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精讀課】《傳習錄·節(jié)選》:盡心知性

2020-11-09 18:22:5617:35 3.8萬
聲音簡介

第一單元

1.18【精讀課】《傳習錄·節(jié)選》:盡心知性

今天是王陽明心學課第一單元的第2次【精讀課】,我們精讀王陽明的一段原著,出自《傳習錄》,這一段原文是這樣的:

【原文】愛問:“‘盡心知性’何以為‘生知安行’?”

先生曰:“性是心之體,天是性之原。盡心即是盡性。‘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知天地之化育。’存心者,心有未盡也。知天,猶如知州、知縣之知,是自己分上事,己與天為一。事天,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須是恭敬奉承,然后能無失,尚與天為二,此便是圣賢之別。至于‘夭壽不貳’其心,乃是教學者一心為善,不可以窮通夭壽之故便把為善的心變動了,只去修身以俟命。見得窮通夭壽有個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動心。‘事天’雖與天為二,已自見得個天在面前;‘俟命’便是未曾見面,在此等候相似:此便是初學立心之始,有個困勉的意在。今卻倒做了,所以使學者無下手處。

我把這一段文章翻譯成了現代漢語,大家感受一下它的意思:

徐愛問:“‘盡心知性’,怎么會是‘生知安行’的人能夠做到呢?”

先生說:“性是心的本體,天是性的源頭。不斷擴大充實天生的善心,就是徹底發(fā)揮人的本性?!吨杏埂防镎f:‘只有天下至為誠心的人,才能徹底發(fā)揮他的本性,從而明白到天地是如何運營萬物的。’懷著天生的善心,也就是說善心還沒有得到極致的發(fā)揮。知曉天性,好比是知州、知縣的‘知’,是自己份內的事,和天性合二為一。侍奉天性,猶如兒子侍奉父親、臣子侍奉君主一樣,務必恭敬奉承才能沒有過錯,這個樣子還是與天性相對為二,這就是圣人和賢人的區(qū)別。至于‘夭壽不貳’,是教育人們一心向善,不能因環(huán)境優(yōu)劣或壽命長短而把為善的心改變了,而只顧著去修身等待命運的安排。認識到人的貧窮富貴、長壽短命有一個天命在起作用,但并不因此而動搖心志。‘事天’(侍奉天性),雖然還和天未能合二為一,但已經認識到天性的存在。‘俟命’(等待天命),就是還不曾見面,在這里等侯。這就是初學的人樹立志向的時候,有在困境中刻苦勤勉的意思了。朱熹先生卻顛倒了順序,使得學習的人無從下手?!?/span>

這一段的前面,是這樣一段:先生說:“子夏篤信圣人,曾參反過來探求自身。篤信圣人固然很正確,但是,不如反過來探求自身來得真切。既然你現在還有困惑,又怎么能夠習慣性地相信舊說、不尋求正確的答案呢?就拿朱熹先生本人說吧,他也十分尊敬信賴程頤先生的學說,但假如自己有疑問的,又什么時候盲從過呢?‘精一’、‘博約’、‘盡心’這些說法,與我的見解本來是一致的,只是你沒有透徹思考罷了。朱熹先生對‘格物’的闡釋,不免有些穿鑿附會,并非《大學》里‘格物’的本意之。精為一的功夫,博為約的功夫。既然你已經明白知行合一的道理,這里只須一句話就能清楚明了。知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的人能夠做到的事情,‘存心養(yǎng)性事天’是‘學知利行’的人能夠做到的事情;‘夭壽不貳,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的人能夠做到的事情。朱熹對‘格物’的理解有偏差,是由于他將這個意思顛倒了,認為‘盡心知性’是‘格物知至’,要求初學者去做‘生知安行’的事情,怎么可能做到呢?”

關于這一段的意思,只要明白了兩個關鍵點,就很容易明白王陽明和他的學生在討論什么。第一個關鍵點,關于:盡心知性“這句話,是孟子說的的,原文是:“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翻譯過來:孟子說:盡自己的善心,就是覺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覺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保存自己的善心,養(yǎng)護自己的本性,以此來對待天命。不論壽命是長是短都不改變態(tài)度,只是修身養(yǎng)性等待天命,這就是確立自己命運的方法。

盡,是擴充的意思;孟子講的心,指的是天賦的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把這種天賦的心發(fā)展、擴充,就能清楚地知道人的本性,人的天本是仁、義、禮、智四端。也就是了解了天命。孟子認為,人們要是能擴充和盡量發(fā)揮自己的本心,就能認識自己的本性——四端,因為本心當中就包含著自己的本性,一旦知性,進而就可以認識天命。這個大概就是立命的意思。

關于立命。傳習錄的另一個地方,王陽明和朋友討論過。一位朋友嘆息說:“私欲萌動時,心里分明覺察到了,只是沒法使私欲立刻去除?!?/span>王陽明說:“你萌生私欲時,這一知就是你學業(yè)的命脈所在,立刻用功去消除,這才是人生立命的真功夫?!痹谕蹶柮鞯谋硎隼铮⒚小拔覀儽仨氉プ∪魏我粋€當下的機會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命運。


立命經常和安身連用,安身立命。這是中國人做人的基本原則,要有一個安身立命的東西。禪宗里有一個公案,有一個和尚問:學人不據地時如何?意思是“學習的人不席地而坐時會怎么樣呢?另一個禪師反問了一句:汝向什么處安身立命?你向什么地方安頓自己的身體,并且創(chuàng)造自己的命運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經常問問自己。

這是第一個關鍵點。第二個關鍵點,是《中庸》里的一句話: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虬捕兄?,或利而行之,或勉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意是說,不論你在哪個檔次,是生而安行,還是學而利行,還是困而勉行,只要去做了,結果都一樣。這句話把學習的境界分成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生知安行”,生而知之,安而行之,天生就知道,而且安心于實行,怎么做都不會產生偏差。孔子是70歲才達到這個境界,就是他說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就像有些人天生就明白人應該怎么生活,不需要什么自律啊,就能夠早睡早起。第二個層次是“學知利行”,學而知之,利而行之。通過學習明白了,知道對自己有益,然后就去實行。就像有些人從醫(yī)生那里知道了熬夜對自己的心血管不好,有得病的危險,于是就早睡早起。第三個層次是困知勉行,困而知之,勉而行之。意思是很困難地明白了道理,然后很勉力地去做,有人解釋為,犯了錯誤,反思中明白了道理,然后努力去做,做的過程里有反復。

了解了這兩個關鍵點,我們應該很容易吧理解王陽明和他的學生在討論什么了。王陽明不太贊同朱熹的教育方法,把學習的次序弄顛倒了。王陽明認為:知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的人能夠做到的事情,‘存心養(yǎng)性事天’是‘學知利行’的人能夠做到的事情;‘夭壽不貳,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的人能夠做到的事情。朱熹對‘格物’的理解有偏差,是由于他將這個意思顛倒了,認為‘盡心知性’是‘格物知至’,要求初學者去做‘生知安行’的事情,怎么可能做到呢?


那么,今天就講到這里,下一節(jié)課我會大家分享:“精讀課:主一和立志。愿我們不論用什么學習方法,都能為自己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聽友463808893

主播的聲音給人一種別聽了的感覺,費勁

聽友387079931

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

白衣天使媽媽

吉林大學楊軍老師和費勇老師的王陽明心學聽了無數遍,期待喜馬拉雅推出王陽明心學精采內容,也會關注兩位老師的動態(tài)!

Shining綻放

老師在講到古文,文言文的內容,語音轉過來的文字錯誤百出,看來是機器人語音轉的文字,建議有人把關一下的文字內容哦!

猜你喜歡
nor叔1.18原版生存

共126集周末搬,平時有空搬這個系列無疾而終,致敬逝去的青春!

by:MC我主

我的世界1.18生存視頻【完整版】

之前答應888粉絲去做我的世界生存視頻,一直鴿到了現在,終于...我有機會玩了一把,錄出了來之不易的素材這個視頻是我突發(fā)奇想,想在別人的服務器速通(網易手機版)...

by:HL_游戲解說

配樂視頻_我的世界生存日記:1.18聯機生存

在專輯頁可以加我的圈子不更新了,存檔被岡易卡沒了,大家來看看我的火柴人戰(zhàn)爭吧以下為原簡介:我的世界·1.18聯機生存!當Max與表哥Tom相遇在1.18,又會發(fā)...

by:MAXyzy

繪本精讀課-Red

Will&LilBookhouseisfounded,ownedandoperatedbyanuniversityteacherandf...

by:WillLil_Bookhouse

SSP精讀

為需要的學生提供文章配套音頻

by:MonstersChannel

英文原著精讀課

4W原著精讀法解讀7本經典英文原著

by:孔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