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師-釋迦牟尼佛傳

4697

釋迦牟尼佛,原名喬達摩·悉達多巴利文:Gotama Siddhattha;梵文: (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釋迦族人,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圣人。

釋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釋迦摩尼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是佛教的開啟者。據(jù)佛經(jīng)記載,釋迦牟尼在29歲(一說19歲)時,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遂開啟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現(xiàn)涅磐。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后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也就是“釋迦族的圣人”的意思。根據(jù)傳說,佛出生后不久,其父凈飯王曾讓仙人艾希達為兒子占相。艾希達看出,太子并非尋常人物,他的體相中有32種非凡特征和80種特點,稱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合稱“相好”。在造像和繪畫中,佛與眾不同之處最常表現(xiàn)在頂有肉髻,青紺色螺發(fā)右旋,眉間有白色毫毛,即“白毫”,手足掌心有輪相等。

佛陀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示現(xiàn)成佛(詳見八相成道),開顯佛教,度化眾生。

釋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后被尊稱為釋迦牟尼,義即“釋迦族的圣人”。

據(jù)佛經(jīng)記載,佛陀在29歲時,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在菩提樹下悟道,遂開啟佛教,弘法45年。年80歲左右在拘尸那迦城示現(xiàn)涅盤。另一說為30成道,弘法49年。

成佛后的釋迦牟尼,被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之人,對宇宙人生真相徹底的了知,剎那之間,世間萬物,時時相應(yīng),遍照無余,普照十方三世一切人和事物,無有一毫謬誤,故世尊所說法皆契合真理,一方面解說宇宙法理,另一方面又是測查聞法者是何等根器,何等機感,以方便 解說。民間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稱呼佛祖、如來佛祖、小佛如來或釋迦佛等。在佛教中記載著農(nóng)歷的四月初八是佛教的教祖釋迦牟佛誕辰日。

智度論二曰:父母名字悉達多,秦言成利;得道時知一切諸法,是名為佛。佛姓新稱喬答摩, 舊稱瞿曇。釋迦牟尼是燃燈古佛的徒弟,所以有很高的成就。

釋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釋迦摩尼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是佛教的開啟者。據(jù)佛經(jīng)記載,釋迦牟尼在29歲(一說19歲)時,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遂開啟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現(xiàn)涅磐。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后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也就是“釋迦族的圣人”的意思。根據(jù)傳說,佛出生后不久,其父凈飯王曾讓仙人艾希達為兒子占相。艾希達看出,太子并非尋常人物,他的體相中有32種非凡特征和80種特點,稱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合稱“相好”。在造像和繪畫中,佛與眾不同之處最常表現(xiàn)在頂有肉髻,青紺色螺發(fā)右旋,眉間有白色毫毛,即“白毫”,手足掌心有輪相等。

佛陀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示現(xiàn)成佛(詳見八相成道),開顯佛教,度化眾生。

釋迦牟尼佛是后人對他的尊稱。“釋迦”是他所屬的部族釋迦族的名稱,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為“寂靜”、“寂默”,所以漢文翻譯又作“能仁寂默”、“釋迦文佛”等。在《梨俱吠陀》的誦詩中,曾經(jīng)記載一種出家修行者,稱為“牟尼”,他蓄長發(fā)、著褐色的臟衣、可以神足飛行,飲毒汁而無事。

悉達多(梵文:Siddhartha,巴利文:Siddhattha),意思是“清愚”、“吉財”、“吉祥”、“一切功德成就”,又作“薩婆曷剌他悉陀”(梵文:Sarvarthasiddha),意為“意義成就”或“一切義成”。

傳統(tǒng)上認為“曇彌”、喬達摩或“瞿曇”(Gautama)是釋迦牟尼的氏族名稱,即釋迦族祖先的姓氏。但這個姓氏,可能與大智舍利弗富樓那類似,是從母姓而來;也可能是依照古印度貴族的習(xí)慣,由《梨俱吠陀》贊歌的作者仙人家族喬答摩,所取的另一個名字。又因為釋迦牟尼是出家的修道者,故稱“瞿曇沙門”。

此外,大乘佛教對他又有不同的尊稱,如《華嚴經(jīng)》中又稱他為毗盧遮那佛,是光明遍照的意思,所謂:“光明遍照,橫遍十方”,俗稱大日如來。





聲音56評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