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太玄講:《荀子》荀況(戰(zhàn)國)著

5414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一說時人相尊而號為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兩漢時因避漢宣帝詢名諱稱“孫卿”,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時代百家爭鳴的集大成者。荀子曾三次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的...
荀子的思想及著作具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和歷史意義,以下為您詳細介紹:

1. 荀子的思想:
- 性惡論:這是荀子最著名的思想主張之一。他認為人的本性是邪惡的,“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所謂“性”是指與生俱來的本能,比如“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等生理欲望;而“偽”則是后天習得的,通過后天的教育、學習以及社會規(guī)范的制約,可以使人改變本性,達到“化性起偽”的目的,從而維護社會道德秩序。
- 禮論:荀子認為禮是為了協(xié)調(diào)欲望和外物的關(guān)系,避免爭斗和混亂而創(chuàng)制出來的。“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yǎng)人之欲,給人之求”。禮不僅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還具有治理國家的重要作用,“天地者,生之始也;禮義者,治之始也”“性偽合而天下治”。
- 天人論:荀子繼承了老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破除神鬼論的迷信,肯定“天行有常”的自然規(guī)律,認為天是一種物象,“天地官而萬物役”,強調(diào)人應(yīng)該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認識和利用自然,即“制天命而用之”。
- 政治思想:荀子的政治思想是調(diào)和儒家、法家兩大學派,突出“隆禮尊賢”和“重法愛民”的關(guān)系。他主張以禮義道德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同時也重視法律的作用,認為法律可以作為禮義的補充,以達到治國安民的目的。
2. 荀子的著作:
- 荀子的著作集為《荀子》,今存三十二篇。這三十二篇文章內(nèi)容豐富,涉及哲學、政治、倫理、教育等多個方面。其中大部分是荀子自己所寫,也有部分是他的弟子或后學撰寫的內(nèi)容。其文章擅長說理,組織嚴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強議論的氣勢,語言富贍警煉,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 代表篇章有《勸學》,該篇旨在勸勉人們勤奮學習,“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不積小流何以匯江?!钡让浣猿鲇诖?,闡明了學無止境、經(jīng)學致用的教育觀;《天論》強調(diào)了天行有常的觀點;《禮論》系統(tǒng)闡述了禮的起源、本質(zhì)、作用等。

荀子的思想批判和吸收了諸子百家思想而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對后世的
聲音60評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