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介紹:
帕格尼尼的一生不僅充滿傳奇,幾乎是空前絕后的小提琴技藝,更為之添上了不少神話色彩;他所寫的無伴奏小提琴作品二十四首隨想曲,當年更被認為除帕格尼尼以外,無人能夠演奏。
帕格尼尼創(chuàng)作二十四首隨想曲時還未夠二十歲,當時他已名滿歐陸。他在舞臺上神乎其技的演奏,充滿浪漫熱情和強烈精力的音樂,結(jié)合他那副帶著魔幻神秘,瘦骨嶙峋的面容,有如魔鬼般的臺風,使他在任何一個城市的音樂會門票,往往在一瞬間便被搶購一空,一票難求。他所到之處,都轟動一時,形成了一股席卷歐陸的帕格尼尼的狂飆。
帕格尼尼一方面周游各地演奏,一方面又不斷創(chuàng)作不少采用他自己發(fā)明的眾多奇絕嶄新技法在內(nèi),以炫耀技巧的作品,供自己在音樂會上演奏,使技驚四座的效果,因為不斷有新的技法出現(xiàn)而保持。
帕格尼尼的出現(xiàn),為小提琴這件樂器賦予了非凡的生命力,小提琴的演奏,脫胎換骨,散發(fā)出迷人的光彩,帶來追求超絕技巧的潮流;各種樂器的演奏家,都被刺激去尋求技巧的突破方法,李斯特便因為年幼時被帕格尼尼的超技演奏吸引,而要致力成為「鋼琴的帕格尼尼」,由此鋼琴在日后才因為李斯特此一志愿的實現(xiàn),而成為能發(fā)揮絢爛色彩,光芒四射的樂器。
帕格尼尼出神入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親眼目睹他演奏的人都難以置信,加上他那副有如魔鬼般的臺上姿采,將他的演奏與魔鬼拉上關(guān)系的謠言便不斷傳揚。其中流傳得最為廣泛的,是指他將自己的靈魂出賣給魔鬼,用以換取超凡的演奏絕技。
其實,其實帕格尼尼自己亦曾有意無意地傳播一些謠言,用以將他的演奏神話。舉例來說,他便曾說過這樣子一個故事:他被囚在牢獄中時,小提琴上的弦,一條一條地斷掉,最后只余下一條,就這樣他便摸索到只用一條弦來演奏的竅門。
盡管帕格尼尼對人表示他的超絕技巧大部份是自學而來,事實上卻是,他曾跟隨過好幾位小提琴教師。他的父親,一位商店老板,便是他的啟蒙老師。他很早便發(fā)現(xiàn),他這位于1782年10月27日在熱那亞出生的兒子,具有不尋常的音樂天份,帕格尼尼年僅四歲,便在父親的教導下學習提琴、結(jié)他、曼陀林;到九歲時,首次上臺公開演奏普萊耶爾(PLEYEL)的協(xié)奏曲。
帕格尼尼在作曲方面,同樣很有天份,十一歲便寫成處女作品小提琴奏鳴曲(現(xiàn)已失傳),但讓他的作曲才華得以成熟發(fā)揮的,卻和當時一位熱愛音樂的貴族馬卓斯內(nèi)格羅(MARCHESE
DI
NEGRO),有很大關(guān)系。由于內(nèi)格羅的協(xié)助,帕格尼尼得以通過內(nèi)格羅安排的一系列音樂會,接觸到廣泛的聽眾;更重要的是,在內(nèi)格羅的引薦下,帕格尼尼得以和當時一批著名音樂家結(jié)交,大大擴闊他對音樂歷史和文學的認識,為他進軍音樂創(chuàng)作世界,增添了重大的本錢。
帕格尼尼創(chuàng)作二十四首隨想曲的靈感,便是因為他在內(nèi)格羅的音樂圖書館中,第一次看到了平托·洛卡泰利(PIETRO
LOCATELLE)的隨想曲樂譜。洛卡泰利的二十四首隨想曲寫于1733年,但帕格尼尼所寫的卻完全很不一樣,各段音樂創(chuàng)作,都有鮮明的音樂形象,其中有好幾段尤為著名,因而被冠上不同的標題,如第六首《神秘》(MYSTICAL)、第九首《打獵》(THE
HUNT)、第十一首《浪漫曲及塔蘭臺拉舞曲》(ROMANCE AND
TARANTELLA)、第十三首《魔鬼的獰笑》、第十四首《進行曲》(MARCH)、第二十首《牧歌》(PASTORALLE),第廿一首《小夜曲》(SERENADE)、第廿三首《軍隊》(MILITARY)。
帕格尼尼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作品,從事音樂評論的著名作曲家舒曼,便認為他是當時意大利最優(yōu)秀的作曲家。然而,帕格尼尼卻懼怕他自己的超絕技能會被人掌握得到,不僅堅持練琴時不讓任何人在場,以增加其個人的神秘色彩,更只將很少作品出版,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亦是在面世三十年后,才以作品編號1出版,成為他在生時最早發(fā)表的作品;而此后直至他逝世的九年間,合共才再出版了四個編號的音樂,包括作品2和3的小提琴與結(jié)他奏鳴曲,作品4和5的小提琴、中提琴及大提琴四重奏。
帕格尼尼的廿四首隨想曲,給和他同時代的作曲家?guī)聿簧賱?chuàng)作靈感,著名的如布拉姆斯、舒曼、李斯特,都曾將部份樂曲改編為鋼琴曲,和配上鋼琴伴奏。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十四首,采用主題加變走形式寫成,該曲的主題便曾引發(fā)不少作曲家的靈感,布拉姆斯便借用該主題寫成《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拉赫曼尼洛夫則以之寫成《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而李斯特則將第六首編為《帕格尼尼練習曲》的第一曲。
然而,對小提琴演奏家來說,這二十四首隨想曲卻是一個惡夢,當時的小提琴家都視之為畏途。該部作品中采用的二重泛音、雙音奏法、左手撥奏、飛躍斷奏等艱深技巧,甚至有魔鬼亦要退避三舍的說法。事實上,直到二十世紀的上半葉,雖然產(chǎn)生了不少偉大小提琴家,但卻一直未有人公開演奏過帕格尼尼全部二十四首隨想曲,更沒有人敢將之全部錄音!大師如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海費茲(JASCHA HEIFETZ)、米爾斯坦(NATHAN MILSTEIN),奧爾斯泰克(DAVID
OISTRATTI),經(jīng)常演奏的亦僅是其中的三、四首,只有法蘭斯卡蒂(ZINO FRANCESCATTI)和年輕的曼紐軒(YEHUDI
MENUHIN)經(jīng)常演奏或錄音的,會達到二十四首的半數(shù)。
不過,七十年代以來,新一代的小提琴家,如高根(LEONID KOGAN)、里茲(RUGGIERO
RICCI)、帕爾曼(ITZHAK PERLMAN)、阿卡度(SALVATORE ACCARDO)、明茲(SHLOMO MINTZ)、拉賓(MICHAEL RABIN)、馬哥夫(ALEXANDER MARKOV)、斯瑪曼(FRANK-PETER
ZIMMERMANN)、美島莉等,都已能夠成功挑戰(zhàn)這二十四首隨想曲。由于小提琴訓練方法的改進,能夠完全掌握這廿四首隨想曲(包括將次錄音)的小提琴家的年齡也就越來越年輕了。
中國著名小提琴教授林耀基在北京市藝術(shù)學校音樂分校的學生楊天媧,在二000年十二月中,只花了兩天時間,便成功地將這廿四首隨想曲全部灌錄好時,才僅十三歲!年紀之輕,相信在新世紀之交,又為中國人在世界樂壇上創(chuàng)下一項新紀錄!而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隨想曲被視為難以攻陷的金湯場池的神話,亦徹底粉碎!
但無論如何,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隨想曲,已被公認為小提琴家的試金石。這不僅是因為其中采用了大量高難度的演奏技巧,還因為作品中的豐富音樂內(nèi)容,最能考驗出演奏者對音樂的悟性。不少小提琴家只顧去克服演奏技巧的挑戰(zhàn),也就往往忽視了每首隨想曲中所蘊含的豐富音樂內(nèi)容,致使二十四首隨想曲淪為練習曲,其實不可不知的是,帕格尼尼的魔力,便在于能夠用技巧發(fā)掘出每首樂曲中的音樂美感。
然而,說到底,帕格尼尼仍只是位具有獨特音樂天賦的一個人,仍難免病魔的侵襲。晚年他的健康情況日壞,已不可能公開登臺,只能遷居到氣宜人的法國南部休養(yǎng),初時在馬賽(MARSEILLE),后搬到尼斯(NICE)去,直到1840年5月27日逝世,帕格尼尼充滿神話色彩的傳奇亦在此結(jié)束。
(以上文章轉(zhuǎn)自《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