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熱門詞匯”可以總結西方世界的2023年?|讀刊

2024-01-08 10:26:0117:37 86
所屬專輯:鯨快訊
聲音簡介

隨著2023年的落幕,各大詞典或文化機構評選出的“年度熱詞”已經塵埃落定。在2024年的開頭,我們回顧這些“年度熱詞”,它們可以被視作對過去一年凝練的總結,也可以幫助我們在不確定的來年中更好地找到屬于自我的坐標。

例如,由牛津大學出版社選出的2023年年度熱詞“rizz”就引起了廣泛關注。該詞是“魅力”一詞的縮略形式,它指的是某種“風格、魅力或吸引力,來獲得一段浪漫關系或吸引性伴侶,許多人認為該詞與中文語境下的‘性張力’頗為接近”。該詞主要在游戲、短視頻等互聯(lián)網交際場域中由“Z世代”們所使用。在牛津大學出版社看來,這個詞的躥紅說明了年輕一代正以自己的方式,在他們所熟悉的場域中“形成并定義屬于他們的語言和文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牛津出版社聲稱年度熱詞評選的初衷是“反映每一年的精神風貌、情緒特質和關注焦點?!比缛粑覀円脖в蓄愃频南敕?,那么我們的目光就不能僅停留在某一個“熱詞”上。事實上,不同的機構往往會以不同的方式來評選“熱詞”,而一些最終未能獲選的詞匯往往也能幫助我們把握某些重要現(xiàn)象。因此,借由評選“年度熱詞”的契機網羅一整個“詞群”,并對其中蘊含的情緒、及其指向的現(xiàn)象加以分析,或許同熱詞評選的初衷更加符合。

基于此,本次“讀刊”將梳理在牛津大學出版社、韋氏詞典、柯林斯詞典和劍橋詞典舉辦的評選中“入圍”的一系列詞匯,并將它們分為三組加以解讀。在筆者看來,2023年的“年度詞群”共同關涉的都是“自我”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處境這一問題。第一組詞匯指向的是“自我”與“他人”的關系;第二組詞匯指向的是“自我”在社會中的焦慮;第三組詞匯則關涉到前沿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對“自我”之本真性的挑戰(zhàn)。

我們擁有健康且豐富的人際關系嗎?

在牛津大學出版社的評選中,“rizz”打敗決賽圈的三名對手——“Swiftie”“prompt”和“situationship”脫穎而出。有趣的是,除卻“prompt”,四個詞匯中的三個都同人際關系相關,而“situationship”更是和“rizz”相似,主要涉及的是帶有性意味的浪漫關系。

為什么這些詞匯在2023年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聯(lián)想到疫情期間成為熱詞的“哥布林模式”,有學者做出了相當樂觀的解讀。例如,牛津大學出版社語言中心主任卡斯帕·格拉斯沃就表示:“去年‘哥布林模式’在大流行期間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與之相映成趣的是,今年‘rizz’這種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詞匯排名前列。這或許反映了2023年的普遍情緒,即人們在疫情過后開始‘敞開’自己,在經歷了充滿挑戰(zhàn)的幾年后,我們仍對自己充滿信心?!睋Q言之,疫情的結束讓人們重新關注起了人際關系,并在意起自己的“吸引力”。

還有觀點認為,“Swiftie”和“situationship”的入選意味著人們的社會關系日漸豐富:人們可以同遠隔千里的他人因為共同的愛好結合在一起,形成“趣緣社群”;而“situationship”則意味著“性壓抑”的消退:不附帶嚴肅承諾的親密關系也可以被接受,而這樣的關系在過去很難得到正視。

然而,上述解讀更多地代表了一種樂觀的態(tài)度,如若仔細審視,這種樂觀的態(tài)度未必能得到充分的支持。例如,“rizz”的躥紅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聯(lián)網“梗文化”的產物:在一次采訪中,飾演“蜘蛛俠”的演員“荷蘭弟”聲稱自己“沒什么魅力,魅力有限”。然而,此時霍蘭德已經與《蜘蛛俠》的女主角贊達亞戀情甚篤。因此,就像中文語境下的“不知妻美劉強東”一樣,“缺乏魅力”的霍蘭德也迅速因其“凡爾賽發(fā)言”而成為了互聯(lián)網熱梗?;谶@一背景,我們很難認為“rizz”的使用率之所以飆升,果真是因為疫情后的人們注意起了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吸引力。

至于“Swiftie”和“situationship”,正如那些樂觀的評論所說,的確昭示著一些進步性的變化,如當下的人們得以在趣緣社群中尋找意義和認同,且不再“談性色變”。然而,這兩種趨勢中也都存在著隱憂。例如,斯威夫特的粉絲社群固然是團結互助的——斯威夫特本人會向生活困難的粉絲捐款,為困難粉絲的學業(yè)、醫(yī)療費用買單,粉絲們在斯威夫特的帶領下也致力于公益事業(yè)。然而,這一社群也極為狂熱,帶有較強的攻擊性,如《衛(wèi)報》專欄作者雷切爾·阿羅斯蒂 便寫道:“你無法與她的粉絲群爭論,這些粉絲絕對虔誠且數(shù)量驚人?!?/p>

同時,馬爾庫塞對“性壓抑”的解讀也提醒人們警惕當前的“性解放”潮流。在馬爾庫塞看來,良性的“性解放”應當在社會“愛欲化”的背景下進行,它解除的不僅是對“性”的壓抑,更是不以肉體為限的“愛欲”?!皭塾币馕吨鴦?chuàng)造力的勃發(fā),生命的充盈,與超越工具理性的人際關系。聯(lián)想到在2023年一度成為話題的“友情的消退”,當代社會同“愛欲”的解放之間顯然還相去甚遠。而在“愛欲”尚未得到解放的情況下,對“性伴侶”這一關系的過分關注反倒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人際關系的貧乏:在枯燥的日常中,能讓人感到些許樂趣的只剩下帶來最原始生理刺激的性行為。具體到“situationship”,它所指代的更是一種力圖規(guī)避責任的親密關系,這種對“責任”和“風險”的規(guī)避更像是工具理性計算后的結果,而這樣的計算恰恰有悖于浪漫之愛的本質——它意味著激情、愛欲和冒險。

因此,從“rizz”“Swiftie”和“situationship”三個詞來看,在經歷了疫情之后,人們或許的確對“人際關系”更為關注。然而,這種關注在釋放積極信號的同時,也同樣隱含著焦慮和疑惑:在人際關系中,我們如何衡量自己的“吸引力”,我們所需要的又是一種怎樣的“吸引力”?趣緣社群凝聚起了人們的認同,但這樣的社群如何保持開放和包容?在工具理性盛行的年代,我們的人際關系究竟是更豐富還是更貧乏,又要如何看待“浪漫之愛”和“愛欲化”的理想?

我們正在失去與社會的共鳴?

相較于牛津大學出版社,柯林斯詞典所關注的許多詞匯都指向宏觀的社會現(xiàn)象,其中包括“greedflation”、“debanking”“Nepo baby”和“deinfluencing”。

四個熱詞共同指向的焦慮是,私人對“資本”的占有和控制極大地影響著所有社會成員的生活,以至于那些不占有充足資本的成員日漸感到自己失去了對生活世界的掌控,及其與社會的共鳴。這里的“資本”不僅包括生產資料、金融資本等,同時包括“象征資本”“文化資本”等派生性的“資本”概念。

“greedflation”的流行源于這樣一個信念,即英美當前的通貨膨脹是一種“利潤推動型通脹”,也就是說企業(yè)為追求更大利潤,以成本增加等因素作為借口來提高商品價格。誠然,許多專業(yè)的財經媒體對此進行了“辟謠”,他們認為當前的通貨膨脹是一種“成本推動型通脹”——疫情后供應鏈尚未復原,俄烏沖突也導致能源和食品供應不足。因此,企業(yè)并沒有“惡意哄抬物價”。然而,任何“辟謠”也否認不了以下兩點:一方面,“利潤推動型通脹”多發(fā)于市場處于寡頭或壟斷狀態(tài)之時。因此,該詞匯的流行意味著寡頭控制市場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另一方面,即便物價上漲同成本相關,企業(yè)提價的直接動因也是為了維持自身的利潤,而在當下,這樣的舉措和意圖已明顯同人們維持生活水平的愿望相沖突。

“debanking”的流行則源于英國保守派政客奈杰爾·法拉奇與顧資銀行的糾紛。顧資銀行以奈杰爾的賬戶“低于閾值”為由關閉了這一賬戶,終止了對他的金融服務。但后續(xù)泄出的消息顯示,奈杰爾的賬戶之所以被關閉,是因為他的保守主義觀點“同顧資銀行的價值觀不合”。該事件后,有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表示自己的賬戶在沒有得到任何解釋的情況下就被關停。

“Nepo baby”和“deinfluencing”則共同指向對名人所擁有之象征資本與文化資本的焦慮。前者認為,名人的影響力使得他們的子女天然地在競爭中享有優(yōu)勢;后者則擔憂于名人借助其影響力與消費主義“合謀”,操縱人們的欲望。然而,雖然這兩個詞匯旨在揭示并反抗令人擔憂的現(xiàn)象,但其本身也可能帶來負面效應。就前者而言,如若人們普遍地將名人子女視為“裙帶關系”的受益者,那么自身富有才華的名人子女也可能因此感到不公。例如,賈斯汀·比伯的妻子海莉·比伯就曾被貶為“Nepo baby”——人們認為她依靠自己的父親,著名男演員史蒂芬·鮑德溫和丈夫的裙帶關系“上位”。對此,她以身穿一件印有“Nepo Baby”字樣的T恤作為回應;在一次電視訪談中,她和一位同樣被視為“Nepo Baby”的好友談到了這一話題,她們認為“業(yè)內人士的孩子必須比沒有關系的人更努力地工作才能證明自己”。

就后者而言,名人們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抵制“過度消費”看起來無可指摘。但事實上,許多名人抵制過度消費的方式是推薦自己的粉絲們購買某些“高性價比”的商品,或采用某種“更節(jié)儉、樸素的生活方式”。如此一來,他們所推動的可能是一種以“反消費主義”為名的“消費主義”。

簡言之,從飛漲的物價,到可能被無理由終止的賬戶;從“出生在羅馬”的“星二代”到充斥社交媒體的“意見領袖”們,柯林斯詞典所囊括的這組熱詞都指向了人們對于與社會失去“共鳴”,對生活失去“掌控感”的擔憂。

人工智能時代:求“真”的理想何去何從?

如果說有某個話題得到了各機構的共同關注,那么這一話題則非“AI”莫屬。正如前文所說,“prompt”入選了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熱詞評選決賽圈;而在柯林斯詞典的評選中,也正是“AI”一詞擊敗上述有關社會現(xiàn)象的詞匯,最終獲選為“年度熱詞”。劍橋詞典選出的“年度熱詞”是“hallucinate”,選擇該詞的理由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2023年取得的巨大進展密切相關:“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種強大的工具,但我們仍在學習如何安全有效地與之互動——這意味著我們既要認識到它的潛在優(yōu)勢,也要認識到它目前的弱點。”韋氏詞典則將“authentic”選為“年度熱詞”,其官方解釋是:“‘真’有許多含義,包括‘不是虛假的或仿冒的’、‘是真實的’、‘忠實于自己的個性與品格’……隨著人工智能的興起……‘真’與‘偽’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p>

不難發(fā)現(xiàn),“真”與“幻”形成了一組極為鮮明的對照。如若將“真”理解為“真實”,那么生成式人工智能強大的“造假”能力顯然為人們辨別何為“真實”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在各大視頻平臺上,AI換臉、AI配音在帶來“節(jié)目效果”的同時也擾亂了人們的視聽;在藝術創(chuàng)作和學術研究領域,chatgpt等工具的介入讓何為人類的“原創(chuàng)成果”,何為AI的“襄助之功”變得日漸模糊……然而,在“真實性”這一層面上,雖然AI極易造成“真假莫辨”的結果,但其帶來的更多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只要AI的“造假”還能被分辨,藝術和學術領域能以共識性的規(guī)范引導AI的應用,那么這些問題不難被解決。從倫理層面來看,AI對“本真性”理想的挑戰(zhàn)更加顯著且難以應對,它直接關涉到人們的自我認同和價值感。

“本真性”意味著這樣一種理想:人們相信自己擁有某種獨特的“個性”和“氣質”,他們所要做的便是忠于這種本真的“個性”和“氣質”并使之得到發(fā)展,而這也正是其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關鍵所在。AI的應用至少為“本真性”的理想帶來了兩方面的挑戰(zhàn):一者,人們越來越不能確定,自己在生活中所形成的是否是真實的個性,他們的個性發(fā)展是否真正由自己所決定。在當下,人們在“上網沖浪”時留下的任何一點微小“足跡”都會被大數(shù)據所“捕獲”并“分析”,隨之而來的就是專為迎合其偏好而推送的大量內容?!皞€性”的形成和發(fā)展原本離不開與異質性因素的溝通和對話,但“大數(shù)據”卻將人們封閉在“繭房”之中。因此,人們越來越擔憂,自己的生活在何種程度上由自己“主宰”,而非被AI所“操縱”。

另一方面,人類的“個性”是否真的是獨特的,又在何種程度上真正具有價值?隨著AI的迅猛發(fā)展,人們對于自身擁有某種無可替代之價值的信念也受到了沖擊。AI在許多領域似乎都做得比人類更好,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原本被視為“不可替代”的領域:例如,有網友認為AI在聊天中甚至能比真人提供更充分的情緒價值;再如,當人們把某位哲學家的作品和AI模仿他寫出的作品放在一起時,即便是專門的研究者也難辨真?zhèn)?。在過去,豐盈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被視為人類之“獨特性”的體現(xiàn),而人們的“本真性”也蘊含在其中。但在當下,AI的發(fā)展要求人們重新審視“本真性”的理想。

簡言之,與其說2023年的“年度詞群”向我們展示了某種確定的情感與精神風貌,不如說它呈現(xiàn)出了一幅充滿不確定性的圖景,并提出了一系列難以回答的問題:人們如何能建立起負責、包容的社會關系并在其中得到支持;人們如何能恢復與社會的“共鳴”和對自身生活的掌控?面對新興技術,求“真”的理想又將何去何從?正是懷揣著這些不確定性和問題,我們在時間的裹挾下走向了2024年。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喵,沒有找到相關結果~
暫時沒有評論,下載喜馬拉雅與主播互動
猜你喜歡
軼晗講熱門

本專輯包含各種熱門話題,或熱門點評,或熱門解析,或熱門八卦,總之把你想聽的告訴我,我會第一時間念給你聽~

by:軼晗軼晗

熱門短文

內容:全民朗讀熱門短文類別:情感類適合誰聽:希望聽著美文在夜晚安然入睡的人主播:賞月星辰

by:賞月星辰

熱門舞曲

有的歌聽了之后容易上癮,比如舞曲。直達電音時尚核心讓你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置身最時尚的電音之中希望你也聽得開心讓我們一起嗨

by:歌單精選集

四會哪些事

我的家鄉(xiāng)四會,留給我好多回憶

by:四會逍遙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