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9期:?李玫瑾:我用40年上千例罪案,揭示父母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有多大

2021-06-04 09:30:0013:54 4587
聲音簡介


“我盼孩子成才,他卻想要我死?!?/span>


凌晨2點,一位媽媽發(fā)朋友圈崩潰痛哭。


生下孩子兩年,她忍著分離之痛,隨丈夫到異鄉(xiāng)打拼。


每天起早摸黑,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甚至在剛動完手術(shù)的第三天,就奔波送貨。


兒子想要鋼琴,她節(jié)衣縮食攢了幾個月生活費去買;兒子想上國際學(xué)校,面對昂貴的學(xué)費,他們咬牙硬挺。


可隨著生活越來越好,孩子的問題卻越來越多:不僅學(xué)習(xí)一落千丈,性格也變得倔強、叛逆,一言不合就離家出走。


無奈之下,她把孩子接到身邊嚴(yán)厲管教,可無論怎么努力,也拉不回那個失控的孩子。


14歲,本該最美好的年紀(jì),她的兒子卻游戲成癮、逃學(xué)、抽煙、打架斗毆……


一天晚上,在又一次爭吵無果后,她打了兒子一巴掌,兒子紅著眼睛大吼:“我恨你,你為什么不去死!”


這句話,徹底把她打入絕望的深淵。


父母為孩子挖心掏肺,到頭來,成了孩子最大的敵人;


孩子被父母視如珍寶,可最后,成了最傷人的“白眼狼”。


這到底是誰的錯?


心理專家李玫瑾在研究了40年的上千例罪案后曾說: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一種心理或行為問題,都和父母的行為有關(guān),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guān)?!?/span>

病在孩子心上,根在父母身上。

 



教育孩子,要趁早


李玫瑾教授說:

“人的問題關(guān)鍵在早年,早年的重點在家庭。培養(yǎng)孩子,最重要的黃金時期是在12歲之前?!?/span>

如果錯過了教育的黃金期,將會給孩子的一生埋下各種隱患。


作家龍應(yīng)臺曾經(jīng)講述過朋友家女兒的故事。


小女孩8歲的時候,具有卓越的繪畫天賦,可以在很短時間內(nèi),把一瓶清酒上的字畫臨摹得栩栩如生。


可10年后再見面,本該充分發(fā)揮特長,收獲燦爛人生的孩子,卻完全變了一副模樣:抽煙、紋身、與男友同居,看人的眼神里總是充滿不屑。


巨大的落差,讓龍應(yīng)臺感到深深的遺憾:

“我不認(rèn)為她的父母現(xiàn)在有資格去批評他們的女兒,一直以來,他們只顧著自己,從沒重視過孩子的教育問題。現(xiàn)在再想教育,已經(jīng)不可能了。
因為父母的教育功效和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限’的?!?/span>

電影《誤殺》中,“官二代”素察恃強凌弱、奸淫擄掠,無惡不作。


但是他的“惡”,其實是父母早期的忽視和放縱所埋下的種子。

他出身上流社會,父親從小對他疏于照顧、非打即罵,母親對他的跋扈叛逆則是毫無底線地縱容袒護。 


分裂而扭曲的父母,最終養(yǎng)出一個殘忍涼薄又肆無忌憚的“惡魔”。


英國有一部拍了63年的紀(jì)錄片《人生七年》,跟蹤拍攝了14個七歲的孩子,每隔7年采訪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最后發(fā)現(xiàn):


那些從小缺乏有效引導(dǎo)、親子關(guān)系匱乏的孩子,早早便經(jīng)歷了輟學(xué)、早婚、失業(yè)的底層命運,生活潦倒、前途迷茫;


而接受過良好的早期教育、得到父母關(guān)愛的孩子,因為更早地掌握了出類拔萃的訣竅,大多生活優(yōu)渥,受人尊重、家庭幸福。




好的教育,是父母能夠給予孩子唯一無法被奪走的東西。


正如紀(jì)錄片中富家三兄弟之一的安德魯所說:

“人無法確定能留給下一代什么財富,但是至少可以確定,一旦給了他們好的教育,他們終生都可以受用?!?/span>



養(yǎng)育孩子第一步,先養(yǎng)情感


李玫瑾教授認(rèn)為:

“孩子的品性和對生活的態(tài)度,往往取決于生命最初的那幾個月、那幾個年頭。
這是人最弱小的時期,父母的每一次溫柔回應(yīng),都會給孩子帶來最深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心理學(xué)把這種親密的情感聯(lián)結(jié)稱為“依戀”。


“依戀”的出現(xiàn),是一生有效的“心理資本”。




美國心理學(xué)家哈里?哈洛曾經(jīng)做過一個“恒河猴實驗”。


他把一群剛出生的小猴子交給兩個“媽媽”撫養(yǎng):一個是冰冷堅硬但身上掛著奶瓶的“鐵絲媽媽”;一個是全身包著舒適的絨毛、觸感柔軟的“絨布媽媽”。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24小時中,小猴子有將近18個小時呆在能夠給他撫觸和依戀感的“絨布媽媽”懷里;


只有當(dāng)餓得實在受不了,才會跑到“鐵絲媽媽”那里,喝飽了奶再回來。 


實驗證明:嬰猴對肢體接觸的需要,超越吃奶的生理需要。


精神分析學(xué)家約翰?鮑爾比認(rèn)為:

“依戀是兒童和照料者之間強烈、持久的情感聯(lián)結(jié)。

如果照料者表現(xiàn)出冷漠拒絕,兒童就會認(rèn)為自己不值得愛,他人并不可靠,對外界也表現(xiàn)出冷漠拒絕的態(tài)度。
這種態(tài)度被稱為‘隔離’?!?/span>

《不完美的她》中,林緒之從小被母親拋棄,養(yǎng)母的疼愛,也無法填補她被生母拋棄的痛楚。


她冷淡孤僻、自我封閉,不知如何面對別人的關(guān)愛,被擁抱時會渾身僵硬;


明明事業(yè)有成,卻常常在自我懷疑的漩渦中無法自拔。


她一邊像刺猬一樣,把自己嚴(yán)絲合縫地保護起來;另一邊自我否定,將自己當(dāng)成了沒有感情的物品。 


知乎上有個問題:“很少得到父母回應(yīng)和擁抱的孩子,長大會怎樣?”


下面的回答中,每一個詞都令人心酸:孤僻、冷漠、自卑,抗壓能力差,缺乏安全感……


李玫瑾說:

“教育孩子,一定是情感在前,約束在后?!?/span>

沒有付出情感,親子之間缺乏依戀,就會失去對孩子的約束力。


缺乏溫度的管教,只會把孩子推向?qū)α⒚?;只有在愛的前提下,?guī)矩才能行之有效。

 



孩子青春期,注重“心理撫養(yǎng)”


如果說小時候的孩子和父母是一棵連體樹的話,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就要和父母分離成兩棵獨立的樹。


精神上的分離是必須的,但心理上的鏈接不應(yīng)就此斷開。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diào)查報告(2018)》顯示,在“最希望家長關(guān)注的”選項中,青春期孩子除了“興趣愛好”以外,最希望父母關(guān)注自己的心理狀況。 




而在采訪“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時,選擇“溫暖的家”的孩子,比例遠(yuǎn)遠(yuǎn)高于選擇“有錢”、“有社會地位”、“有權(quán)力”的孩子。


比起物質(zhì)上的安慰,孩子更渴望的,是心靈上的滿足。


然而這種需求,恰恰是父母最容易忽略的。


電視劇《小舍得》中,瘋狂“雞娃”的田雨嵐,把子悠逼出了抑郁癥。在擇數(shù)杯考試上,子悠出現(xiàn)幻覺,撕掉卷子跑了出去。 


看似突然爆發(fā),但其實早有跡象——


就在他一次次聲討媽媽“說話不算話”的時候;


在他大聲說“媽媽愛的不是我,是拿滿分的我”的時候;


在他哭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怎么就那么難”的時候;


在他把手指摳到出血的時候……


一切都有跡可循,卻被父母輕輕略過。


心理學(xué)家弗洛伊德說:

“未被表達(dá)的情緒永遠(yuǎn)都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丑惡的方式爆發(fā)出來?!?/span>

前幾天,“成都49中學(xué)生墜亡事件”調(diào)查詳情公布,真相令人唏噓。


在這份調(diào)查詳情里,我們清楚地看到:學(xué)校的心理測評中,小林“心理狀況良好”;父母眼中的小林性格開朗,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


而事實卻是,小林的聊天記錄里,常常有自我貶低的言論,監(jiān)控畫面中出現(xiàn)自殘行為,最終走上輕生的道路。

 

為什么孩子明明病了,寧愿偽裝自己,甚至傷害自己,也不肯對父母敞開心扉?


因為如果說了,得到的可能不是加倍的關(guān)心和照顧,而是嗤笑和忽視。


如果孩子對你閉上了嘴巴,一定是溝通出了問題。


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中說過:

“12歲之后,父母的溝通方式一定要改變,要少說、少做、多聽。”

說得多管得多,意味著控制和否定;而傾聽則意味著尊重和肯定、放手和接納。


心與心有了交流,情與情有了交融,教育自會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人性的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李玫瑾教授提出一個觀點:

“人性最基本的就是情感。
教育的作用,是幫助孩子成為具有人性的人,而不是努力制造出學(xué)識淵博的怪物和多才多藝的心理變態(tài)狂。
智力教育,只有在能使孩子具有人性的時候,才有意義?!?/span>

1、陪伴和善待孩子


東野圭吾的小說《紅手指》里有一個故事。


十五歲的兒子殺死了女童,案件偵破后兒子被抓,整個審問過程他只說了一句話:

“都怪父母不好……”


他對父母充滿仇恨,可仇恨的背后其實是缺愛。


母親滿足他的一切物質(zhì)享受,卻從未真正關(guān)心過他。他在學(xué)校受欺負(fù)、被同學(xué)孤立,被當(dāng)作不存在。因為他不想上學(xué),父親對他大打出手。


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陪伴和善待的孩子,變得自私、叛逆、兇狠,哪怕殺了人也沒有任何羞恥感。


作家劉墉說:

“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陌生的世界,有義務(wù)多抱抱、親親他,陪他說話,讓孩子覺得世界很歡迎他。
一個被善待的孩子,才不會對別人冷漠無情?!?/span>

2、尊重和理解孩子


北大畢業(yè)生吳謝宇,在外人眼中近乎完美:成績、人品、體格樣樣拔尖,擁有傲人的智力和超強的意志。


這一切,有賴于母親的嚴(yán)格管束和高壓式培養(yǎng)??膳c此同時,他作為真實的人該有的天性、喜好、缺陷和脆弱,也被一一剝奪。


看起來陽光積極的他,經(jīng)常要靠不停跑步來釋放壓抑,也曾透露過“想要自殺”。


他的人性在自我需求與母親的期待中不斷拉扯,最終徹底失衡:殺母藏尸,騙取百萬巨款肆意揮霍,拍性愛視頻,做陪酒男?!?/span>


教育的最大悲哀,是孩子沒有被真正“看見”。


只有當(dāng)一個人的感受被看見,需求被尊重,他才有了“我”,有了“我是一個人”的感覺,進而有機會發(fā)展自信、自尊、自愛和愛他人、獨立自主的能力。


3、以身作則影響孩子


德國法蘭克福曾經(jīng)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情:


一名男孩粗暴地將上門乞討的流浪者趕走,為此,父母特意召開了家庭會議。


大人們嚴(yán)肅耐心地告訴孩子,盡管流浪者衣著邋遢、窮苦伶仃,但所有生命都享有同等尊嚴(yán)。


孩子在啟發(fā)和感召下,主動提出邀請流浪者來家中做客,全家人都十分支持。


想要孩子富有人性,父母首先要成為具有人性的人。


最好的教育,不是教孩子如何去贏,而是讓他們學(xué)會去愛。


▽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就無法重來


我們傾其一生,能夠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無非是:


小時候親自陪伴,給予孩子足夠的關(guān)愛;


長大后盡早離開,還給孩子自由和平等;


做一個溫暖的父母,讓孩子心里有溫度,胸中有氣度;


做一個最亮的燈塔,讓孩子眼中有光芒,未來有方向。


與所有父母共勉。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1追夢者

12歲之前在河源老家被爺爺奶奶帶了12年 直到會做飯的她癱瘓去世……

購時尚HAPPY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一種心理或行為問題,都和父母的行為有關(guān),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guān)?!?病在孩子心上,根在父母身上。

手里的太陽?回復(fù)?@購時尚HAPPY

動寫點東西不

手里的太陽?回復(fù)?@購時尚HAPPY

以前還動不動寫點東西,現(xiàn)在連動都不想動,別人的生命在于運動,我的生命停留在翻身了。[呲牙]動寫點東西,現(xiàn)在連動都不

猜你喜歡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沒有學(xué)到什么東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長頸鹿的路

往期

此專輯用來記錄葡萄班班帶你學(xué)習(xí)成長的過程記錄我們有聲路上的美好時光

by:葡萄軟軟

期事匯

深入淺出的講解,幫你獲得更廣闊的投資視野,讓你學(xué)會判斷和控制風(fēng)險的交易藝術(shù),從低段位投資者進階高端玩家,在投資路上,看的更透、走得更遠(yuǎn)、決策更準(zhǔn)。節(jié)目介紹:...

by:老楊時間

期貨

歡迎添加微信:qhkk6677尋找在任何時期,行情、品種、資金規(guī)模下穩(wěn)定盈利的可能性?;A(chǔ)心法&搏殺攻略全掌握,對普通投資者來說,這是一部可以在細(xì)讀后操練一番...

by:期貨多空

期待

《期待》充斥著無奈與熱情的相互碰撞。歌曲整體磅礴而充滿了激情。是傾訴、是迷茫、是渴望、是吶喊。我們都走在一條生命的單行道上面。精神的索求,物質(zhì)的欲望無時不刻在...

by:華語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