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噢,原來我就是那柯達膠卷”

2018-12-27 23:03:1323:28 35萬
聲音簡介

更多圖文詳情請查閱微信公眾號jingbopd,新浪微博:靜播頻道。

最后附歌:莫文蔚 - 半生緣 (我們在這里相遇)

退休之后,敬一丹寫了三本書,分別關于職業(yè)生涯、工農(nóng)兵學員經(jīng)歷和家族歷史,構成“回望三部曲”。她出席簽售,與讀者交流,生活依然忙碌,母親常說她不像退休,她自己更愿意稱之為“轉(zhuǎn)換”。(磨鐵圖書供圖/圖)

(本文首發(fā)于2018年8月16日《南方周末》)

“即使無力,你也有感,那就說明我還配在這個位置上?!?/p>

每天上午,敬一丹都去復興門看望92歲的父親。不久前,老人突然問她:“你叫啥?”她幾乎落淚。

父親高齡后曾骨折一次,敬一丹著急,但“相信他會好”;現(xiàn)在看父親一點點失去記憶,她“覺得不可逆,特別受不了”。她小心回答:爸,我的名字不是你給我起的嗎?意思不是一片丹心嗎?她在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遞過去,“希望他以后能想起來”。

與父母相處,是敬一丹退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4月,她告別主持了20年的《焦點訪談》。節(jié)目元老康平曾叮囑她,退休后得做計劃,“沒做計劃,十年就過去了”。三年下來,她發(fā)現(xiàn)自己終究不是善于謀劃的人,更多是在“順應”。

敬一丹寫了三本書,分別關于職業(yè)生涯、工農(nóng)兵學員經(jīng)歷和家族歷史,沒有計劃,卻構成了“回望三部曲”。2018年8月12日,在廣州的南國書香節(jié)上,一位中年讀者提著一摞書來見她,“他覺得這些書的作者都是一起的”。書在簽售臺上攤開,作者分別是敬一丹、白巖松、水均益等。果然,都是老同事。

從前在話筒前,敬一丹時刻提醒自己,每一句話都是“小我和大我的結合”?!霸掝}是公共的,根本的把握是電視臺,但是你的表達是盡可能個人化的?!?/p>

在家里,敬一丹有時會嚴肅地板起臉,丈夫就抱怨:你別給我來“焦點訪談”。父母年事已高,她又主動訪談他們。和父親聊天,她用手機錄音。2011年,她在給父親的生日賀信中附上“采訪提綱”,請他筆談人生過往。

父親的回答收錄在敬一丹的新書《那年 那信》里,書中整理了1950年至今的1700多封家書。父母一同作序:“我們想象,面對這些信,年長的讀者會覺得熟悉,兒女的同齡人會有共鳴。年輕人呢?如果他們能從中看到一代一代的來路,我們就很欣慰了。”

“她不能對過去有很多空白點”

敬一丹的母親韓殿云喜歡微信,她把家庭群的聊天記錄手抄下來,反復回看。“我說媽你抄這個干嘛,她就覺得白紙黑字很踏實?!本匆坏だ斫?,這是母親的精神支柱。一直以來,韓殿云保存所有家信、日記,重要日子的日歷頁,甚至孩子小時候的成績冊,“對一切有字的東西特別珍惜”。

多年前,韓殿云工作的黑龍江省公安廳被“造反團”接管。她連夜回家翻看,“把談情說愛內(nèi)容多的,工作情況寫得多的,對形勢有看法的,內(nèi)容有可能犯禁的信件,全部挑出來”。她和丈夫商量,把這些信件連帶著年輕時的日記和老照片,一并燒毀了。

韓殿云留下了永久的遺憾。余下一千多封家信,她丟掉信封,只留信紙,妥善保存在床底的木箱里。家人把它們選編成冊,作為家庭讀物。

剛加入央視評論部時,敬一丹接受媒體人朱偉采訪,無意中聊起少年時的信。朱偉對這些信件饒有興致,內(nèi)容都是日常瑣事。

如1972年春節(jié),敬一丹12歲的弟弟寫信,列舉憑票配給的年貨,半斤雞蛋、半斤大魚、半斤花生等等,“一個一個都是’半’”。敬一丹把這句話重復了一遍,接著說道:“小心翼翼的生怕失去,今天有明天可能就沒有了。沒有安全感,這是我成年以后意識到的?!?/p>

有一天,孫輩見到韓殿云寫字,驚訝地問:奶奶你還會寫字???“你奶奶豈止會寫字啊,你奶奶是個老公安啊,她所經(jīng)歷的事情,后代不知道?!本匆坏せ叵?。

敬一丹在河北錄制節(jié)目,一位嘉賓說,經(jīng)常不知道該和家里老人說什么,只能沉默以對。爺爺忽然問他,是否知道家里過去是做什么的。他原以為自己知道,聽爺爺講了上幾代的故事,才發(fā)現(xiàn)不了解的事情太多了。

給研究生布置作業(yè),白巖松經(jīng)常讓他們畫出自己往上數(shù)兩代人的家譜。他曾說,如今十個年輕人里,九個寫不全祖輩的名字。

種種見聞促使敬一丹決定出版家信,傳給下一代。原信年代久遠,零零散散,她加以整理,添上背景介紹,以“信中信”方式,每篇挑選一位后輩,以給其寫信的方式敘述?!岸紝懰至?,他會看的吧?”敬一丹說,“這又不是教科書,何況我們教科書有很多都不講?!?/p>

“她要知道了,一定會更好,她知道了,就知道來路,也知道這個路上會有什么樣的坑坑洼洼。”敬一丹也怕女兒忘記,她在書里寫了饑荒,家中被搜查的往事,“我不希望她再遇到那些情景,她不能對過去有很多空白點吧?!?/p>

當年要刊登信件,經(jīng)過一番勸說,韓殿云才答應。她嘀咕:“別弄得滿世界都那個,誰家沒有啊?!边@次敬一丹把信件編成書,她不再反對。寫一段給她看一段,她還會做些糾正。

敬一丹身邊也有不少同輩人背過身,不愿再回望過去。她知道自己是知青中的幸運者,比她年長些的,“十幾年沒回來的那種人”,對過往的感受會大相徑庭。有次談起家中被搜查的往事,旁邊一位同齡人說,自己家被搜了17次。

“他怎么會很輕地說這句話呢?如果更痛的那種呢?”敬一丹還愿意記錄和回憶,“跟程度有關嗎?我也不太清楚?!?/p>

“如果有一天我看這些信麻木了”

在央視復興路老臺東門,北邊曾有個窗口,專門收取來信。臺里規(guī)定,主持人不能在門口接待來訪者。某年除夕前一晚,敬一丹下班經(jīng)過,看見寒風里站著幾個人,巴望著窗口。

莊永志2003至2009年擔任《焦點訪談》主編,隔幾天去趟收發(fā)室,用小推車把給欄目組的信拉回去,每次都是滿滿一個大塑料袋。信無論寫給編輯部、記者還是主持人,所有工作人員都可以拆。

莊永志敬佩敬一丹,原因簡單:她愿意采訪,經(jīng)??雌强葱抛疃嗟闹鞒秩?,“說起來都是常識,但是很多人根本做不到”。

只要寫著“敬一丹收”,敬一丹就覺得自己有義務看。一度,她的辦公桌上每天有幾十上百封信。信封大多皺皺巴巴,郵票被粘得臟兮兮。有些信抬頭寫“焦點訪談青天”,落款留“信任你的人”。寄出地址越長,大約來自越偏遠的角落。“某省某市某縣某鄉(xiāng)某村村民小組,到底了,再也沒有了。越中心地帶字越少,比如說中央電視臺五個字,不寫郵政編碼都能收到?!本匆坏じ嬖V南方周末記者。

敬一丹想象,有些信的主人不會寫字,托人寫信;有些信從異地寄出,也許為了避開當?shù)厝?,或是讓在外上學的孩子幫忙寄出。

早期《焦點訪談》和《實話實說》在同一個樓道里辦公。敬一丹看信,常拍案而起,到《實話實說》主持人崔永元那兒一看,都是快樂、有趣的話題。“大家都把有趣的話題告訴小崔,把頭疼的話題告訴我,我不是更應該抑郁嗎?”她幾年前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說。

母親勸敬一丹:世界這么大,哪能沒有一點壞事呢?“看看我收到的信,再看看小崔收到的信,再把平常的日子加進來,把《感動中國》加進來,這才是接近真實生活的。如果我總是面對著《焦點訪談》,我太有可能抑郁了。”敬一丹說。

這些信起初讓敬一丹感到被信任,久而久之產(chǎn)生了無力感。“我當時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我看這些信麻木了的話,就不干這個了?!本匆坏じ嬖V南方周末記者,“即使無力,你也有感,那就說明我還配在這個位置上。”

同事李玉強建議敬一丹,不如把這些信編成一本書。1998年,敬一丹出版了這本書,起名為《聲音》,選登大約180封觀眾來信,她評論分析。出版社做版權登記,主管部門猶豫不定:這本書算什么類別?以前沒有這樣的書,它最后歸為“新聞評論類”。

去各地書店簽書,讀者隊伍里總有人送來新的信,里頭總是投訴材料或采訪線索。

敬一丹連續(xù)多年和新入臺同事交流,她會告訴他們,這份職業(yè)里不僅有享受,更有承受甚至忍受?!斑@樣的信成年累月地收,真的需要一種承受力?!?/p>

做完《聲音》以后,敬一丹舒了一口氣,仿佛寫了封回信。不久后,她又收到一位大別山年輕人的信:“書中的來信,只是部分農(nóng)民能夠反映的?!?/p>

敬一丹曾設想,每隔五年或十年,可以出版《聲音2》《聲音3》……“連續(xù)下來,它不就是一種社會記錄嗎”。但她沒有繼續(xù)下去,信里反映的種種問題還在。

信件也明顯減少了,言路變得多樣,“有了那么多的網(wǎng)民,他們有了自我表達的可能,我們原來的代言意識,和人家對我們的代言期待就發(fā)生變化了,他自己發(fā)言了?!本匆坏ふf。央視東門的收信窗口后來也關閉了。

敬一丹與同事白巖松、方宏進。他們都曾主持過《焦點訪談》,這檔電視節(jié)目創(chuàng)辦于1994年,以“用事實說話”為方針推動社會進步。(資料圖/圖)

“這兩種忘記我都不喜歡,所以我要記錄”

盡管對傳統(tǒng)信件有特殊感受,敬一丹對新出現(xiàn)的媒介形式也不排斥。

職業(yè)生涯尾聲,敬一丹趕上了新媒體興起。第一次在節(jié)目里說“請觀眾朋友關注我們的微博微信客戶端”時,“有點新鮮和興奮。”敬一丹對媒體回憶,“雖然我失去一點踏實和安全感,但是增加了‘后有來者’的那種興奮?!?/p>

央視新媒體找主持人讀詩,敬一丹主動說自己可以讀節(jié)氣。她選讀了《微讀節(jié)氣》,書里是朱偉在微博中隨節(jié)氣變化發(fā)布的生活隨筆。配音在央視老臺一間機房里,責編李偉用手機錄音,沒有話筒、調(diào)音臺。敬一丹反復問:行嗎,真行嗎?李偉只是笑笑,她分析那笑里的意思是:“大姐呀,這就是今天的話筒啊?!?/p>

去大學講座,敬一丹不解地問在場學生:既然你們不怎么看電視,都撲向新媒體了,為什么還愿意和一個曾經(jīng)的電視人交流呢?一個新聞系男生回答:我們現(xiàn)在是都用數(shù)碼了,可是我們要看到柯達膠卷的話,也會覺得很親切的。“噢,原來我就是那柯達膠卷?!彼f起這件事就樂。

剛退休那陣,總有人問敬一丹怎么應對新媒體。她一律回答:這事留給白巖松、勞春燕他們?nèi)ゲ傩陌?。她說自己不拒絕其他表達方式,它們之間“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

每年記者節(jié),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都召開論壇,敬一丹和白巖松常作為特聘研究員參加。2015年的論題是“風動心不動”?!斑@一聽就是‘白氏’語言,白巖松的語言。‘風動’,媒體急劇變化,然后我們內(nèi)心不動?!本匆坏そ庾x道,“但是這個不動也得動。”

三年來,出版社安排的新書宣傳里,敬一丹發(fā)現(xiàn)開始還有很多“傳統(tǒng)媒體”,“短短三年,新媒體(變得)特別多”。近期,她錄制了于地鐵口播放的音頻,參加了網(wǎng)絡視頻節(jié)目“一席”的演講?!拔以瓉砉侣崖?,不知道‘一席’的讀者是買票的。其實那是一種互相尊重的空間,臺上人和臺下人都特別專注?!彼趬簤旱挠^眾,與面對話筒和鏡頭的感覺截然不同。

敬一丹一口氣背出了自己在演講中的一段話:

人會忘記的,記憶是自然的,它也會減退的。還有一種忘記是主動地忘,看到那些郁悶的事,痛感的事,有的人就會說:哎呀,過去就過去了,記它干嗎?這兩種忘記我都不喜歡,所以我要記錄。

演講從新聞實踐談到自己的家書,敬一丹認為有些事情從未改變。標題原先叫“記者的記”,自她的職業(yè)開頭,最后改為“我就是想記錄”。

在敬一丹的微博底下,仍有不少評論是伸冤投訴,“把這當成《焦點訪談》投訴站了。”不過,她退休后很少再用微博。

“還有很多抱怨是嗎?”敬一丹向南方周末記者確認了兩遍,她坦承現(xiàn)在感覺“不像當年那么強烈”,“手寫的信就是不一樣,讓人更有面對面的氣息的感覺;(網(wǎng)絡)就是更加的嘈雜?!?/p>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WuTongYu_8386

靜波頻道聽了一陣子了!

小余不愛吃魚皮

真的很喜歡你的聲音,每天聽你的聲音入眠

纖塵不染的清凈

只聽靜波!其它都聽不去。

1591469sgsl

怎么看不了以錢的了

猜你喜歡
我遇到你 敬一丹

能夠在波谷當中堅持,是因為對波峰我還有期待——敬一丹。請聽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的自傳《我遇到你》,讓我們一起遇到一個最真實的敬一丹。

by:夏銘xiaming

敬一丹 · 聽見

歡迎訂閱聽敬一丹分享她的故事講師介紹敬一丹生于哈爾濱,主持人、記者,學者。三次獲主持人金話筒獎;主持《感動中國》16年;主持《焦點訪談》20年。主持了香港回...

by:學乎文化

我遇到你 - 敬一丹-不更

出差的時候在機場買的,看了一半,到目前的感覺是,書是沖著人買的,而不是內(nèi)容買的。跟大多數(shù)央視別的主持人的書一樣,都是一種半自傳的方式在描述自己的經(jīng)歷。

by:阿麥_mm

敬一丹讀《歲月與旅行》

百旅會力邀“金話筒”敬一丹,從《歲月與旅行》一書中擷取精華篇章,用充滿磁性的嗓音傳遞歲月之聲?!稓q月與旅行》是百旅會編輯部傾力打造的中國首部中老年旅途與人...

by:百旅會

原來我是女配

【內(nèi)容簡介】苦逼碼字的宅女林容,一腳穿越進自己的完本小說世界。林容:穿就穿吧,但成了最炮灰、最惹人厭、已經(jīng)領便當?shù)穆淦桥涫鞘裁垂??艾瑪,沒想到,自己走過最慘最...

by:水調(diào)歌頭

原來我這么棒

讓我陽光自信的故事

by:小天天的媽咪講故事

原來我這么棒

《原來我這么棒》連載中_父母成長一小步,孩子成長一大步!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每一個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學習相關的知識。父母學堂為您補上為人...

by:父母學堂周老師

原來我這么棒

《原來我這么棒》主要內(nèi)容包括:自信的根源在于自己。和別人相比之余而來的自信是一種優(yōu)越感,說到底是一種自卑感。這使得雙方不但無法彼此尊重,更會不自覺地互相傷害。真...

by:我行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