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魯平詩集《詩亦非詩》

2217

《詩亦非詩》的創(chuàng)作過程
那是2018年春季的某天上午,起來感覺頭重腳輕,卻想起了前一夜的夢境,于是就把此夢記錄下來。這就有了《記夢》這首詩。此后一些日子,逢夢必記,從中選了一些,也就有了一系列的記夢詩如《秋夜記夢》《雨夜記夢》《三月記夢》《夜讀聊齋》等。誠然,記夢的寫作過程是愉悅的,畢竟我把黑夜中那個世界夢中發(fā)生的事給記錄下來了。數(shù)月過去,回頭再看,覺得有些夢境很有意思,跟現(xiàn)實生活有關聯(lián),簡直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時光荏苒,生活雖平淡無奇,卻也會突發(fā)靈感,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記憶中的許多有意義的事和人物,都會激發(fā)我的創(chuàng)作沖動,其中帶有靈異色彩的敘事詩占不少比例。如《同學聚會》是敘事詩,消逝的愛通過同學聚會復燃起來,一切是那么美好,可結局出乎意料,是凄涼的富有詩意的,生活何嘗不是這樣?應該相信,這樣的故事建立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而不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又如《夜讀聊齋》,記敘早年的一則舊夢,夢中與小說中的人物相遇,記憶猶新,故記之。而《蘇州記憶》,寫四十年前的一次蘇州游,動筆時當年的場景歷歷在目,人物就出現(xiàn)我眼簾,揮之不去,寫作過程未免傷感動容。有關人物的記敘也占不少篇幅。如《老姜》《陽先生》《外婆》《九妹》等等,都是記憶中的人物,多少年過去,一直活在我腦海中,眼下作為人物小傳一個個寫來,其實是為我的長篇小說做準備,作為敘事詩選入,估計不會產(chǎn)生疑義吧。 此外,寫的一些抒情小詩均有了創(chuàng)作靈感才得以完成,有些作品花幾個小時,有些則需幾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憶中的某些往事,乃至天氣變化,旅途感悟,興致所至,信手拈來,不拘一格,這樣寫來也積累了多首。如《雨中烏鎮(zhèn)》《活著就是天堂》《那年情人節(jié)》《六月雪》等等,均用心寫來,有感而發(fā),并非無病呻吟,至于其中有多少詩意,多少審美價值,自己無法評估,這只有請讀者評判了。有人讀了我的上述作品,認為作品有故事有人物可讀性強,尤其是部分敘事詩,然非詩也。卻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畢竟,美學觀點不同,對現(xiàn)代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也因此有了本詩集的標題。

聲音0評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