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之鏡:日本人筆下的清末上海·南京·武漢|安歌演播|回顧歷史本人筆下的三大城市

49
6元開會員,免費聽
購買?|?10.99 喜點

內容簡介

他者之鏡:日清末上海·南京·武漢

作者簡介:楊洪俊,南京工業(yè)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會員。主持完成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1項、江蘇省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1項;在《江蘇社會科學》《外國文學》《當代外國文學》《外語研究》《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CSSCI來源刊物、核心期刊及重要報紙發(fā)表論文20余篇。

主播簡介:安歌,80后,用聲音感悟世界,用語言傳遞情感。普通話一乙,具備心理咨詢師資格,是個熱愛讀書的主播。

內容簡介:中國文化自覺的當下,在跨文化及比較文學形象學視野下的中國形象研究成為學界持續(xù)關注的熱點,尤其西方的中國形象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日本的中國形象研究也在逐步展開。在此基礎上以較長時段的日本人游記為材料開展形象學研究成為可能。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間,進入清末的中國和進入幕末明治時代的日本關聯日益密切。這種關聯來自西力東漸近代潮流的強大推動,《中日修好條規(guī)》的簽訂與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發(fā)生成為標志性事件,兩國人員往來日漸頻繁。來到清末中國的日本人出于不同目的,留下了大量游記。 本書所說“游記”不單指文學意義上的紀行散文,而是擴展到所有行走甚至居留清末中國,以實地考察所獲親身體驗為基礎撰寫的作品。本書確定在清末中國政治、經濟、地理空間上占據特殊位置的長江中下游三重鎮(zhèn)——上海、南京、武漢的城市形象為研究對象,主要運用比較文學形象學的方法,并結合歷史地理學的基本理念,從形象的三個構成成分,即詞匯、等級關系、故事情節(jié)出發(fā),以游記為基本史料,白描呈現幕末明治日本人眼中的清末長江中下游三重鎮(zhèn)的城市形象,并分析在日本實用主義華夷觀逐步確立的呼應下日本的清末中國形象的建構邏輯。

聲音0評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