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人家|東北民俗|七十年代|農(nóng)家故事

8078
6元開會員,免費聽
購買?|?10.99 喜點

本文是以劉立業(yè)和張淑蘭的女兒劉茵為線索,講述了七十年代東北普通人家的生活故事,通過劉家及鄰居們的日常生活,展現(xiàn)了東北七十年代的民俗生活場景,可以說是一部研究東北民俗的教材,比如,腌酸菜、包粘豆包、殺年豬、過大年等,淋漓盡致再現(xiàn)了東北民俗文化,又以孩子的視角,向讀者徐徐展開清明上河圖般的東北平原上的物產(chǎn)資源及歷史長卷。

書中的故事就在這幅背景下展開了。


本書主線寫劉立業(yè)張淑蘭這家。

張淑蘭童年喪母,因被后母虐待,被迫生活在叔叔家里,由叔叔做主,16 歲嫁入劉家,成了家族排班做飯的媳婦,她奉行“寧要身子受苦,不要臉上受熱”的做人理念,不但做自己的飯班,還要做因干活慢,被丈夫打罵后而罷工的大伯嫂子的飯班,長期勞作,身體透支了健康。

在公爹去世劉家兄弟分家后,她又一次擔起了劉氏家族的重任,養(yǎng)活老太太,成了劉氏家族和睦的保障。


寫劉立業(yè)的弟兄及鄰居是本書的副線,與主線互相依托,豐滿了《黑土人家》這棵大樹。

在分秋菜的事件中,借廖二的嘴,說出了高家子這個屯子的歷史及人員組成,高家子是由闖關(guān)東的開荒者、挖參者等組成,還有明是逃荒,實際是不想為日本人提供軍用物資而逃難來的劉家。

在劉立成回憶的章節(jié)中,再現(xiàn)了黑土地上的人們?yōu)閲易龀龅臓奚头瞰I。

劉家的老姑奶奶,因擔憂一直無消息的兒子鐘衛(wèi)國,憂慮成疾而死,這也是全文大伏筆。

這個伏筆在最后一章中展現(xiàn),鐘衛(wèi)國幾十年后回家祭奠父母,才說出他在特殊部隊服役,在這一章中也揭秘了另一伏筆,鐘衛(wèi)國的親生父親是潛伏在國民黨部隊的中共地下黨,可見,《黑土人家》在兒女情長中見家國情懷。


《黑土人家》前半部分一直表現(xiàn)出劉氏家族的和睦幸福,在張淑蘭透支健康積勞成疾后,家族和睦的天平傾斜了。在老太太去了劉立臣家養(yǎng)老后,家族出現(xiàn)了矛盾,而這一矛盾在《爆發(fā)》一章中達到高潮。本書告誡后人:人生不要留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

張淑蘭從病重到去世,也成了全書情緒低谷,幾個沒有媽的孩子生活得很艱難。


本書最后用跳躍的寫法,交代了張淑蘭七個孩子的成長和生活,他們兄弟姐妹互相幫襯,走過了低谷,現(xiàn)在生活得很好,成就了血濃于水的現(xiàn)代版的和睦家族。



聲音0評價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