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生露凝 新稻炊香(文化中國行)

2024-10-07 19:30:0406:10 55
所屬專輯:海外網訊
聲音簡介

在江蘇省淮安市岔河鎮(zhèn),農民企業(yè)家趙建國與村民在水稻田除草。

陳 凱攝

“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本腿珖骄裕妒嵌墓?jié)氣中降水減少速率最快、氣溫下降幅度最大的節(jié)氣。農諺云:“寒露到來稻入囤”。寒露節(jié)氣,江淮地區(qū)的粳稻早熟品種、雜交秈稻,西南地區(qū)的晚茬水稻及黃淮海地區(qū)的水稻迎來收獲期,東北地區(qū)水稻大面積收獲進入尾聲,在金燦燦的稻田里,收割機馬力全開、往來穿梭,到處是一派年豐時稔的喜人景象。

秋涼時節(jié)迎來水稻作物豐收

俗話說“露水先白而后寒”,從白露到寒露,晝夜溫差變大,北方由涼爽向寒冷過渡,南方從暑熱轉為秋涼。水稻喜溫喜濕,是重要的秋收作物之一,寒露時谷殼變黃,干物重達到定值,谷粒水分減少、變硬,迎來收割時節(jié)。水稻進入完熟期要及時收獲,一旦枯熟,頂端枝干容易折斷,造成掉穗減產,米粒也可能會出現(xiàn)橫斷跡象,影響口感和質量。同時,寒露節(jié)氣,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以晴天為主,云量較少,有利于水稻的收割、晾曬和儲存。

稻谷籽粒由穎和穎果兩部分組成,穎果又由皮層、胚乳和胚三部分組成,水稻在脫殼后加工成的大米,主要就是胚乳,是人們餐桌上的常見主食,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有利于維持營養(yǎng)均衡和身體健康。中醫(yī)認為,大米性平、味甘,歸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胃滋陰、清肺解熱、利水消腫等功效;濃米湯更是補身強體的日常保健良品。

我們平時說的大米包括三類:秈米、粳米和糯米,它們在口感上的軟糯程度依次遞增,這主要是由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的含量多少決定的:支鏈淀粉含量越高,大米的質地越軟。秈米呈長橢圓形或細長形,也叫“長米”,主產區(qū)在長江流域以南,如絲苗米,煮飯時顆粒不粘連,適合做燜飯、炒飯;粳米呈橢圓形,主產區(qū)在長江流域以北,常見的有東北大米、寧夏珍珠米等,口感軟糯,適合熬粥;糯米是乳白色,呈不透明或半透明狀,黏性大,北方人稱“江米”,主產于南方地區(qū),西南少數民族多將其作為主餐食用,但在我國其他地方,則主要用來制作粽子、湯圓、年糕等美食,以及釀造米酒等。

萬載稻作奠定中華文化底色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河姆渡遺址、仙人洞遺址、上山遺址等諸多稻作文化遺址相繼被發(fā)現(xiàn),一批科學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發(fā)表,充分證實中國是世界稻作起源地,并得到國際學術界的普遍認可。

尤其是上山遺址,它完整記錄了水稻從野生、采集、馴化到栽培的連續(xù)過程。近年來,中國科研人員借助光釋光測年法,結合碳十四測年法發(fā)現(xiàn):至少在10萬年前,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已有野生稻分布;約2.4萬年前,人類開始采集并利用野生稻;約1.3萬年前,開始野生稻馴化前的栽培;約1.1萬年前,將野生稻馴化為栽培稻,標志著東亞稻作農業(yè)的起源。這不僅是中國稻作農業(yè)考古的重大發(fā)現(xiàn),更是刷新了全球對中國在世界農業(yè)起源格局中的地位認知。

1萬多年的水稻栽培史,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也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底色。中國古代農業(yè)的基本格局是“南稻北粟”,宋代以來,水稻成為繼小米和小麥之后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對于人口增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稻作文化已經深入我們的文化基因,在中國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中,涉及水稻的多達30余項,占比約18%。中國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與稻作文化相關的比比皆是,如江西萬年的“稻作習俗”便是水稻耕作與當地農諺、節(jié)令、飲食交融一體的生動寫照。

藏糧于技提供穩(wěn)產增產保障

中國是水稻的故鄉(xiāng),水稻種質資源歷史悠久、類型豐富、基因優(yōu)異。1949年至今,我國分別在1956—1957年、1979—1983年和2015—2020年,開展了三次全國性的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截至2023年,我國保存的水稻種質資源達8萬多份。我們耳熟能詳的黑龍江五常大米、江西萬年貢米等均屬我國名米。其中,五常及附近地區(qū)盛產的大米因顆粒飽滿、飯粒油亮、香味濃郁而聞名,素有“中國優(yōu)質稻米之鄉(xiāng)”的美譽。

我國水稻實現(xiàn)了矮化育種、三系法雜交育種、兩系法雜交育種等多重技術突破,從畝產不足100公斤提升至800公斤,單產、總產均居全球首位。中國稻走向世界,離不開我國育種科學家的杰出貢獻:“中國稻作之父”丁穎院士選育出世界上第一個具有野生稻血緣的新品種“中山1號”;黃耀祥院士育成第一個半矮稈水稻品種“廣場矮”,開啟了水稻矮化育種的先河;“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等培育出“三系配套”雜交水稻;石明松先生等又讓“兩系雜交稻”技術單產明顯提升。近年來,我國扎實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水稻生產在追求高產優(yōu)質的同時,開始推廣旱地水稻和再生稻,更加注重資源節(jié)約和環(huán)境保護,推動全球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水稻養(yǎng)活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影響世界的植物。過去的40余年里,中國的雜交水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當前僅非洲就有20多個國家引進種植,推動多國水稻產量從每公頃平均2噸提升到7.5噸,對于解決發(fā)展中國家糧食自給、維護全球糧食安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人民日報》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喵,沒有找到相關結果~
暫時沒有評論,下載喜馬拉雅與主播互動
猜你喜歡
寒凝練習

一杯濃濃的咖啡,一曲柔美的音樂,暖暖的燈光,慵懶的女子……隨讀文章,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

by:寒凝Grace

寒露養(yǎng)生

養(yǎng)生就是養(yǎng)生活,養(yǎng)生有道文化先行

by:西安博醫(yī)堂

稻花香里

是啊,我們共同生活在這片陽光地帶,生活在這個溫暖的世界,我們都是生命的使者,也是生命的過客,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珍惜這世間所有的生命呢?

by:曹州明月

凝暉閣新音

近來發(fā)現(xiàn)了一批孟小冬錄音較為清晰的音源,特搜集于此集,以饗同好。

by:承秀軒西鄰

稻花香夢落花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by:聽友12791611

春閨寒香

【內容簡介】上一世,她被“賢良淑德”害死了。這一世,只要和“賢良淑德”沾邊的,她全都不要?!咀髡?主播簡介】作者:綺念念,網絡小說作家。主播:天禧_星輝有聲【購...

by:天禧_星輝有聲

聲音主播

2.9萬720.2萬

簡介:人民日報海外網是網上的人民日報海外版,是中國在海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媒體國際傳播平臺,第一時間向讀者提供中國熱點、國際時政,特別是涉華國際新聞事件的權威解讀。 主要受眾:海外華僑華人、海外中國留學生、我駐外使領館人員、海外中資企業(yè)員工以及海內外中文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