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與刀》魯思·本尼迪克特著 薩蘇評注 劉鋒譯

80.2萬

【聽前必讀】由于這本書的版本是批注版,會在原文中間插播薩蘇的批注,因此文章聽起來可能會有中斷不連貫的感覺,我想了很多辦法,但是至今由于設備等原因的限制,這個問題始終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放置了一段時間,最終仍然決定把它讀出來。所以,只能委屈大家同我一樣,在聽原文的過程中忍受這種評注的打擾,其實過程中,我覺得評注對于充分理解原文有很大的幫助,所以也請大家感受一下,是否接受這個版本。期間大家有任何意見可以隨時與我交流,我們可以邊錄邊改,同時,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和關注!


【書籍簡介】“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但本尼迪克特在以此命名本書時,似乎并未從這種含義出發(fā),而是以“菊”和“刀”來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雙重性(如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等等),由此入手,進而分析日本社會的等級制及有關習俗,并指出日本幼兒教養(yǎng)和成人教養(yǎng)的不連續(xù)性是形成雙重性格的重要因素。著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為“恥感文化”,認為它與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強制力在于外部社會而不在于人的內(nèi)心。對于這些觀點,有些日本社會學者評價很高,認為表現(xiàn)了“深刻的洞察力”。有些日本歷史學者則不同意,認為作者把特定時代、特殊社會集團的社會心理當作“日本人”的普遍心理,在方法論上有非歷史的和超階級的缺點。評價雖然不同,影響很大則是事實。1951年此書被列入日本《現(xiàn)代教養(yǎng)文庫》,至1963年已重印三十六次。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紹“日本學”名著的書中稱贊此書是現(xiàn)代日本學的鼻祖,是文化人類學者研究日本的經(jīng)典性著作。1986年一篇綜述戰(zhàn)后日本研究狀況的文章列舉七種代表性觀點,說《菊與刀》是令人注目的一種。凡此都表明,此書影響至今不衰。

聲音0評價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