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的天空》| 蒙塵70年的世紀文學經(jīng)典

2018-09-20 09:41:5906:30 1.1萬
所屬專輯:新書播報
聲音簡介



《遮蔽的天空
》(The Sheltering Sky)

作? ? 者:(美)保羅·鮑爾斯(Paul Bowles)??

譯? ? 者:陽曦?
出 版 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 品 方:讀客文化
出版時間:2018-9-5
定? ? 價:49元
ISBN :978-7-5594-1837-1


導讀?

托拜厄斯·沃爾夫(Tobias Wolff,1945—),美國短篇小說家,代表作《這男孩的一生》《北美殉道者花園》。


1949年,保羅·鮑爾斯出版了《遮蔽的天空》,這是二十世紀最具原創(chuàng)性,甚至可以說最富想象力的小說之一。


故事主角波特·莫斯比和他的妻子姬特是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流亡者:這對夫婦在物質(zhì)上豐裕富足,精神上卻無所皈依,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或者說家鄉(xiāng)的每一個角落——都無法讓他們感覺安全,這是戰(zhàn)爭帶來的浩劫造成的后果。為了逃避滿目瘡痍的歐洲村莊,他們決定在北非游蕩,但這卻是個錯誤的選擇。在寂靜空曠的沙漠和天空中,強烈的與世隔絕感摧毀了他們的自我認知(波特的護照被偷了,他感覺自己“死了一半”),也顛覆了他們對彼此關(guān)系的信念。


當然,懷疑是背叛的序曲。他們開始在所有方面背叛彼此,直至背叛成為一種本能。姬特拋棄了生命垂危的波特,轉(zhuǎn)投另一個男人的懷抱?!岸嗫鞓钒?,”她想道,“不必負責任——不必為即將發(fā)生的事情作決定!”后來她成了阿拉伯商人貝爾卡西姆的小妾,在絕對的臣服中,姬特找到了“無須思考的滿足,一種她很快就視為理所當然的狀態(tài),接著就像毒品一樣,再也離不開它”。


貝爾卡西姆對她失去興趣以后,姬特離開了他的家,去尋找另一個像他一樣的男人。她覺得“只要和貝爾卡西姆有任何一點兒相似之處的造物都能像貝爾卡西姆一樣令她愉悅”。只要有人能主宰她,姬特毫不在意對方的身份,因為她只能在被主宰中找到自己。法國殖民當局最終找到姬特的時候,她沒有任何身份證明文件,對自己的名字也毫無反應。


姬特的墮落是創(chuàng)傷所致,但最令人不安的是,她拒絕承擔意識和責任的重負。“為什么不干脆放棄呢?”早在她成為貝爾卡西姆的禁臠之前,早在她仍在沙漠中游蕩時,她就這樣想過。“她正奮力抵觸自身的存在。她所想做的不過是照常吃飯睡覺,然后順從地迎接征兆的降臨。”她能想到的最嚴厲的懲罰是什么?“他們會強迫她站在一面大鏡子前,對她說:‘看??!’……黑色的夢境將會被打碎,恐怖之光將會源源不斷地照進來……”


有人說,《遮蔽的天空》像一場噩夢;這本書的字句太容易讓我們迷失其中,因為它暗藏著一種非現(xiàn)實的恐懼。這部小說的力量恰恰在于,它迫使我們直面現(xiàn)實——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都藏著一個充滿誘惑力的聲音,告訴你拒絕責任、拒絕選擇的勞苦將帶來莫大的自由,哪怕正是那些選擇造就了今日的你??是箅S波逐流的“無須思考的滿足”并不新鮮,但要滿足這種欲望,我們現(xiàn)代人有無數(shù)種方法:極權(quán)主義意識形態(tài)、極權(quán)主義宗教、毒品、權(quán)威崇拜、大眾市場廣告、電視成癮、色情作品,如果你對這些東西有所疑慮,那么還有宿命論心理學和社會學孜孜不倦地告訴你,自由意志完全就是文化強加于你的幻覺。


這些東西毫不留情地侵蝕著個人的價值感,我們節(jié)節(jié)敗退的抵抗是我們這個時代舞臺上最引人注目的一出戲劇?!墩诒蔚奶炜铡芬詧远ú灰频哪抗庥^察這樣的掙扎,冷靜而中立地描繪了走向投降的每一步。就像《太陽照常升起》和《火山下》一樣,鮑爾斯的小說清晰記錄了那個歷史和精神上的關(guān)鍵時刻,使之成為每個人記憶中揮之不去的畫面,仿佛一塊文字的琥珀。歸根結(jié)底,那不是塵封的歷史,而是屬于我們的時刻。


我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是在1980年,那時候它已經(jīng)出版了差不多三十年,但它獨特的力量仍深深吸引著我。三十多年后展卷重讀,我發(fā)現(xiàn)它的力量依然沒有消失——事實上,它對我的影響甚至比過去更強。這或許應該部分歸功于鮑爾斯對氛圍的熟練控制。他的語言純粹、直接、冷靜而自信,在最尋常的生活與最奇異、最可怕或者最滑稽的場景中不動聲色地從容游走,絕不透露作者對書中角色以及他們遭遇的超乎承受能力的事件有何看法。他的敘事如神話般不容置疑,于是我們心悅誠服地接受了他,像接受神話一樣,無須任何說明或解釋。


《遮蔽的天空》問世后,鮑爾斯又發(fā)表了一本短篇小說集?!洞嗳醯墨C物》出版于1950年,它與《遮蔽的天空》一脈相承,甚至進入了更陌生、更令人不安的領(lǐng)域。這本書中的角色不再被動地接受自我的毀滅,他們似乎在主動尋求毀滅。在《遙遠的插曲》中,一位可能是美國人的語言學教授來到一座偏遠的撒哈拉小鎮(zhèn),他在這里舉目無親——只有一段模糊的記憶:大約十年前他曾到過這座小鎮(zhèn),并和鎮(zhèn)上的咖啡館主人有過幾分交情。他沒有什么明確的目的,只是“決定”要去這里。就像莫斯比夫婦在同一片土地上經(jīng)歷的一樣,這位教授的遭遇也不太美妙。


咖啡館主人已經(jīng)死了。教授跟告訴他這個消息的侍者聊了幾句,雖然對方明顯有些看不起他。因為想把這位侍者留在身邊,教授雇了他做中間人,打算從敵對的游牧部落手里買幾個駱駝乳房做的盒子。教授和侍者在月夜里踏上了一段前往懸崖之巔的危險旅程,這樣的一意孤行很容易讓人想起波特·莫斯比的蠢行,不過教授的結(jié)局更加悲慘。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又遭到了野狗的攻擊,但教授繼續(xù)前行。他不相信那個侍者,也知道部落里的人非常危險。盡管內(nèi)心充滿疑慮和恐懼,他卻發(fā)現(xiàn)自己無力回頭。侍者在懸崖邊緣拋棄了他,但教授仍不肯退縮,他獨自一人沿著懸崖向下攀爬,進入下方的沙漠。部落里的人抓住了他,割掉他的舌頭,又給他穿上一身壓平的錫鐵罐綴成的衣服,教他上下跳躍揮舞胳膊來取悅他們。充滿好奇心的追尋者把自己變成了一件滑稽又無益地穿著自身文化渣滓的珍奇玩物。


這個故事精妙絕倫,如果說《遮蔽的天空》寓示了個人意志的衰落,《遙遠的插曲》則讓我們看到了人們對臣服乃至遺忘的渴求。這本選集中其他的故事同樣令人不安,它們大多發(fā)生在摩洛哥和拉丁美洲。事實上,《脆弱的獵物》是意蘊最深遠、行文最優(yōu)美、余韻最悠長的文學作品之一。和《遮蔽的天空》一樣,這本選集甫一問世便被推崇為大師之作。


從《脆弱的獵物》出版到1999年鮑爾斯去世,這三十五年里鮑爾斯共出版了約二十本書——包括短篇小說集、詩集、游記、譯作、長篇小說和自傳。這些作品的講述角度多樣,你可以從中看到各種身份的視角:男人,女人,歐洲人,阿拉伯人,牧師,瘋子,商人,乞丐,動物,和靈魂——有時候幾個不同的視角會出現(xiàn)在同一個故事里,嚴峻、詼諧、暴力和感官體驗相映成趣,出人意料地交織成藝術(shù)的杰作。我們與波特和教授一起踏上懸崖邊緣的旅程,不知向?qū)⒁I(lǐng)我們走向何方。這樣的不確定性讓我們很容易被他神秘莫測的意圖與飄忽不定的情緒捕獲。字跡和紙張漸漸隱去,他的作品如音樂般直接,在記憶中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鮑爾斯宛如當代的抄寫員,他為那些沒有受過教育但有趣的人記事立傳,并以自己和主角的名義出版發(fā)行。很少有小說家會做出這種舉動。


簡而言之,鮑爾斯以持續(xù)不斷的杰出作品證明了自己,他不愧為最嚴肅、最實至名歸的文學藝術(shù)家。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里,鮑爾斯的諸多杰作均已絕版——包括我剛才提到的那兩部大師之作——直到20世紀70年代,黑雀出版社和艾克出版社才重新出版了他的作品。這無疑是件值得慶賀的事,但愿這套再版作品能讓新一代的讀者愛上鮑爾斯。


我覺得保羅·鮑爾斯不會在意名氣的起起伏伏。我不認識他,但我熟悉他的作品,無論描寫的是殺人犯、癔癥者還是身披錫鐵罐的教授,他的筆觸總是那么冷靜。我們不妨把目光放得長遠一點兒,就像在鮑爾斯眼前被卡車門夾斷指尖的那位阿拉伯老人一樣:“他盯著它看了一眼,默默抓了把隨處可見的塵土,然后將斷掉的指頭拼回原來的位置,將塵土撒在上面,輕聲說道,‘感謝安拉?!?/p>

編輯手記?

你還會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

遮蔽的天空下我們多么脆弱,遮蔽的天空背后是浩瀚無垠的黑暗宇宙,而我們?nèi)绱嗣煨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保羅·鮑爾斯


說來慚愧,這還是第一次寫編輯手記。之前一直推脫,但就像格林所說:一個人還是無法真正逃避一件事的。如果你某一天因為走運,另一天又由于怯懦,某件事被你逃開,或遲或早你還會遇上第三次。所以,就有了這篇手記。


先說一下大概。《遮蔽的天空》從簽約到出版,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從翻譯到編輯完稿,用了一年多。而關(guān)于這本書本身,《遮蔽的天空》是一本內(nèi)容龐雜的小說,講述了我們一生中會遇到的絕大多數(shù)問題:愛情、婚姻、旅行、死亡、存在價值、人生意義……旅行者會讀出沒有終點的旅行,存在主義者會讀出迷失的自我,有情者會讀出悵然若失的愛情。更重要的是,它會讓你反省自身:你有多久沒有看到過滿月升起?你有多久沒有認真思考過人生?


隨時都有可能破碎的天空

小說書名來源于鮑爾斯小時候聽過的歌曲:《Down Among the Sheltering Palms》。翻譯過來是,遮蔽的棕櫚樹下。講的是熱戀的情侶,相約日落之后到遮蔽的棕櫚樹下見面。遮天蔽日的棕櫚樹是他們的藏身之所。


因而,遮蔽的天空并不是指天空被遮蔽,而是天空像一個固體一樣保護著我們。Sheltering本身也有庇護之意。遮蔽的天空,也是波特和姬特的藏身之所。


在第十三章,鮑爾斯就揭示了書名的含義。這一章里,波特和姬特騎車到沙漠看日落:


“你知道嗎,這里的天空非常奇怪。仰望天空的時候,我常常覺得它是某種固體,替我們擋住了后面的一些東西。”

姬特微微打了個冷戰(zhàn):“后面的一些東西?”

“是的?!?/p>

“可是那后面能有什么東西?”她的聲音很小。

“什么都沒有吧,我想。只有黑暗。絕對的黑夜?!?/p>

也因為此,封面選擇了沙漠和日落作為主設(shè)計元素,以及冷暖色塊的撞色,并用漸變的條紋色塊表現(xiàn)日落時不同層次的色彩變化。


說回遮蔽的天空,其實遮蔽他們的天空并不堅固,反而極易破碎。小說里就多次提到,波特聽到天空在重壓之下破裂的聲音。波特是一個虛無主義者,但同時他又恐懼虛無。天空是他墜入虛無前的最后一道屏障,“那是他最后的守護”,他害怕這片天空碎掉。然而在空曠浩渺的沙漠里,虛無來得更為直接有力。


相比波特,更恐懼虛無、更務(wù)實的“只要香檳,不要哲學”的姬特,在波特去世后,遮蔽她的天空也開始破碎。


曾經(jīng)有個人對她說過,天空掩藏了背后的黑夜,遮蔽著天幕下的人們,擋住了蒼穹之上的恐怖。她不眨眼地凝望著那宛如實質(zhì)的虛無,極致的痛苦開始侵入她的身體。天空隨時可能撕裂,裂縫兩側(cè)飛速向后退去,露出后面那張巨口。


自此,兩個人都徹底地墜入虛無,成了空心人。


某種意義上,天空也代表著我們隨時都可能崩潰的生活和精神。在這個紛雜多變的荒謬世界里,任何時候任何事都有可能發(fā)生在任何人身上。無論我們是像波特和姬特那樣活著,還是過著看似最安全最平凡的生活,遮蔽我們的天空隨時都有可能破碎。生命的無常大抵如此。


觸碰和恐懼虛無的空心人

李滄東的電影《燃燒》里,申惠美講了一個非洲布希族(Bushmen,布希曼人)的小故事。


對生活在卡拉哈里沙漠的布希族來說,有兩種饑餓:Little Hunger和Great Hunger。


Little Hunger是生理上的饑餓,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了。Great Hunger是人生意義上的饑餓。我們?yōu)槭裁椿钪?,人生有何意義,終日探尋這種問

題的人,才是真正的饑餓。


對Great Hunger來說,比幸?;蛘卟恍腋8匾氖且饬x。當你做的事情對你有意義時,快樂或者不快樂已經(jīng)不重要了,意義超過了一切。


波特和姬特無疑是Great Hunger,但他們又有別于Great Hunger,因為他們并不認為在這個荒謬的世界上活著有什么意義,卻又恐懼虛無。姬特年輕的時候,“以為人生會不斷累積動量,它每一年都會變得更多,更深刻。你會不斷學到新東西,變得更聰明,更有見解,更接近真理”?,F(xiàn)在他們都認識到人生并不是那么回事。但即便如此,對人生極為刻薄的波特也不想放棄生命。人生對他們而言是一種習慣,就像吸煙,你總說要戒,但還是一如既往。他們只是活著。


他們從不為物質(zhì)所困擾。他們將時間都用在了在世界各地的漫無目的的旅行,去體驗不同的異國文化。他們只是一個地方接一個地方地去旅行,直至分不清哪個地方更像家鄉(xiāng)。波特·莫斯比的名字本身也是漂泊的意象:Port是港口的意思,而Port Moresby是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的首都和港口城市——莫爾茲比港。是1873年,第一個到此的英國約翰·莫爾茲比船長為紀念他的父親而命名的。


他們成了現(xiàn)代文明的空心人。他們沒有目的,不追尋著什么,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活著,卻毫無意義。正如開篇,波特從午睡后醒來,這個房間對他沒有多大意義,他既沒力氣也不想去弄清自己在時空中所處的位置。然而過于觸碰虛無的他們,遮蔽他們的那片天空注定要破碎,然后“整個世界的重量砸在他的身上”。


小說中,鮑爾斯打了一個絕妙的比喻。生病的波特躺在車斗里,感覺自己就像棒球手投擲出去的球:


有時候他感覺高熱在自己體內(nèi)橫沖直撞,仿佛某種獨立的存在,讓他想起側(cè)身揚手準備投擲的棒球選手,而他自己就是那個球。他被球手揮動著轉(zhuǎn)了一圈又一圈,然后被猛地擲向空中,最終消融在虛無之中。


虛無和真實的生活

小說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分水嶺,即波特的死亡。


波特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沒有死亡,墜入虛無則會是他最終的歸宿,所以罹患傷寒其實是情節(jié)發(fā)展所需,也因此才有了他在死亡前的醒悟。


小說開頭,坐在咖啡館里最角落的他們,彷佛有無限的時間可供浪費。


此前,他們從不向?qū)Ψ酵侣秲?nèi)心,波特在病危時卻對姬特說:“這些年來我一直為你活著。原來我不曾意識到這件事,現(xiàn)在我明白過來了!但現(xiàn)在,你要走了?!倍貐s不愿面對此,堅信“他從來沒有為我活過”。


而波特死后,姬特想到了一年前他們關(guān)于死亡的討論。波特說:


死亡永遠在路上,但在它悄然降臨奪去生命的有限性之前,你不會真正意識到這件事。我們憎恨的正是那可怕的精準??墒钦驗槲覀儾恢?,我們才會以為生命是一口永不干涸的井。然而每一件事都只會發(fā)生一個特定的次數(shù),一個很少的次數(shù),真的。你還會想起多少次童年的那個特定的下午,那個已經(jīng)深深成為你生命一部分、沒有它你便無法想象自己人生的下午?也許還有四五次,也許更少。你還會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也許二十次。然而我們卻總覺得這些都是無窮的。


正如臺灣學者宋國誠老師的評論沒有對死亡之無限的體驗,就不會對生命之有限的珍惜!


正因為感到虛無,才無比恐懼虛無,才無比渴望真實地活著,維系自己不至于被顛簸的世界分崩離析。也因為此,他們在這次旅行中,渴望恢復兩人日漸疏遠的感情,渴望去過沒有第三者的二人生活,甚至因為意外被貼上“作家”標簽后,波特開始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描摹當?shù)氐娘L土人情。


但可悲的是,他們忘了如何正常地活著,一直未能找到全情投入生活的辦法。他們對彼此的試探,成了對彼此的傷害。他們孤懸在自身的價值以外,讓他們成了無根之人,生活沒了維系,隨風漂泊,堅信自己只要在經(jīng)歷一次顛簸便會墜落。


某種意義上,這本書可以看作是一部醒世寓言。它能讓你直面生活中的虛無,同時也能更珍惜當下真實的生活。


所以,在想出一句既能概括這本書又能打動讀者的話時,就有了這句:意識到人生虛無的人,比任何人都更渴望真實地活著。


最后,做編輯以來,深有感觸的一點是,編輯的職責就是把一本值得推薦給讀者的書讓更多的人知道?!墩诒蔚奶炜铡分档猛扑]嗎?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遮蔽的天空》應該算是最不為國內(nèi)讀者了解的一部美國文學經(jīng)典,出版近70年的時間里,只在內(nèi)地出版過兩次,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2006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是重現(xiàn)經(jīng)典系列中的一本,名為《情陷撒哈拉》。但出版后,一直無人問津,很快絕版。如果這篇手記,能讓你更多地了解這本書,甚至讓你想讀這本書,就是它最大的價值了。

精彩書摘?

1,他覺得自己不是游客,而是旅人。他會解釋說,二者的區(qū)別部分在于時間。游客在外旅行幾周或者幾個月后總是歸心似箭,但旅人沒有歸途,此地和彼地對他們而言并無區(qū)別,所以旅人的腳步總是很慢。他們可能花費數(shù)年時間,從地球上的某個地方游蕩到另一個地方。事實上,在待過的那么多地方里,他覺得很難說清到底哪里才最像家鄉(xiāng)。


2,游客和旅人還有一個重要區(qū)別:前者會毫無保留地全盤接受本國的文化,后者則會將本國的文化與其他文化進行比較,摒棄其中不喜歡的部分。戰(zhàn)爭就是這個工業(yè)時代里他想要忘記的一個方面。


3,“你知道嗎,”波特開口了,他的聲音聽起來毫不真實,就像人們在長久的沉默之后發(fā)出來的那種嗓音,“這里的天空非常奇怪。仰望天空的時候,我常常覺得它是某種固體,替我們擋住了后面的一些東西?!?/p>

姬特微微打了個冷戰(zhàn):“后面的一些東西?”


“是的?!?/p>

“可是那后面能有什么東西?”她的聲音很小。


“什么都沒有吧,我想。只有黑暗。絕對的黑夜?!?/p>

4,在這鄉(xiāng)間漫步像是人生旅程的某種縮影。你從不曾花時間咀嚼所有細節(jié),你總說改天再來,但其實誰都知道,每一天都是獨特的,它總是一去不返,你根本不可能換個時間再回到這里。


5,她和波特都未曾經(jīng)歷過尋常的生活,他們都犯下了這個致命的錯誤,不經(jīng)意間忽視了時間的存在。今年和明年沒什么不同。該來的早晚會來。


6,姬特!這些年來我一直為你活著。原來我不曾意識到這件事,現(xiàn)在我明白過來了。但現(xiàn)在,你要走了。


7,盡管他們常有同樣的反應,同樣的感觸,但最終卻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因為他們看待生命的角度幾乎截然相反。


8,有時候她覺得他是想說,這是他唯一的希望,要讓他找回曾經(jīng)的愛,除非讓她變得跟他一樣,因為對波特來說,愛就意味著愛她——除此以外不作他想。


9,死亡永遠在路上,但在它悄然降臨奪去生命的有限性之前,你不會真正意識到這件事。我們憎恨的正是這可怕的精準??墒钦驗槲覀儾恢?,我們才會以為生命是一口永不干涸的井。然而每件事情都只會發(fā)生一個特定的次數(shù),一個很少的次數(shù),真的。你還會想起多少次童年的那個特定的下午,那個已經(jīng)深深成為你生命一部分、沒有它你便無法想象自己人生的下午?也許還有四五次。也許更少。你還會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也許二十次。然而我們卻總覺得這些都是無窮的。


10,靈魂是身體最疲倦的部分。


11,二十歲以前,那時候我以為人生會不斷累積動量,它每一年都會變得更多,更深刻。你會不斷學到新東西,變得更聰明,更有見解,更接近真理。


12,人生更像是吸一支煙。最初幾口你覺得無比美妙,完全沒想過有一天它會消耗殆盡。然后你開始將它視為理所當然。接著你突然發(fā)現(xiàn)它已經(jīng)快燒完了。這時,你也嘗到那苦澀的滋味。


13,人生是一種習慣,就像吸煙。你總說要戒,但還是一如既往。


14,你以為每個人承受的快樂數(shù)量和痛苦程度都是一樣的?到最后都會算出來?你真這樣想?即使出來的結(jié)果每個人都看似公平,那也只是因為最后的數(shù)字總和是零。


15,不是我們?nèi)ミ_成結(jié)局,結(jié)局會找到我們。這不是一回事。


16,我覺得我們害怕的是同樣的東西,害怕的理由也完全一樣。我們都不曾找到全情投入生活的辦法,我們孤懸在自身的價值之外,堅信自己只要再經(jīng)歷一次顛簸便會墜落。


17,她才是部分踏入死亡疆域的那個人,而他還將繼續(xù)活著,成為她心底的隱痛,就像一扇打不開的門,一個永遠錯失的機會。


18,女人總是惦記著已經(jīng)結(jié)束的事兒,不肯抬眼去看未來。我們這里的人常說,生命就像一道懸崖,往上爬的時候,你絕不能回頭去看,不然就會惡心難受。


19,為了避免陷入必須思考相對價值的窘境,長期以來他一直拒絕承認存在的意義——這樣更方便,更讓人安心。


20,遮蔽的天空下我們多么脆弱,遮蔽的天空背后是浩瀚無垠的黑暗宇宙,而我們?nèi)绱嗣煨 ?/p>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喵,沒有找到相關(guān)結(jié)果~
暫時沒有評論,下載喜馬拉雅與主播互動
猜你喜歡
遮蔽的天空

意識到人生虛無的人,比任何人都更渴望真實地生活。

by:而而讀書

遮蔽的真實—清明上河圖圖景

遮蔽的真實:從《清明上河圖》看宋代生活圖景,是一本通俗歷史類圖書。它通過《清明上河圖》來講述北宋王朝中后期的歷史,包括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如王安石變法,...

by:讀喜歡的書給自己聽

天空樹

關(guān)于《天空樹》abouttheskytree是否還記得何時開始會仰望著天空,看見云朵變化,追尋大自然的奇妙?;蚴且雇砜粗强?,編織屬于自己的星星故...

by:華語音樂

天空之鏡

《天空之鏡》,操盤手楊逸的股市搏殺,畏罪潛逃,澳洲奇遇,一段驚心動魄的異國戀曲……一系列富有閱讀愉悅感的情節(jié)引爆眼球。直面人性的底線和靈魂的救贖,在天空之鏡的澄...

by:語聲誦讀

藍夜出品|機密檔(二)被遮蔽的歷史

內(nèi)容簡介揭示影響中國以及世界的重大事件,非常人物……在這些歷史主角背后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在塵封的歷史中又有哪些不曾公開的細節(jié)?本書將一一揭秘。

by:藍夜如水

國學天空

孔子主張“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價值必須由內(nèi)而發(fā),人道確立則萬物亦得以安順。孟子認為“思成者,人之道”,只要真誠,就可以體驗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

by:小蟲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