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是清朝黃元御1753年撰寫的醫(yī)書。黃元御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為“醫(yī)中四圣”,《四圣心源》闡發(fā)《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是一部包括中醫(y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床醫(yī)學的綜合性著作。 [1]
他重視脾胃中氣的升降合宜。他指出:“人與天地相參也。陰陽肇基,爰有祖氣,祖氣者,人之太極也?!薄白鏆庵畠?nèi),含抱陰陽,陰陽之間,是謂中氣。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氣左旋,則為己土,中氣右轉(zhuǎn),則為戊土。戊土為胃,己土為脾?!彼J為臟氣的升降功能都取決于中氣,因此,主張“中氣之治”。
他認為濕、寒是諸多病證發(fā)病和病機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療方面著眼于“中土”,制方常以泄水補火,扶陽抑陰為大法。他指出:“四維之病,悉因于中氣。中氣者,和濟水火之機,升降金木之軸,道家謂之黃婆。”“胃主降濁,脾主升清,濕則中氣不運,升降反作,清陽下陷,濁陰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醫(yī)家之藥,首在中氣。中氣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則土燥,水盛則土濕。瀉水補火,扶陽抑陰,使中氣輪轉(zhuǎn),清濁復位,卻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