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家长朋友们,还有肩负教育重任的老师们,教育同仁们,大家好!我是为孩子们进行语文启蒙的郦波老师。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总共出了10张语文启蒙课专辑,在喜马拉雅上总播放量超过900万次,从今天起,这学期,我还将推出四年级上,九年级上这两门音频课。
对于进入九年级的同学们来说,这一年非常关键。随着孩子步入九年级,面临愈发逼近的中考压力,作为家长和老师,也或多或少地开始有一些焦虑。甚至有的家长和学生会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语文不是一个能够拉开差距的学科,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便有意识无意识地将语文边缘化,然后集中精力复习其他科目。
我想说,这种想法,是千万要不得的。
你看像北京中考政策明确规定:当考生分数相同的时候,依次以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而且,如果你有关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的话,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趋势,那就是数理化这些理科科目的考试题目,它的文本阅读量明显变大。
这是在侧面考察学生在大量文字和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如果学生们的阅读、尤其是语文水平不过关,理解题目就会出现偏差,做题的速度也会因此明显放缓,这在限定时长的实际考试里,是很致命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次九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启蒙课开讲之前,我想首先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地位。况且我们知道,在新版教材颁行过程中,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也产生了一种共同认识,也就是郦老师一直强调的,对于年轻人,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讲,母语感知能力和母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其实是整个中小学阶段,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现在才有“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这样的说法。
其实从人类的文明史来看,从每个民族各自族群的历史发展来看,对于母语感知能力和母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毫无疑问,都应该是各个族群中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当然除了这个根本之外,对于初中这关键的最后一年,我还有一些想法想和各位家长朋友、教师同仁沟通和交流。
第一,多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别轻易用分数“捆绑”孩子。
很多家长总是爱用分数去判断孩子学习的努力程度,尤其到了初三,平日里大大小小的考试不断,如果家长和老师一味地紧盯着分数,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其实在考场上,分数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来的是孩子学习习惯上存在的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明明一眼看上去就很容易的题目,但就是会做错丢分,很可能是因为在平时的作业中,就没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再比如,孩子前面的题目都做得不错,但后面的大题,却答得很敷衍,甚至完全空着,一问,说是没时间做,这说明在不同题型的时间安排上,平常是出了问题。考试时的速度,其实就是平常做题的速度,反映出来的仍然是学习习惯的问题。
因为习惯而导致的丢分,是最最可惜的,也最不应该的。所以与其一味地盯着成绩,还不如在平日里,多关注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多提醒,用心去和孩子沟通,那孩子也是愿意去配合的。而且学习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分数和名次更可靠、更重要,不仅是孩子能真正学好知识的保证,也是他此后一生中发现和塑造自我人生的价值的最关键的保证。
第二,支持和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博览群书。
千万不要因为临近中考,就开始限制孩子阅读课外书籍。学好语文的根本首先第一个就是要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在语文教育中,语文课本当中的文章属于精读,它是一个引子,当然是很重要的引子,是一滴水,课本之外的才是真正浩瀚的海洋。所以必须要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引导孩子把生活,把世界当作课本,而不是把课本当作世界。
而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培养阅读兴趣这一方面,说心里话,我个人觉得也非常关键。比如说,如果读物选择不恰当,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围,那孩子就会产生排斥心理,很容易打击孩子的阅读积极性。但是一直停留在浅层次呢,他的阅读思维又很难的得到适度的提升。所以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经典名著中,挑选出适合当前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书籍,是需要仔细花一番心思的。
对此,我在语文启蒙课的课文讲解中,除了会融合课内外的知识点,去拓展孩子的知识面之外;还会挑选一些适合当前学段的孩子阅读的经典名著,进行推荐和导读,以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为主,去提升孩子的阅读品味和鉴赏能力。
第三,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
中考语文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考察死记硬背的知识了,开始越来越重视思辨能力。这其实根本就牵涉到要培养孩子们的母语思维能力,但是很多孩子思辨意识的觉醒还不够强烈。或者换句话说,问题意识还比较匮乏,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比如,有的孩子从来不会问问题。一般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没有问题可问,提出问题是一个主动、积极、自觉的思维过程,如果孩子不认真听或者课外也不主动去思考,会导致对学习的内容没有感知,就当然谈不上提出疑问了;二是有问题却不问,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因为孩子自尊心比较强,或者是比较害羞,怕遭到嘲笑而不敢提问。对此,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作用,就特别重要了,在平日里,多引导孩子自主去思考,要敢于提问,当然更要擅于提问。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启蒙课程里,会专门开设周末答疑课的初衷所在,在答疑版块里集中回答评论里的问题。除了想要及时解决孩子们在音频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之外,也是想鼓励孩子们去思考,去发问,然后大家一起探讨。
我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和其他学科以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为主不同,语文教育绝不是简单的告知,要教的不光是一种知识能力,而是对精神世界和心灵的拓展,是对健康人格的培养,是要影响和塑造一颗伟大的灵魂。孩子们到了九年级,在中考前夕这个关键的节点上,我愿意和家长老师一道,陪伴在他左右,指引点播,和他们共同成长。所以让我们一路携手同行吧。语文启蒙,我们不见不散。
1333293gsds
郦老师,不知您会出高中专辑吗,听了您的课后真的受益良多
荷田玉_fk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西雅夜未央_
阅读的第一个作用:在大量文字和文本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具体分为,(1)快速抓住有效信息,(2)领会本文的情感和意境(3)捕捉到言外之意。。。如果阅读不过关,在其他科目考试读题中会有理解偏差影响正确率,同时做题速度有影响。 阅读的第二个作用:阅读不要盲目,要选取可借鉴的结构、素材、语言。来进行分析,写作时把这些文本技巧运用到作文中去。每篇文章的精彩特色之处应细细品读。 以上两点是就应试而言,抛开这两点,阅读应是塑造性格和心灵的重要途径。
西雅夜未央_
总结,1.学习习惯...2...广泛适合孩子能力兴趣的阅读...3...思辨能力。
drhusup
语文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和工具,要用一辈子的。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