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jīng)》全稱是《大乘妙法蓮華經(jīng)》,共七卷,二十八品,姚秦弘始八年鳩摩羅什三藏所譯,屬于大乘實相法,是直指佛乘,開權(quán)顯實,指示諸法實相的微妙法門。這是說明三乘、五乘都是方便,只有一乘即佛乘才是真實的經(jīng)典,為天臺宗立說的主要依據(jù)。《法華經(jīng)》是佛為了度眾生,令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因機(jī)施教,因病與藥,并用了很多比喻,如火宅四車喻、窮子得寶喻、衣里藏珠喻、藥草喻、鑿井喻等來告訴我們,三乘(即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五乘(即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都是方便之說、權(quán)巧之說,惟有一個佛乘(十方國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才是實教,是究竟了義之說,即一切眾生在菩薩行的引導(dǎo)下,終歸都要成佛。同時也教導(dǎo)我們,作為一個在家佛教徒,“學(xué)習(xí)佛法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還要落實在行動中去,要在具體的生活中去體會佛法、實踐佛法、證悟佛法”。我們要見法性,就在一切有為法之中,緣生法之中,了解苦空無常無我,了解這一切法都是夢幻泡影,了解因緣,如幻如化的道理,就不會執(zhí)著,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可以悟得法性。法性就是空性,就是諸法實相,就是真如,也叫做法界,消滅了煩惱也叫涅粲,證得了智慧也叫菩提。這些名稱各有不同,都是一個總意思。并指出佛教的凈宗念佛、禪宗參禪、密宗修法、律宗持戒、天臺止觀等,其實都是在降伏念頭、調(diào)伏念頭,以保持正念,進(jìn)行心靈上的建設(shè)。
妙法蓮華經(jīng)
1.2萬
- 13244年前
- 9584年前
- 12684年前
- 11294年前
- 13344年前
- 23964年前
- 4215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