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劇 選段

9.7萬

潮劇,因形成發(fā)源于廣東潮汕地區(qū)而得名,俗稱“潮調”、“潮音戲”明末已在廣東潮汕地區(qū)、和閩南地區(qū)的詔安、云霄、平和、東山、漳浦、南靖等地廣為流傳,與梨園戲關系密切。
潮劇,中國十大劇種之一,廣東三大劇種之一種,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南國奇葩”的美譽,以優(yōu)美動聽的唱腔音樂和獨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極富地方特色的戲曲而享譽海內外。潮劇是上千年潮州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也是聯(lián)絡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間情誼的重要紐帶。
“莫夸騎鶴下?lián)P州,渴慕潮汕數十秋,得句馳書傲子女,春宵聽曲在汕頭?!崩仙?、曹禺先生一再叮囑,要十分珍惜潮汕文化遺產,把富有地方特色的潮劇傳承和發(fā)揚光大[1]。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由建陽麻沙出版的《荔鏡記》劇目,用“泉、潮二腔”演唱,同時,吸收南音的音樂曲調。據清順治《潮州府志》載:明末清初,潮劇是“雜以絲竹管弦之和南音土風聲調”。乾隆版《潮州府志》載:“所演傳奇,皆習南音而操土風”,“聲歌輕婉?!毖莩鰟∧康某滓猿敝莘窖?。
它于2006年入選國家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聲音25評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