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口才

247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說話的態(tài)度一定要認真誠懇。只有當聽者感受到你的誠意時,他才會信任你打開心門,接收你要表達的內(nèi)容,彼此之間才能實現(xiàn)溝通和共鳴,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果說話少了誠意,那就失去了吸引力,如同一束沒有生命力的絹花,很美麗但不鮮活動人,缺少魅力。因此,生活中的我們要學會把我們的真誠注入與人交談的過程之中,把自己的心意傳遞給對方。

真誠的態(tài)度是使言語能打動人心的一個重要因素。

有一個戲劇《諸葛亮吊孝》,諸葛亮用真誠的語言感動了東吳上下,化解了恩怨,鞏固了孫劉兩家聯(lián)合抗曹的統(tǒng)一陣線。

三國時期,孫權(quán)和劉備為了聯(lián)合抗擊曹操,是又聯(lián)合又斗爭的一對盟友。孫權(quán)的經(jīng)理人周瑜和劉備的經(jīng)理人諸葛亮也是又聯(lián)合又斗爭。在聯(lián)合抗曹取得一定的勝利后,為了荊州的問題兩家對鬧起了別扭。諸葛亮定計“三氣周瑜”,結(jié)果使周瑜一命而亡。東吳上下對諸葛亮是恨之入骨。決心要殺死諸葛亮為周瑜報仇。孫劉兩家的盟友關(guān)系也遭受嚴峻地考驗。為了不使兩家分裂并結(jié)成仇恨,諸葛亮要親自到柴??跒橹荑さ跣?。劉備一方的君臣堅持勸阻,認為諸葛亮一去必然要被東吳殺害,結(jié)果將是有去無回。

諸葛亮分析,周瑜死了之后,魯肅就會執(zhí)掌東吳的大權(quán)。魯肅是個深明大義的人,不會做出魯莽的事情;東吳要在江東站穩(wěn)腳跟,也必須和劉備聯(lián)合。孫權(quán)、魯肅都不會拿他們的江山開玩笑。同時也需要通過這次吊孝化解雙方的怨恨。加上由趙子龍這位智勇雙全的將軍隨身保護,即使出現(xiàn)點意外,也將是有驚無傷的。諸葛亮說服眾人,過江去了東吳。到達柴桑之后,魯肅果然非常禮貌地接待了他。諸葛亮到了靈堂,讀完祭文就伏地痛哭。情真意切,流淚不止。

一口一個“周都督”,一嘴一個“周賢弟”,一邊訴說兩人聯(lián)合抗曹的謀略,一邊長嘆周瑜一死沒有了共同謀劃之人,似乎這個世界上只有周瑜是他諸葛亮惟一的知音。令所有在場的人都非常感動。就連周瑜的夫人小喬也動搖了。人們對周瑜是不是諸葛亮氣死的都產(chǎn)生了疑問。甚至認為周瑜之死是他自己心眼太窄造成的。諸葛亮為什么能取得這樣的效果?那就是他真誠的態(tài)度。所以,我們在商場上,說話的態(tài)度一定要認真誠懇。只有認真誠懇,才能使人可信,只有使人相信,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因此說,真誠是古人推崇的一種人格境界,它要求人們真實無妄,誠實無欺。真誠是一種個人修養(yǎng),也是一種道德行為。只有內(nèi)心誠實,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進而維護更高層次的社會關(guān)系。社會生活實際上是建立在真誠的基礎(chǔ)上的,真誠既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集體、民族、國家的生存之基。誠實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擇善而從?!笆挪涣ⅰ笔莵児挪蛔兊娜松芾怼?br />

中國有一句俗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可以為這句話作注。這句話勸告人們,要以真誠待人,表里如一,不可虛偽。如果表面一套,心里一套,陽奉陰違,終究會露出馬腳。就像《莊子》在這句話的下文所說,無論是“哭”是“怒”,還是“親”,都不能勉強做出樣子給別人看,真情實感要發(fā)自內(nèi)心,這樣才能打動人。

而在語言技巧方面,就更是講究說話真誠了,真誠的語言,更能打動人。并且言語得體完全都是出于真誠,如果話說得恰到好處,不含虛假成分,難道能說不真實嗎?然而真誠還有它另外一面,那就是避免過于客套,過分地粉飾雕琢,失去心理的純真自然。繞彎過多,禮儀過分,反而給人“見外”的感覺,顯得不夠坦誠。

在與人交際的時候,謙遜禮讓是完全必要的,然而不分對象、不分場合,一味地“請”“對不起”,未免有虛偽的嫌疑。比如說故人相聚,還過分客套,搞得別人難為情,這就不能說是真誠了。這里缺少點什么呢?缺少直率和坦誠!許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直抒胸臆的言語藝術(shù),是怎么樣,就怎么說,還事物以真面目。直言不諱,是待人接物很重要的語言技巧……

當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說起真誠,也許當你看到這兩個字后,就會馬上發(fā)出感慨——“我對別人真誠了,也沒有看到別人對我多真誠?!辈灰诤鮿e人對你的反映。越是在乎的多,做人辦事就會覺得束手束腳。只要記住一條:自己問心無愧就好了。而且“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久了,大家自然就會在心里形成一個印象:這個人很真誠,讓他辦事放心。



聲音0評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