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二)——古建筑之美,你不能錯過的大同

2021-05-07 19:00:0012:18 22.9萬
聲音簡介

哈嘍,大家好,歡迎收聽本期行走的背包,我是你們的老朋友主播大江,上期節(jié)目呢咱們說了太原的晉祠還有大同的石窟,今天的節(jié)目呢咱們繼續(xù)三晉之地山西的這一趟行程。

匆匆告別大同云岡石窟之后,我們回到了大同市區(qū),路過了大同的古城墻,就停下了腳步,登高向上,大同古城墻,周長7.4公里,建有四座古城門,東為和陽門、南為永泰門、西為清遠門、北為武定門。城墻始建于公元五世紀北魏拓跋氏建都 大同 時期,后來到了明代,大同作為九邊重鎮(zhèn)之一,大將軍徐達對前朝舊城進行了增筑,奠定了如今大同城墻的規(guī)模。
明代初年的大同城墻,高約14米,寬6米余,有六十二座門樓、角樓和望樓,這些矗立于城墻上的樓臺建筑,均是出于戰(zhàn)爭上的需要而建。后來的民國軍閥混戰(zhàn)、日軍進犯、解放戰(zhàn)爭大同集寧戰(zhàn)役等也對大同城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壞。甕城、望樓、城墻磚幾乎已經不存,僅余綿延古城四周的夯土城墻,以至于上世紀70年代之后出生的不少大同人,甚至認為大同的這個古城墻原本就是土城墻。2008年開始,大同市政府開始大規(guī)模修復古城墻及城內古建筑。在后續(xù)幾年里,對夯土城墻進行了部分加高、整體包磚修復,整體規(guī)模還是非常大的,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在城墻上可以租賃自行車,繞行一周大概半小時,當然步行也是可以的。不過我們走了一天,也挺累了,所以就只是在和陽門附近的東城墻轉了轉,然后就下去乘車回客棧休息了。

接下來這天的行程我們打算去參觀懸空寺,懸空寺位于大同渾源縣,建于恒山翠屏峰東側的峭壁之上,距離 大同 市區(qū)約80公里。車程接近一個半小時,大部分路段是高速,在渾源互通下高速后走約10公里國道,再從岔路口拐至停車場。理論上來說,最好是在上午游覽懸空寺,因為在11點后,太陽會被東側的山崖遮擋,光線就照射不到懸空寺的建筑了。不過對我們來說沒所謂,因為當天是個陰天。懸空寺的名氣很大,所以來這里的游客也非常多,門票數量有限,所以最好是提前預約好。在我們排隊進入檢票處的時候,就不停地聽到工作人員在用廣播提醒游客,當天上午的門票已經全部預約完了。

說到這個懸空寺就不得不提一下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恒山其實有有狹義和廣義兩個概念。狹義的恒山即位于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8米。廣義的恒山是指,指大同與河北張家口的恒山山脈,最高峰為代縣與應縣邊界處的饅頭山,海拔2426米。好了題外話說完,回到我們的懸空寺,懸空寺位于海拔1648米的翠屏峰東側的半崖峭壁間,與北岳恒山主峰天峰嶺東西對峙,是恒山十八景中第一勝景,號稱“ 中國第一空中閣樓。始建于北魏 太和 十五年(公元491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1982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朝歷代對懸空寺皆有修葺,現存建筑基本上是明清時期重建的遺物,最后一次大修則是在2016年,從當時的資料圖片可以看到,腳手架從山腳一直搭到了山頂。北岳恒山與懸空寺其實是兩個獨立的景區(qū),相距不到五公里,因為時間關系,我們只去了懸空寺景區(qū)。

懸空寺下方的壯觀二字,傳為李白所題,但原跡已經不存,1990年重新以華嚴寺李白筆記拓片摹刻,其中字旁邊多出的一點,喻意比壯觀還多一點。公元1633年,徐霞客游覽恒山,見多識廣的他見到懸空寺時,卻需要鼓起勇氣才敢攀登。他在《游恒山日記》中寫道:層樓高懸...仰之神飛,鼓勇獨登...為天下巨觀。

整個懸空寺建筑群,包括寺院、南樓和北樓。其中寺院建在臺基之上,南樓和北樓則是木結構高空摩崖建筑。殿閣之間用棧道相連,原有棧道為現上層棧道,下層棧道為后世加建??紤]到棧道狹窄,現統(tǒng)一由下棧道上行,下棧道下行,單向通行,不走回頭路。

很多朋友肯定很好奇懸空寺的原理,簡單來講就是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巖石暗托。具體說來,就是先在山體上鑿出一個可以施展的平臺,再在平臺上鑿出巨大的石孔,將用桐油浸泡過的堅硬鐵杉木,打上了楔子,插入石孔中卡住。之后,工匠們以這些鐵杉木為橫梁,在上面設立柱,柱上再搭梁,利用榫卯梁架組合將其拼接為一體,形成穩(wěn)固的建筑。為了在殿閣內部為了獲取更大的空間,工匠們還會向山體一側繼續(xù)挖掘出石窟。至于后世又在樓閣下方,增設了數十根纖細的立柱,這其實是為了制造出另一種假象:仿佛整個建筑都由這些顫顫巍巍的柱子支撐。實際上,在一般情況下,這些立柱并不承重。但是遇到極端情況,立柱相當于又為懸空寺增加了一份保險。與此同時,懸空寺倚靠的翠屏峰山腰為一處天然凹槽,頂部自然向外延伸,可以阻擋雨水沖刷,而懸空寺較高的位置又避免了山下洪水的侵襲。翠屏峰和天峰嶺之間形成港灣形山谷,也減少了風對懸空寺的侵蝕。最后,兩側高大的山體還為懸空寺遮擋了陽光,平均每天陽光直射只有兩到三個小時,這也避免了暴曬引起的木材老化。這么看來,古人的智慧是不是真的非常高深?

從懸空寺出來去應縣木塔,二者距離約60公里,絕大部分路段是高速,行駛時間大概一個小時。應縣木塔位于應縣縣城西北的佛宮寺內,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應縣木塔通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是中國現存最高、年代最早的木構塔式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32年,建筑學家梁思成讀到了一份來自日本考古界的報告,稱在大同以南約50英里的應縣有一座建于十一世紀的木塔,當地人稱作應州塔。這讓梁思成非常興奮,但他沒有見到木塔照片,故不確定木塔是否還存在,于是就往應縣寫了一封信,信封上的收信人寫了“ 山西應縣最高等照像館,并在信中附了銀元。這一招還真管用,應縣的一家叫白云齋的照相館,按梁思成的要求,拍了應縣木塔的照片并給他回了信。
次年,梁思成終于來到應縣對木塔進行測繪,并給林徽因寄去書信。林徽因則把這批書信冠以通訊之名,在《大公報》向讀者公開。在書信中,梁先生曾寫道:今天正式的去拜見佛宮寺塔……好到令人叫絕,喘不出一口氣來半天!……塔身之大,實在驚人。每面三開間,八面完全同樣。……這塔真是個獨一無二的偉大作品。不見此塔,不知木構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極了,佩服建造這塔的時代,和那時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師,不知名的匠人。

其實應縣木塔之所以歷經千年風霜而屹然不動,與其建筑結構有直接的關系。木塔以卯榫結合,剛柔相濟,耗能減震作用十分明顯。據介紹,塔身采用了兩個內外相套的八角形結構,之間以梁、枋連接,使之剛性大大增強。而在四個暗層中,也增加了許多斜撐,增加了抗震性能。此外,釋迦塔有五十四種形態(tài)各異、功能有別的斗拱,斗拱之間不是剛性連接,從而又吸收和損耗部分能量,可起到調整變形的作用。故應縣木塔在經歷1021年、1305年、1366年的三次大地震后,依然完好無損。

然而,到了民國時期的1926年,閻錫山與奉系軍閥在應縣開戰(zhàn),塔身中彈二百余發(fā),一枚炮彈直接打穿塔身,至今仍能看到彈痕。在1934年,也就是梁思成測量應縣木塔的第二年,當地人誤認為塔身明層原有的墻體對木塔載荷過大,于是統(tǒng)統(tǒng)拆掉,換上了門窗,也就是現在的樣子。但實際上門窗對柱子的穩(wěn)定性不再有幫扶作用,改變了曾經連為一體的柱網結構,也為后來塔身的傾斜埋下了隱患。據報道顯示,目前應縣木塔的傾斜最大傾角已達11.3°,為保護文物,目前木塔已不允許登塔,游客只能在底層參觀。

從應縣木塔出來已經是下午了,我們也準備前往下一站,平遙,本期節(jié)目因為時間關系也差不多要告一段落了,想必大家從介紹中已經感受到了山西歷史的悠久,其實這已經是大江盡可能的精簡內容,希望讓大家更多地了解山西的文化了,還是那句話,要想真正領略山西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還得您自己親自去一趟。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大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博,謙大江,謙虛的謙,我們下期節(jié)目再見啦,拜了個拜。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小虎坨坨

西安的古城墻14公里 我記得我徒步走了3個小時

猜你喜歡
山西古建筑之旅

10天的山西自駕之旅,探訪古建,邊學邊走。

by:梅園耕讀

山西古建筑地圖

敬畏之情信仰之意

by:一諾yueliang

山西-太原-山西博物館

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秀美的汾河西畔,占地168畝,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總投資近4億元人民幣,是目前國內屈指可數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之一,為國家“九五”...

by:跟我一起出發(fā)

尋訪山西古廟

作者連達,1978年生,定居大連的黑龍江人,古建筑愛好者。曾經徒步考察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及遼寧大部的明長城,其間一年四季在野外長期獨自穿越、露營,收集散失的...

by:鐘山說

話說山西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搖籃,本專輯將以漫談的形式用聲音帶你走進山西!

by:1383023komf

山西探寶記

本專輯是為了保住趙哥照照你的等級賬號而建立的,專輯是這套專輯是我趙景寬本人經過了千辛萬苦的思想,又創(chuàng)造了新的一本兒童故事漫畫書。這本書的音頻專輯,我拍到了我們的...

by:文痞豆

山西首富

“蔣家天下陳家黨,宋氏姐妹孔家財”??鬃拥谄呤宕O——孔祥熙,走出太谷城他從一個檢煤渣的孩童,到美國留學成為博士他在政壇上平步青云,成為“一人之下,萬人...

by:喜馬AI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