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少數(shù)民族游獵故事

8.4萬
在中俄邊界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居住著一支數(shù)百年前自貝加爾湖畔遷徙而至,與馴鹿相依為命的鄂溫克人。他們信奉薩滿,逐馴鹿喜食物而搬遷、游獵,在享受大自然恩賜的同時也艱辛備嘗,人口式微。他們在嚴(yán)寒、猛獸、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鐵蹄、“文革”的陰云……乃至種種現(xiàn)代文明的擠壓下求生存。他們有大愛,有大痛,有在命運面前的殊死抗?fàn)?,也有眼睜睜看著整個民族日漸衰落的萬般無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愛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獨特民風(fēng),一代又一代的生死傳奇,顯示了弱小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小說語言精妙,以簡約之美寫活了一群鮮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溫克人。小說以小見大,以一曲對弱小民族的挽歌,寫出了人類歷史進程中的某種悲哀,其文學(xué)主題具有史詩品格與世界意義。
聲音61評價7
專輯主播

49141351

簡介:呼倫貝爾草原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以西的呼倫貝爾高原上,因呼倫湖、貝爾湖而得名。[1]整體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在650 700米之間,東西寬約350千米,南北長約300千米,總面積1126.67萬公頃(一億四千九百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833.33萬公頃。[2][1]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3]是全國旅游二十勝景之一。 呼倫貝爾草原是眾多古代文明、游牧民族的發(fā)祥地,東胡、匈奴、鮮卑、室韋、回紇、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被史學(xué)界譽為“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搖籃”,在世界史上占據(jù)較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