象地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的道...

by:長沙小馬哥

局外人

法庭是法律的產(chǎn)物,而有人在這里被用道德審判,這不荒誕嗎?

by:跳舞的布丁_怪獸工廠

局外人

《局外人》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爾貝·加繆的長篇小說,是這位法國存在主義作家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二十世紀世界范圍內(nèi)流行度最廣的文學作品之一?!毒滞馊恕吠ㄟ^第一人稱視...

by:窮則獨善其身_

局外人

《局外人》(L'étranger)是法國加繆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毒滞馊恕沸蜗蟮伢w現(xiàn)了存在主義哲學關于“荒謬”的觀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離...

by:夢境難逃

局外人

《局外人》醞釀于1938年至1939年,不久之后即開始動筆,完成時間基本上可確定是在1940年5月。這時的加繆剛過二十六歲的生日不久,還不到二十七歲。小說于19...

by:赤腳騎車429

局外人

《局外人》(L'étranger)是法國加繆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局外人》形象地體現(xiàn)了存在主義哲學關于“荒謬”的觀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離...

by:倦夢還layman

局外人

人性大師加繆的荒誕三部曲之一,借用一個職場年輕人,他性格孤僻,正直,不懂得迎合他人。他為生活忙碌著,他是別人眼中的怪人,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他一直以一個“局外人...

by:盛世長安李逗

局外人(上海譯文版)|諾爾貝文學獎得主加繆成名作|柳鳴九翻譯

《局外人》是加繆小說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堪稱20世紀整個西方文壇最具有劃時代意義最著名小說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為整個西方文學和哲學中最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和最重...

by:譯文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