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十五章第四節(jié)(原文+華杉詳解)

2021-02-06 15:51:1004:03 50
聲音簡介
《論語第十五章第四節(jié)》
子曰:“由!知德者鮮矣?!?br />
《華杉講透論語》
孔子這是呵斥子路:“仲由!能真正知道德的人,太少了!”孔子語氣里,子路也被包含在不知德的人里面了。后人猜測,這句話是在“子路慍見”時說的。就是前面講孔子在陳被困絕糧,子路氣呼呼地進來找老師發(fā)泄情緒。
“知德”,要知道什么樣的德呢?張居正說,義理之得于心者謂之德,如果你不是真的懂了、透徹了、心里明亮了,實實在在自己身上有了這個德,你就不能體會到其意味之深長和真切。
如果一個人真正知德,則性情際遇之樂,自然充足,他一定是安心的、充實的、快樂的。而偶來的各種好的壞的遭遇,對他的安心、充實和快樂,既無所加,也無所損。大到用舍行藏,就是我們反復講的“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小到死生禍福,都不能動搖他的心。這樣來看,能知德的人,又有幾個呢?在陳受困,子路就憤懣不堪,以至于對老師都有了怨氣,他就是不知德的人??!
“德”,我們從小就受教育,要正直,要善良,要尊老愛幼,要努力拼搏,要勤奮上進,還有五講四美三熱愛等等。但我們一直沒有被教導,德,是內心強大,是安心,是生知安行,是用舍行藏,死生禍福,不動于心。這不能不說,是品德教育的一個缺憾。
“德”,是知行合一,你不能說這道理你曉得了,你一定是遇到了那事,在那艱難困苦中磨煉過,真正成長起來,才有了這德。在陳受困,就是對孔門弟子們的一次洗禮,前面記載的孔子和子路、子貢、顏回的談話,已經(jīng)說得很透了。《荀子?宥坐》里記載,孔子當時,還跟子路說了一段話:“由!居!吾語女:昔晉公子重耳霸心生于曹,越王勾踐霸心生于會稽,齊桓公小白霸心生于莒。故居不隱者思不遠,身不佚者志不廣。女庸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仲由!坐下!我告訴你。從前晉公子重耳的稱霸之心產(chǎn)生于流亡途中的曹國,越王勾踐的稱霸之心產(chǎn)生于被圍困的會稽山,齊桓公小白的稱霸之心產(chǎn)生于逃亡之處莒國。所以處境不窘迫的人就想得不遠,自己沒奔逃過的人志向就不廣大,你怎么知道我今天流落在這桑樹底下,明天就不能得志呢?
窘迫和苦難,給君子一個看自己、看別人和看世界的角度,沒有苦難,就沒有進步,一帆風順,是不能到達彼岸的,總要有艱難困苦、驚濤駭浪,才能成就大智大德。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喵,沒有找到相關結果~
暫時沒有評論,下載喜馬拉雅與主播互動
猜你喜歡
《論語》衛(wèi)靈公第十五

讀書要講究方法。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一些大德告誡說:讀書貴在讀經(jīng)典,讀經(jīng)典貴在熟讀。熟讀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生巧,巧而后出新!

by:空靈巧兒

《論語》第七篇~十五篇

寶貝們,你讀書的聲音是世間最美的音樂……

by:簡小惠于老師

《論語》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兒童

誦讀國學經(jīng)典,開啟幸福人生。

by:踏雪尋梅

廿四節(jié)氣

介紹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氣。

by:常安_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