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佛王維:人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2020-08-04 20:50:4813:43 1萬
所屬專輯:有滋有味的唐詩
聲音簡介

詩佛王維:人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題記: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幾乎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宿命。

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國文化,深深影響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人生價值觀。儒家是入世的哲學。在儒家看來,我們都是人生舞臺上的演員,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對舞臺對觀眾負責,我們從一出生就要努力認真唱念做打,演好自己,娛樂別人。不認真的人就出局,而在人生舞臺上出局的人,是可恥的。

因此中國知識分子的宿命似乎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他們最高理想就是張載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因此,中國知識分子大多勇敢精進孜孜不倦,在廟堂之上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但廟堂有風險,江湖有風波,人生不可能永遠如春和景明“潮平兩岸闊”,將身家性命都付予廟堂夢想的知識分子,更多的是凄凄惶惶。

假如中國文化中只有積極入世的儒家文化,中國的知識分子們大多會得抑郁癥——他們太難了!幸好中國文化又為知識分子的安身立命之道開了另外一扇窗戶,讓仕途失意的知識分子有另外一條道路,這就是出世的生活方式。廟堂行不通了,可以退入江湖山川隱居于春山林泉五湖煙海,可以暫時忘卻孔孟的機心,出入佛老的解脫與澄凈,用放下執(zhí)著與無情無待來解脫自己。

盛唐時代儒道佛三家思想共同存在,深刻影響了知識分子的價值選擇。在我們的閱讀經(jīng)驗中,整天憂國憂民的詩圣杜甫,是兼濟天下的儒家;“一生好入名山游”煉丹學道蔑視富貴輕視王侯的詩仙李白是道家;而“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的王維是佛家。但學道與禮佛,并非知識分子的首要選擇,他們往往是在生命遇到挫折之后才會回歸佛老,所謂的回歸,其實就是無可奈何逃離罷了。王維就是一個從儒家逃離歸向佛家的一個典型代表。

盛唐詩人王維是綜合藝術(shù)天分最高的詩人,連李白與杜甫都要承讓他三分。

當杜甫整天愁眉苦臉準備科舉考試,但幾次考試名落孫山時,王維挾少年才子之大名,二十一歲就狀元及第;

當李白隱居、學道到處找工作的時候,王維早已經(jīng)成為京城文藝圈的年輕大佬,出入于王公貴族名流大咖之間了。

王維是頂級藝術(shù)天才,他精通音樂會作詞作曲,彈得一手好琵琶;

他畫藝絕倫開創(chuàng)了北宋文人畫的先河;

他佛學造詣精深,曾為禪宗的六祖慧能寫過碑文;

他具有無與倫比的審美感知的能力,他的邊塞詩雄渾昂揚,絕對是盛唐氣象:《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沒有盛唐氣象的熏染,沒有邊塞生活的體驗,沒有無與倫比的審美能力,如何寫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神妙的句子?

王維的送別詩,也是清新明快昂揚向上?!段汲乔罚?/p>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之所以有詩佛的美名,關鍵是他晚年那些浸透著佛理與禪意的山水田園詩,《酬張少府》: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在盛唐詩歌的天空,浪漫主義、邊塞雄風與山水田園的寧靜各占其一,而王維完全稱得上是邊塞與山水田園詩歌的王者。

最重要的是王維出身豪門貴族,他長得帥。無論什么時代,高富帥總是占據(jù)時代的最頂端,按照這樣的邏輯,王維于廟堂之上春風得意,出將入相問題不大,但王維的一生卻是另外一番光景。

他少年時崇尚意氣風發(fā)的游俠少年,系馬高樓開懷暢飲,開邊衛(wèi)國直上凌煙閣:

恰如李白、高適等詩人一樣,少年時代的王維,受到游俠文化的影響,這正是青春蓬勃的盛唐文化的體現(xiàn)。

青年入仕,因伶人舞黃獅子而被貶到濟州做倉庫管理員,生命遭受第一次沉重打擊。

人到中年后,王維在安史之亂中做了安祿山的偽官,被認為是“唐奸”而為人所不齒,差一點送命,再次被貶。

晚年王維營造別墅吃齋念佛,悠游于廟堂之上,徜徉于山林之間,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寫一些澄靜虛空的詩歌,最終成就了詩佛與山水田園集大成者的美名。

    在我們看來,別人的生活總是風輕云淡,而自己的日子總是很扯淡,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堪。事實上,王維的一生承擔了難以言說的痛。

王維始終處于心靈的天人交戰(zhàn)之中,王維在官場上左右逢源溜須拍馬,雖然官職一直往上升,卻受到時人的指責。王維受賢相張九齡提拔之恩,但張九齡被貶后,王維巴結(jié)奸相李林甫楊國忠;安史之亂中被迫接受偽職,雖說是被逼無奈,但要知道大詩人杜甫同樣是被叛軍俘虜,最終卻能冒著危險逃離叛軍投奔新皇帝;他少年喪父青年喪母壯年喪妻喪子,晚年不娶孤獨一生。

王維擁有了走上政壇高位的一切條件,卻在時代大潮的裹挾之下,成為別人眼中的“德行有虧”的小人,因此,整個后半生,王維在風輕云淡的輞川別墅詩意生活的背后,其實是深深的自責和懺悔。

人生失意如此,儒家的王維唯一條路是逃走,逃到道家的適意與佛家的虛空之中。王維曾經(jīng)很崇拜陶淵明,但他沒有陶淵明決然歸去的勇氣,他還貪戀滾滾紅塵;他精研佛學,但也沒有佛學中放下一切執(zhí)著的超脫精神,于是王維走出了另外一條圓融甚至是滑頭的道路,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王為標榜的價值觀是“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身在廟堂心在山林。這條道路,中唐的白居易更加得心應手,他發(fā)明了“中隱”的生活方式,深得王維精神的三昧。

王維最終投向佛教,用禪宗的方式去觀照大自然與自己的心。禪宗以無念為宗,以虛空為最高境界,人生得意與失意交織的王維認識到,心空則無欲,無欲則無執(zhí),無執(zhí)則無痛,無痛則無生,如此方能達到彼岸實現(xiàn)涅槃。在王維的詩中有道家的無情,更有佛家的虛空,將一切看淡,把一切忘記,遠離塵囂,無心以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修淡泊之心,將絢爛歸于平靜。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王維的詩進入了萬籟無聲萬物自足的境界。一切寂靜無為,一切自足自為。沒有生之喜沒有死之哀,沒有是非得失榮辱得喪。所以胡應麟在他的《詩藪》中說,王維的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空”。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考驗一個人的境界,最好是人面對絕境之時。戰(zhàn)國思想家楊朱遇到岔路就涕淚俱下;魏晉名士阮籍在無路之時慟哭而返,但王維說,人生并不缺乏風景,缺少的是欣賞風景的心情,“行至水窮處”,我們大可停下來“坐看云起時”。

從儒家逃歸禪宗的王維,終于獲得了平靜超脫的力量。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聽友225091302

所謂的知識分子的價值取向假大空的。爭權(quán)奪利的陰謀權(quán)術(shù)帝王術(shù)等叢林法則才是最重要的。

郭國章

說反了,應該是廟堂憂其民,江湖憂其君。

Am卓

人生并不缺乏風景,愿我們天天都有欣賞風景的心情!共適春花秋月,同享國盛太平!

好玩的國學?回復?@Am卓

是的。關鍵是拿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看待世界

Am卓

在解讀詩意時去解讀思想,很多言辭說到了人心里……

好玩的國學?回復?@Am卓

??????

Am卓

謝謝老師!

猜你喜歡
王維詩選

自唐代起,士大夫階層形成了賞月之風。其中,文人墨客最愛吟月,寫下許多千古流傳的佳句。譬如,張九齡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孟浩然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by:壹咖啡

王維詩集

王維字摩詰,河東人,工書畫,與弟縉俱有俊才。開元九年,進士擢第,調(diào)太樂丞,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歷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左補闕、庫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

by:南柯曉夢

王維詩集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by:見賢思齊韓智峰

王維詩選

王維(693或694或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王維出身太原王氏,于唐玄宗開元年間中進士...

by:朗讀者平平小姐

王維

北大女生票選第一名的夢中情人。誰會不愛呢。

by:南垞cha

王維詩全集

維摩詰詩,字字珠璣

by:牧馬人_w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