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一个考古学家的“三星堆足迹”

2024-07-24 12:32:0109:31 40
所属专辑:封面新闻|鲜快报
声音简介

7月22日,三星堆研究院学术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亮相名人大讲堂,在成都的阿来书房分享了《蜀道的三重意义》。讲座结束之后,他连夜赶往广汉三星堆,准备参加次日的“吉金铸史——三星堆文化与中国青铜时代学术研讨会”。

过去一年,孙华教授步履不停,在各大博物馆、高校分享他对古蜀文明的研究成果。据媒体公开报道,今年3月21日,他走进金沙博物馆,带来了一场以《承上启下的金沙遗址——从三星堆文化到巴蜀文化》为题的精彩分享;3月30日,他亮相上海博物馆,揭秘《三星堆的人与神》;时隔2天,他又做客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分享《三星堆的天地人神》。

孙华教授成都讲座。摄影:雷远东

在讲座和论坛之间穿梭,这是孙华教授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出生在四川绵阳的考古学者,他对三星堆格外关注,笑言自己“一年之中有半年都留在四川工作”。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一周年到来之际,封面新闻记者独家对话孙华教授,听他分享在过去一年里的“三星堆足迹”。

“通过近年来一系列的考古工作和研究,使我们对三星堆遗址、三星堆古城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当然,考古工作还在继续,希望有更多新的考古发现,为研究三星堆提供更丰富更详实的资料。”孙华说。

记不清做了多少场讲座

用通俗语言普及古蜀文明

一年来,孙华教授身体力行,通过学术论坛、知识讲座、高校分享、媒体访谈等多种形式,不遗余力地解读和推广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成果,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来自古蜀的震撼与魅力。

2023年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游客观赏青铜神树。摄影:荀超

7月23日,孙华在学术研讨会上分享了《三星堆鸟足神托立像分析:天上的大神使者与国王》,重点分析了青铜鸟足神像、青铜神坛等文物的组合结构、使用场景与意义蕴涵。活动现场,不少媒体人围着他提问采访,了解三星堆的研究成果。

“我已经记不清这一年走了多少个地方、做了多少场三星堆相关的讲座。我跟自己说,从今以后要少接受采访,让更多在一线从事三星堆考古发掘和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多与公众交流,多与媒体分享,把他们的一些新想法,尤其是在发掘和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新成果和新认识,传递给大众。”孙华告诉封面新闻记者。

身为西南地区考古领域的代表学者之一,孙华不仅是中国西南地区考古协作的重要倡导者,更是中国文化遗产学科中备受瞩目的学者。自三星堆遗址在1986年震撼问世以来,孙华便与这片古老的土地及其丰富的文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早期研究成果,如《四川盆地的青铜时代》《神秘的王国——对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释》等,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与洞见,更为公众揭开了三星堆神秘面纱的一角。

“我的考古学研究方向主要是夏商周考古、西南地区考古,三星堆文化本身就是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孙华而言,研究三星堆有两层的意义,“其一,它是我的专业;其二,它在我的家乡四川。所以我投入了比较大的精力来研究三星堆,研究古蜀文明。”

研究三星堆文化并不容易,“因为三星堆目前出土的器物上没有文字,也缺少相关的文献记载,所有的研究都基于考古成果和视觉的观察,基于我们对可视的考古发掘情况进行解读,而这种解读必须建立在全面细致分析的基础上。”

三星堆金面具。摄影:荀超

孙华坦言:“如果我们掌握的资料不全面、分析不到位,没有建立关联,我们就如同盲人摸象,可能会走向歧途,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一旦把这些错误的认识传递给公众,那就会误导别人。”

因此,孙华尤为重视基础研究的扎实性,他强调:“三星堆研究最重要的是做好基础研究,再和相关的学者,包括博物馆学者,一起做好二次诠释。也就是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将我们的研究结论传递给公众,使大家能够明白。如果用我们学术圈子里的术语体系,公众不一定能够理解,所以这里面有一次的解释,还有二次的诠释。”孙华致力于“一次解释”和“二次诠释”之间,以一种文化“桥梁”的作用,链接专业研究与大众认知,将三星堆文化的真实面貌准确呈现给大众。

三星堆不热都不可能

将撰写更多研究专著

谈及当前社会上广泛关注的“三星堆热”,孙华深有感触:“这一热潮的兴起,与我们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知识结构的日益丰富以及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回忆起1986年三星堆初露锋芒时,孙华直言,尽管已有媒体跟进,但受限于当时的传播手段与公众认知度,三星堆的影响力尚显有限。“那个时候,三星堆虽然已经从研究者、从学术界象牙塔走向了大众,但对大众的影响依然是很有限的。”

而今,随着媒体的多元化与普及化,以及教育体系中对文化、历史、艺术史等内容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博物馆、考古现场及名胜古迹作为亲子活动的首选之地。“现在我们有这么发达的媒体,再加上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都很强调文化,强调历史,强调艺术史,在这样的氛围中,家长带着小朋友到博物馆、到考古现场、到名胜古迹去参观走访和学习就成为了一种时尚。这种情况下,三星堆不热都不可能。”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 。摄影:荀超

随着“三星堆热”的持续升温,诸如孙华教授等深谙三星堆文化的学者,也活跃在公众视野中。过去一年中,孙华的足迹遍布全国,以学术论坛、知识讲座等形式广泛传播三星堆文化。因活动频繁,他笑称“早已数不过来”。“作为公立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员,公众考古是重要的职责之一。我们有责任把我们所知道的转达给公众,也有义务来接受媒体的采访,通过媒体把我们的工作、想法传达给更多人。”

孙华也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奋战在三星堆考古发掘与研究一线的中青年学者,接过他手中的“文化传播接力棒”,与公众和媒体交流,分享他们在发掘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思考及面临的挑战。“对公众来说,我是‘老面孔’,说的内容也都是固有思维的推论。而新的三星堆成果层出不穷,我们也要静下心来对新材料进行消化。当然,我以后还会继续做大众传播,只是会在时间上有所减少,因为还要做研究,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传递给公众的信息不出错,或者是我们以前说错了的内容,赶快纠正。”

三星堆青铜神坛底座。摄影:梁家旗

接下来,孙华将着手撰写多部关于三星堆及古蜀文明的专著,为大众带来更深入的学术研究,也将为三星堆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注入更多新活力。

更多全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下载手机APP
7天免费畅听10万本会员专辑
Loading inter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