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快書武松傳

15.8萬

山東快書,又名“竹板快書”,是起源于山東省地方傳統曲藝形式,也是華北、東北的主要曲種之一。 山東快書以說唱為主,語言節(jié)奏性強,不受場地限制,可隨時演出,迅速地反映現實生活,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曲目有《景陽崗》《東岳廟》等。 山東快書最早流行于山東、華北、東北各地,解放后發(fā)展遍及中國。2006年5月20日,山東省申報的“山東快書”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Ⅴ—39。

在快書快板類曲種中,對傳統作品整理起步較早的是《山東快書武松傳》。該書是在一九五六年,由當時的中國曲藝研究會承辦,組織了一個強有力的創(chuàng)作班子,根據上述三個口述、記錄本,進行了認真、細致的整理,一九五七年八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署名為:中國曲藝研究會主編;口述者,高元鈞、宋宗科、高銅武(即劉同武);整理者,馬立元、馬祥符、孫玉奎、沈彭年、陶鈍、王尊三;記錄者,肖亦五、何文超、高唐縣文化館。經過整理的這本《山東快書武松傳》,共有12個回目。即《東岳廟》(四段)、《景陽崗》(兩段)、《獅子樓》(四段)、《十字坡》(三段)、《石家莊》(兩段)、《孟州堂》(兩段)、《安平寨》(兩段)、《快活林》(兩段)、《飛云浦》(三段)、《鴛鴦樓》(一段)、《蜈蚣嶺》(一段)、《白虎莊》(一段),共計27個唱段、8100多句唱詞,具有近二十萬字的篇幅。整理過的《山東快書武松傳》,使有關武松的故事更加豐富、充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