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米粒兒們,米粒FM從今天開始增加一個新專輯——中國神話故事。
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這是我們中國人從小接受的神話系統(tǒng),也是代代相傳的信仰所在。
這些故事來源于先祖?zhèn)兩衿娴南胂?,在科學時代尚未到來之前,向我們解釋了世界和人類的起源,以及人們無法理解的種種自然現(xiàn)象,構筑起一套我們獨有的世界觀和價值體系。
直到今天,這些神話故事也依然以神奇的光暈,啟發(fā)著孩子們的想象,激發(fā)著現(xiàn)代創(chuàng)作者的靈感。
比如現(xiàn)在我們中國航天的火箭和飛船的名字:天問、祝融、嫦娥、玉兔,都來源于神話,這是獨屬于一份“中國人的浪漫。”
那孩子們?yōu)槭裁葱枰x神話?
首先,神話故事可以啟發(fā)孩子們的想象力。
神話故事本身,就是古代人民想象力的充分體現(xiàn)。通過雄偉壯麗的想象力,構建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世界。而這種依托于現(xiàn)實,利用夸張手法來構思情節(jié)的方式,其實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培養(yǎng)想象力的方式。
其次,神話故事還能夠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古代神話故事大都是集中在自然界,以及一些我們能力所不能達到的方面,這種探索未知的方式,能夠給孩子帶來一個全新的認識世界的途徑,可以讓孩子的思維一直處在不斷想象和探索的世界里,激發(fā)好奇心。
而對神話故事的好奇心,也可以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夠主動去尋找知識,主動去探索未知,主動去思索未來,學習的效果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第三,神話故事可以豐富孩子們的知識體系。
神話故事聽得多了,孩子們的文史知識庫存就更加豐厚。有一天如果去故宮參觀,就能明白龍生九子有幾個在宮殿屋脊上。到龍王廟知道為什么古代中國人大旱時向龍王求雨等。
最后,神話故事傳遞給孩子們強大的精神力量,培養(yǎng)正向價值觀。
比如在《后羿射日》這個故事中,雖然說當時的人們科學技術水平不高,但卻有一種不放棄,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面對困難不逃避,不躲避,勇敢去面對的解讀問題的方式,在孩子們的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潛移默化被感染。
再比如夸父追日,勇于挑戰(zhàn)自我,去突破自我的極限;神農(nóng)嘗百草,勇于鉆研,為了追求真理不惜以身殉道……這種種精神,通過神話故事的講述浸透到孩子們的骨子里,傳遞給孩子們強大的精神力量,也支撐他們在未來的關鍵時刻做出更加有力、更加有意義的選擇?!?/span>
那神話和科學沖突嗎?
神話是“人類童年”時期的精神瑰寶,滋養(yǎng)了一代代人。但是與從前不同,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接觸科學知識越來越早,很多孩子還很鐘愛看起來更“時髦”的科幻作品,讀起神話可能就會覺得“太老”或“太假”。就像面對月球,早早認識了環(huán)形山,知道了阿波羅登月,而不是月宮玉兔。
但是神話是不能用真假來論辯的,在遠古人那里可能是被信以為真,后來半信半疑,而在今天,則是一種文藝形式,憑借其汪洋恣肆的想象和精彩的描寫敘述,帶給人們想象的沖擊和藝術感染力。
并且神話與科學也不是對立的,它們的深層DNA都有相通與互補:沒有對千里眼的想象,哪來望遠鏡、電視機、視頻監(jiān)控;沒有對順風耳的想象,哪來電話、手機、音頻聊天;沒有御風而行、凌霄寶殿,又哪來的飛機、火箭、航空器、空間站……”
所以有人說,孩子六歲以前不要去跟他們講太多科學原理,而是讓他們用自己的本真去感受這個世界。“在當今知識轟炸的信息環(huán)境下,孩子能用本真去感受、把握世界的時間太少了。隨著他們智力的進步和學業(yè)的開展,科學知識早晚都會掌握,但悟真的窗口期,錯過就是錯過了?!?/span>
所以,最后我們用北大中文系作家嚴優(yōu)老師的一句話來作為結語:
“一個人,應該在最美好、最富于想象力的年華與神話相遇……把知識放空,把靈魂放空,以敬畏之心感受時間深淵的壯美,在對神話細節(jié)的無窮擁抱中獲得詩性的生存?!?/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