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幾分鐘成語忘不了

1.5萬
漢語言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而成語更是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日常交流中,許多人常常在講話和寫文章時信手拈來地點綴幾個成語,不僅讓語言平添幾分美感,更讓周圍的人對其才氣報以幾聲由衷的贊嘆,更重要的是當我們?yōu)殡y以清楚的表達一個深刻復雜的意思而苦惱不已,或者因無法直接說出一句難以啟齒的話而欲說還休時,一個成語的出現往往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通常人們認為,四個字的就是成語。確實,中國成語以四字的居多,但也有少數三字、五字或五字以上的成語,如“莫須有”、“閉門羹”、“化干戈為玉帛”、“成以蕭何,敗也蕭何”等。這于漢語本身的句法結構和古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的語言習慣有關。
所謂“成語”,就是用于表示某種特定意義的固定詞組或短句,其最大的特點是言簡意賅、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事實上,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都有成語,但與其他語言相比,漢語中的成語不僅數量驚人,而且歷史更悠久、運用更廣泛、地為更突出、民族文化的特征以更鮮明。
語言源于生活,成語作為民族語言的精華之一,更不可能是無源之水。中國的成語,大多出自古代典籍中所記載的寓言、歷史事件。如“畫蛇添足”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二》,“庖丁解?!背鲎浴肚f子·養(yǎng)生主》。還有一些出自古代詩文,如“春風得意”出自唐代,孟郊的《登科后》,“河東獅吼”出自宋代蘇軾的《寄吳德仁兼簡陳季?!?。
成語蘊藏著無窮的智慧。諸葛亮“開誠布公”的待人之道成就了他千古賢相的美名,孫臏用“圍魏救趙”之法,幫助趙國脫離險境,并打敗了對手龐涓……這些發(fā)生在古代的故事,對我們今人仍然有不少啟迪。
成語描繪了歷史的眾生相。中華文明歷經約五千年的歷史,流傳下來的成語數以千計,這些成語連綴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幅幅壯闊的歷史畫卷,一部部厚重的歷史典籍,一張張生動的人物畫像。其中有“樂不思蜀”的亡國之君劉禪,有“運籌帷幄”的智謀之臣張良,還有“揭竿而起”的農民領袖陳勝、吳廣……每一個成語都包含著古人的生命體驗,也濃縮著時代的風云變化。作為中華文明傳承者的我們,不僅應該會用成語,更應該了解成語的故事淵源和歷史背景,這也是體悟歷史、感受文明、傳承智慧的重要途徑。
為此,特選取了幾百個今天人們常用、常見的成語,以平易而生動的文字將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來,并設“智慧語林”板塊,以經練的語言點出成語中所蘊涵的道理與智慧,力求是故事性、知識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爐。
希望各位聽友收聽時,能夠忘情于這些成語故事之中,細細體味古人生命的優(yōu)美與悲愴,感知其背后所蘊含的中國歷史的曲折與輝煌。
若您喜歡的話,懇請您為演播超然心聲點贊或評述,并一鍵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謝謝!
聲音0評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