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的價值】死刑應當被廢除嗎?

2019-12-27 14:43:0911:41 11.1萬
聲音簡介

點擊圖片,通過左下角分享按鈕,轉發(fā)給身邊的朋友,一同升級法律思維。


本期原文 


東野圭吾有一本書叫做《虛無的十字架》,討論了死刑存廢這個非常沉重的話題,男主人公道正與女主人公小夜子曾是夫妻。愛女多年前被劫匪入戶殺害,劫匪曾因搶劫殺人被判無期徒刑入獄,假釋不久又實施殺人惡行。


劫匪一審被判無期徒刑,后經男主與女主的不斷努力,二審終于改判死刑。但是即使兇手伏法,女兒也無法復活,這種痛苦讓兩人最終分手。


某日,男主人公道正接到刑警致電,得知令人震驚的消息,他的妻子小夜子被殺了。兇手雖然后來自首了,但道正卻在小夜子的遺物中有所發(fā)現(xiàn),她的死因似乎并不單純。


原來小葉子后來成為一名專欄作家,致力于推動死刑工作,認為所有的殺人犯都必須接受死刑的處置。小葉子在訪談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一位患者中學階段和學長戀愛,初嘗禁果,懷孕生子,兩人非常害怕,在孩子出生之后就把孩子捂死,兩人的戀情也嘎然而止。


學長后來成為一名著名的兒科大夫,救人無數(shù)。他始終無法忘記自己年少時放下的錯誤,用自己的一生來之前的錯誤贖罪。當小葉子堅持認為,雖然時間已經過去數(shù)十年,但兩人應該自首,接受法律的懲治。


在這個小說中,討論的主題非常沉重:關于罪與罰,是讓犯人聽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脫?還是讓他重返自由社會用盡一生贖罪?如果犯人并未把死刑視為懲罰,至死仍未反省,死刑又有何作用?今天我法理學家貝卡利亞,關于死刑的五個重要的觀點切入,與你討論死刑的存廢問題。


在人類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死刑是一個既定的事實,沒有人質疑死刑的合理性。但是啟蒙運動之后,死刑開始迎來了質疑。


1764年,時年26歲的貝卡利亞發(fā)表了《論犯罪與刑罰》這本小書,在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廢除死刑的主張,正是因為這本小書,拉開了廢除死刑運動的序幕,這場運動至今仍在繼續(xù)。


直到今天,主張廢除死刑的人士所使用的論點依然沒有超越貝卡利亞200多年所提出的思想。


貝卡利亞在書中提出了五點廢除死刑的理由。


首先,貝卡利亞認為國家沒有權力適用死刑。這個觀點其實受到了當時盛行的社會契約理論的影響。按照社會契約理論,國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來源于民眾所放棄的權利。


簡單解釋就是因為單個人不安全,所以大家為了共同的生活放棄了一部分權利,形成了國家。但是人們所放棄的權利是有限的,不可能把處分自己生命的權利交出去。


因為,生命是一種特殊的權利,甚至生命的擁有者都無權自我了斷。那么國家就更不可能有這種剝奪生命的大權。所以死刑的存在是對社會契約的違反,是一種典型的濫用權力。


貝卡利亞認為,死刑沒有效果。按理來說,死刑是為了威嚇民眾,預防犯罪,殺一儆百。但是,死刑貌似起不了這種作用。貝卡利亞認為能夠對人心產生作用的不是刑罰的強烈性,比如剝奪生命,而是刑罰的延續(xù)性,比如無期徒刑終生監(jiān)禁因為最容易觸動人感覺的不是強烈但暫時的運動,而是反復且長久的印象。


你會發(fā)現(xiàn),死刑看起來很殘酷,但執(zhí)行時間很短,頭一下被砍斷,也就隨之結束。死刑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很快就被淡忘了,所以的影響是暫時的。


如果真的要用死刑來顯示法律的力量,那就得月月殺天天斬。這就陷入了悖論,本來死刑是為了預防犯罪。但現(xiàn)在為了保證死刑有足夠的威懾力,還得確保經常有犯罪分子被斬。


所以,貝卡利亞認為,終身苦役的效果要比死刑好的多,終身苦役給老百姓提供一種長期現(xiàn)實的警戒作用,這種壞榜樣的效果能管很久。對一個犯罪分子判處終身苦役能管好多年,但是每次用死刑來作為警戒都需要一次新的犯罪。


通俗的來講,終身苦役的警戒作用是可以重復利用的,但死刑則是一次性的。同時,終身苦役更令人望而生畏,能夠更有效的預防犯罪,人們往往能夠承受極端而短暫的痛苦,但卻很受忍受長期持續(xù)的煎熬。


貝卡利亞認為死刑不僅起不到積極作用,反而會產生反作用。因為死刑會引起人們對受刑人的憐憫,導致死刑的威嚇作用大打折扣。


國家公開執(zhí)行死刑,本來是想喚醒民眾對法律的敬畏,預防犯罪。但人的天性同情弱者,刑場上國家與受刑人力量對比懸殊,國家非常的強勢,受刑人非常的弱小。人們會產生一種忿忿不平的憐憫感,違背了國家適用死刑的初衷。


比如我們前幾期講到的張扣扣殺人案,最終張扣扣被判死刑,有很多民眾同情憐憫他,甚至支持他的殺人行為。


所以,貝卡利亞說,在很多人看來,死刑就相當于一場表演,刑場與其說是為罪犯開設的,不如說是為觀眾開設的,如果觀眾心中的憐憫心超過了其他情感,那么這個表演就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我小時候也經常參加公審大會,八十年代那個時候的死刑犯是要游街示眾的??粗@些五花大綁,身上插著長牌子的人,有時我會覺得他們挺可憐。


有些膽大的同學甚至還敢去圍觀槍決現(xiàn)場。這些同學回來的時候,往往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述某些犯人的“英勇事跡”,比如打了好幾槍才死,或者死前大叫一聲,“老子十八年后還是一條好漢”。


這個時候,我們往往會忘記罪犯所犯下的罪行,反而會覺得這些人很勇敢,是條漢子,值得尊重。從這個角度而言,法律的尊嚴是大打折扣。


貝卡利亞認為死刑會讓人們變得越來越殘忍,甚至以暴易暴容易,最終導致暴行的惡性循環(huán)。


多人認為,法律禁止謀殺,但自己卻在公開的謀殺,它阻止公民去做殺人犯,卻安排一個公共的殺人犯。所以,貝卡利亞認為它會激發(fā)人性深處殘暴的成分。因為,死刑告訴人們,只要有正當理由,殺人就是被允許的。


這就是為什么死刑越多的國家,犯罪反而越殘暴。用法律來作為施加暴力的借口,法律公正性也就會徹底的喪失。當殘暴的精神操縱了法律的時候,法律就會成為教唆人們實施更加殘暴行為的最好教官。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晚年,貝卡利亞提出第五點廢除死刑的理由,那就是死刑一旦誤判,后果是無法挽回的,相信了解聶樹斌案的朋友對這點不會陌生,畢竟人頭不是韭菜,割了不能再長。關于聶樹斌案我后續(xù)也會準備專門的課程和大家分享其中的法律問題。


總之,這五點理由基本上構成了廢除死刑最重要的五大緣由。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貝卡利亞的所有論證都是從死刑的效果來加以論證的,因為死刑沒有效果,所以不值得存在。


這就像東野圭吾《虛無的十字架》中為殺害男主女主愛女的劫匪進行辯護的律師告訴女主的那樣,死刑其實是很無力的,尤其犯罪分子對死刑判決無所謂的時候。


這種效果論顯然是功利主義思維模式。認為懲罰是為了預防犯罪,起到震懾作用。


其實,即使是功利主義也有贊同死刑,畢竟死刑是否有效,這其實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有的研究認為廢除死刑并未導致謀殺率上升,但也有相反的論據認為恢復死刑遏制了犯罪。


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是,剛剛提到社會契約論的倡導者盧梭也贊同死刑,他說人們在訂立社會契約時,為了不至于成為兇手的犧牲品,所以他們同意,假如自己做了兇手的話,自己也得死。


當然,死刑如果誤判后果不堪設想,這其實是廢除死刑論最重要的一個武器。但作為平法的人類,我們制定的司法制度必然存在缺陷,最壞的制度是寧可錯殺千人也不放過一人,但為了不枉殺一人,就放過千萬個有罪之人,也不太合適。


因此必須尋求一個平衡點。換言之,如果死刑的誤判率在合理的范圍內,那么這種誤判也是追求正義所可以接受的,畢竟人類社會的正義瑕疵不可避免。


因為世上有邪惡,所以法律必須通過懲罰來進行威懾,避免邪惡蔓延如洪水滔天。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死刑具有合理性。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種民意的情緒表達本身也有其內在的合理價值。


所以,法律一定是一種平衡的藝術,不管是殺人必死論還是死刑廢止論可能處于兩個邏輯的極端,而正確的觀點可能在兩者之間。


最后再給各位提供一個數(shù)據,也許大家可以看出死刑這個問題的復雜性。時至今日,全球已經有超過2/3的國家在法律中或在事實上廢除了死刑。但維持死刑的國家之人口卻也近全世界人口的2/3。同時,全球有兩個最重要的國家都保留著死刑,一是中國,二是美國。


我們也濫用死刑,在我看來死刑只能針對謀殺一類的重罪。對謀殺處以死刑本身就是對生命的尊重,也是對死刑的限制。


我國1997年刑法曾經規(guī)定了68個死刑罪名,2011年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十三個死刑罪名,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又取消了9個死刑罪名,當前刑法中還有46個死刑罪名。限制死刑一直是刑法的基本政策,但是仍然有一些非謀殺型犯罪保留著死刑,這應當被逐漸廢止。


好了,今天我們就講到這里下期再見。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聽友407825109

死刑犯應該無償捐贈器官

聽友407825109

我認為放他媽的狗屁!圣母心

狂跑的烤鴨

有些人該死刑的時候就得死刑。一個人犯了錯,如果這個人真的因為坐牢他真心的知道自己錯了,愿意真心的改過自新,我想受害者家屬也會原諒他,畢竟受害者家屬也只是希望這個人不要再出獄后再繼續(xù)傷害別人。但是有的人不是這樣的,他們真的是不知道什么叫改過自新,這樣的人還不如直接死刑。

筋斗云漫步

死刑不是刑罰的唯一方法,但是卻是震懾惡念的一劑猛藥,不可或缺,但是也不能濫用

亦寧_vg

這個貝卡利亞可能沒見過無比痛苦活著的底層人,活不下去的人去殺人去犯死罪,如果只是終身監(jiān)禁,也不知道對于他們哪種是痛苦。

猜你喜歡
死刑報告

日更一集【內容簡介】當代中國第一部關注死刑的小說,并以文學的方式第一次向社會發(fā)出了“廢除死刑”的呼聲,小說以女警官柳青、記者陳暉和律師李志揚的視角展開故事,與之...

by:安徽文藝出版社

人販判死刑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創(chuàng)意好商機——發(fā)現(xiàn)生活好創(chuàng)意,發(fā)掘大眾創(chuàng)意好商機。人販子如何量刑......

by:財富讀書圈

美女死刑犯

在網上看到的部分年輕女死刑犯被執(zhí)行前的照片,看后感覺酸楚。風華正茂的年齡,本應該享受人生歲月,卻走上了黃泉路。

by:悅耳鶯聲

被判死刑之后

本書是三名前服刑人員記錄的監(jiān)獄內7名犯人被判死刑之后的故事。服刑期間,他們見過形形色色的死囚,有暴富后欲望失去控制的毒梟、殺人不眨眼的大學教授、一家六口都被判死...

by:陳默讀

論死刑適用的標準

死刑適用的標準問題,不僅僅是一個量刑標準問題,更是一個刑事政策當中最突出也最值得深入、系統(tǒng)研究的問題,

by:龍元富律師

中國最美女死刑犯

自法制社會建立以來,每年國內被判處死刑的犯人并不在少數(shù)。在這些重犯中,女性囚犯的數(shù)量相對較少。通常這些犯下死罪的女性罪犯,很多都因為受到欺壓,投訴無門,最終選擇...

by:青晨木歌

死刑行刑前的不眠之夜

帶你去監(jiān)獄看看死刑犯的走后一段時間·····

by:幻空石

關于死刑廢存的學術討論

死刑是最古老最嚴厲的一種刑罰,早在奴隸制國家產生的同時就出現(xiàn)了死刑。在奴隸制、封建制國家,死刑是統(tǒng)治階級鎮(zhèn)壓奴隸和農民的重要手段,死刑執(zhí)行的方法極端野蠻殘酷。在...

by:大腦改造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