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熟悉的饅頭,真的是諸葛亮發(fā)明的嗎?

2024-04-16 14:33:0113:04 72
所屬專輯:鯨快訊
聲音簡介

中國人如此熟悉饅頭。北方不必說,饅頭通常用來當主食,有時也和饃混著叫。南方常把帶餡的包子叫饅頭,而這餡又衍生出許多花樣。江南的小籠包紅到歐美,香港的叉燒包成為經(jīng)典電影的靈感,臺灣的刈包由于外形像錢包而被視為吉祥之物。

據(jù)說饅頭是諸葛亮發(fā)明的——《三國演義》作者也不吝筆墨地描繪了這個故事。夜半親祭、鬼魂隨風(fēng)而散的一幕,頗具畫面感。整段文字圍繞諸葛亮的選擇,凸顯了他的悲憫之心。然而,這個說法可靠嗎?

中國人對饅頭如此陌生。網(wǎng)上關(guān)于饅頭的科普文引用文獻時,往往錯漏百出。饅頭的分類與叫法更是相當混亂,南北文化差異往往成為輿論場上的熱門爭議話題。本文就來聊聊關(guān)于饅頭的幾個重要問題。

饅頭是諸葛亮的發(fā)明?

魏晉時期的史料表明,諸葛亮深具發(fā)明才華,創(chuàng)制了木牛流馬,改良了連弩。但是,沒有魏晉史料提到饅頭和他有關(guān)。

那么,此傳說到底源自何處?清人沈自南撰《藝林匯考》,有兩處引用材料與此相關(guān),分別是明代中期《七修類稿》:

饅頭,蠻地以人頭祭神,諸葛之征孟獲,命以麫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

與唐代《因話錄》:

饅頭本是蜀饌,世傳以為諸葛亮征南時,以肉麫像人頭,而為之流傳作“饅”字,不知當時音義如何,適以欺瞞同音??酌髋c馬謖謀征南,有攻心心戰(zhàn)之說,至伐孟獲,熟視營障,七縱而七擒之。豈于事物間有欺瞞之舉,特世俗釋之如此耳?

莫非早至唐代,諸葛亮發(fā)明饅頭的傳說已經(jīng)出現(xiàn)?查《因話錄》,并無《藝林匯考》引用的文字,不知沈氏從何輯錄而來。倒是元末《說郛》有類似文字:

饅頭本是蜀饌,世傳以為諸葛亮征南時,其俗以人首祀神??酌饔蛊錃?,教以肉麫二像人頭,而為之流傳作“饅”字……

另一種常見觀點是,《事物紀原》是此傳說可考的最早出處:

稗官小說云:昔諸葛武侯之征孟獲,人曰蠻地多邪術(shù),須禱于神,假陰兵一以助之。然蠻俗必殺人,以其首祭之,神則向之,為出兵也。武侯不從,因雜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象人頭以祠,神亦向焉,而為出兵。后人由此為饅頭……則饅頭疑自武侯始也。

該書據(jù)稱是北宋元豐間高承所撰?!吨信d館閣書目》記載《事物紀原》為十卷共二百十七事,但八十年后陳振孫見到的版本是二十卷,且多出數(shù)百事。陳氏認為是“后人廣之耳”。曹操嫌憎“耳”字,因為它“非佳語”,楊樹達釋義稱“‘耳’為僅可而未足之詞”,即罷了、而已,暗指不如人意??磥?,陳振孫對后人冒名增加的條目不甚滿意。

明代《事物紀原》刊本變回十卷,卻增至一千七百六十五事?!端膸烊珪肪幷邠?jù)此認為“蓋后來又有所增益,非復(fù)宋本之舊”。也即今人見到的《事物紀原》不是高承原本,也不是陳振孫所見版本,從北宋到明中期,屢經(jīng)擴充。所以,盡管《事物紀原》中有“饅頭疑自武侯始”的記載,但這記載的斷代存疑。

總之,諸葛亮發(fā)明饅頭的說法出處,最早也只能推至宋元間而已,這離諸葛亮的時代已經(jīng)一千年左右,且本身又明言是“稗官小說”。所以大概率是后人附會,不足采信。

戰(zhàn)國起,磨的普及推動小麥從粒食轉(zhuǎn)向粉食,漢時以“餅”字通稱面食?!爱嬶灣漯嚒薄案捣酆卫伞?,都是曹魏出現(xiàn)的與餅有關(guān)的典故。

魏人繆襲作《祭儀》,稱“夏祀以蒸餅”,蒸餅可以用來祭祀,是高級食物。西晉高官何曾生活鋪張,“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不僅吃奢侈的蒸餅,還非要蒸出十字裂紋——孫機的《中國古代物質(zhì)文化》指出,這“和現(xiàn)代北京地區(qū)說的開花饅頭差不多”。暴君石虎學(xué)了何曾的做派,“好食蒸餅,常以干棗胡桃瓤為心蒸之,使坼裂方食”。饅頭有餡,且主要用來祭祀,只有位高權(quán)重者才有機會享用。

學(xué)者多認為蒸餅即饅頭。高啟安指出,蒸餅表意、饅頭表音。他提出“饅頭”和“馎饦”、“餢飳”都是音譯,體現(xiàn)了古波斯語的“小麥粉”傳入不同地點、不同時間的變音。他也指出早期沒有“饅”字,約到唐代才出現(xiàn)。這符合外來食物傳入中原后的定名規(guī)律:以“食”或“麥”的義符偏旁加在音符邊上來稱謂。

此外高啟安發(fā)現(xiàn),佛經(jīng)中提到曼提羅餅、曼坻羅餅;作家周文翰則指出印度至今仍保存一種超過2000年歷史的食物modak,外觀類似包子。按,唐韋巨源《燒尾宴食單》提到的婆羅門輕高面,很可能即是modak、曼提羅餅。也許漢魏時波斯和印度以面包餡的食品由絲路傳入中國,再經(jīng)變烤為蒸的本地化改制,唐宋后譯名逐漸向饅頭統(tǒng)一。

如此看來,雖然饅頭不見得由諸葛亮本人發(fā)明,但作為祭品浮現(xiàn)在蜀漢,倒不違悖邏輯。

無餡與有餡

宋代,饅頭的記載陡增。宋初《清異錄》提及御膳“玉尖面”,外觀很像市面上的“出尖饅頭”,卻選用肥熊精鹿為內(nèi)餡,頗受皇帝青睞。南宋《燕翼詒謀錄》記載:

值仁宗皇帝誕生之日,真宗皇帝喜甚……出包子以賜臣下,其中皆金珠也。

饅頭這時有了新名字“包子”,顧名思義,是因為它有餡?!吨熳诱Z類》說:

只吃些皮,元不曾吃餡,謂之知饅頭之味可乎?

《鶴林玉露》記載:

有士夫于京師買一妾,自言是蔡太師府包子廚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辭以不能……對曰:“妾乃包子廚中縷蔥絲者也。”

以上兩例也證明,宋時饅頭有餡、包子即為饅頭。

以熊肉、鹿肉乃至珠寶為餡的饅頭,不能視為常例;唐宋以降,饅頭逐漸日?;?,成為普通人唾手可得的美食。南宋初的《東京夢華錄》還只是籠統(tǒng)地提及汴梁城中“諸色包子”,南宋末的《夢粱錄》則是細數(shù)臨安市場上花樣繁多的饅頭,光是名字都令人眼花繚亂。吳自牧報菜名不計繁冗,近乎偏執(zhí),這恐怕不單純是戀物,更是因為看到了繁盛背后的脆弱。

南宋亡了,改名杭州的臨安市面依舊繁華。杭人林凈因東渡,將饅頭傳去日本,演化至今。西湖孤山腳下有凈因亭及碑,紀念這位饅頭文化的傳播者?,F(xiàn)在日語“饅頭”專指豆沙餡的和菓子,外表精巧,口味甜美,很適合表達情意和婚禮祝福。至于豬肉餡的被稱作“中華饅”“肉饅”“豚饅”,在日本普及還不到百年。

此外,日本有店家應(yīng)顧客要求研發(fā)出“沒有餡的饅頭”,結(jié)果大受歡迎,顧客表示“直接吃就超好吃,蓬松、香甜、超級舒服……”消息傳到華語圈,網(wǎng)友大感震驚:這不就是最基本款的饅頭嗎?當代人忘記了即使在中國,饅頭也曾經(jīng)歷從有餡到無餡的過程。

南北大不同

林凈因的時代,饅頭都是有餡的。無餡的不叫饅頭,叫炊餅,因避宋仁宗諱,由蒸餅改稱而來。北宋《苕溪漁隱叢話》說“春秋炊餅,夏冷淘,冬饅頭”,說明炊餅和饅頭已經(jīng)分化。元代《庶齋老學(xué)叢談》記某知縣取炊餅令嫌犯“咬而莫斷”,對比齒痕,捉到真兇——無餡者實心,更適合咬而莫斷,若有餡則多此一舉。

《水滸傳》中,武大郎炊餅無餡;同書又多次提到“饅頭”:武松進了孫二娘的黑店,先問“這饅頭是人肉的是狗肉的?”后在肉餡內(nèi)吃到陰毛,更質(zhì)疑“一像人小便處的毛一般”;宋江也提及江湖傳言,“麻翻了,劫了財物,人肉把來做饅頭餡子”。人肉狗肉暫且不論,至少在水滸世界里,炊餅無餡,饅頭有餡。

炊餅之名后來失傳。無餡者沒了名字,只好也用饅頭來稱呼。清初《正字通》正式出現(xiàn)無餡饅頭的記載:“或有餡,或無餡,烝食者謂之饅頭。”

為了區(qū)分有餡者和無餡者,北方人把饅頭的別名“包子”借來,專指有餡饅頭。南方吳越等地則仍保留了古稱,至今把有餡者也稱為饅頭,如肉饅頭、菜饅頭、洗沙饅頭等。

這種南北分化其實是較晚近的產(chǎn)物。

元代《飲膳正要》作者是北方人,書中所記饅頭卻都有餡,如以“鹿妳肪、羊尾子、生姜、陳皮”拌調(diào)料為餡。而清末民初的《清稗類鈔》對饅頭和包子的定義已和今天一致:“饅頭……無餡,食時肴佐之”“南方之所謂饅頭者……實為包子”。

《清稗類鈔》作者徐珂是杭縣人,又曾旅居京津,故而深知這種差異。書中有一道食譜:將山藥、粳米粉、白糖研和,用濕手捏成坯,“內(nèi)包以豆沙或棗泥之餡”,蒸制而成。

徐珂明知有餡者北方叫包子,但對這道點心,他依舊按家鄉(xiāng)的叫法,稱其為“山藥饅頭”。

而他的同鄉(xiāng)對無餡者亦稱饅頭:袁枚《子不語》里一則怪談提到“人血蘸饅頭可醫(yī)瘵疾”,后來魯迅據(jù)此創(chuàng)作《藥》,人血饅頭的典故自此家喻戶曉。

電影《無極》以饅頭作引子,勾出連番大戰(zhàn);其實元雜劇《龐涓夜走馬陵道》也可算是“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孫臏裝瘋避禍,在饅頭和穢物中忍辱選后者吃下,最后成功復(fù)仇。

唐初王梵志打趣,把墳?zāi)贡茸魍琉z頭,千年后曹雪芹仍在引用。人肉饅頭、人血饅頭、引發(fā)血案的饅頭,還有土饅頭……明明早已從祭品轉(zhuǎn)型成平民日常美食,饅頭在中國人意識的幽深處,還是容易和死亡扯上關(guān)系。

諸葛亮為安撫亡靈而發(fā)明饅頭的傳說經(jīng)久不息,或許也有此原因吧。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喵,沒有找到相關(guān)結(jié)果~
暫時沒有評論,下載喜馬拉雅與主播互動
猜你喜歡
饅頭

節(jié)目主題:自控力適合誰聽:改變自己書籍信息:自控力的策略內(nèi)容重點:意志力主播介紹:饅頭掀圣,非著名小主播主播寄語:愿大家跟我一起改變自己的意志力和對自己的自控更...

by:饅頭掀圣

饅頭記

不敵花卷顏值,不如包子有料,我是饅頭,是一個歷經(jīng)生活毒打,仍能熱愛生活的音樂人。我贊同王小波的“人生很短,所以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的人生觀,也想讓自己成為你身邊...

by:饅頭音樂君

午夜饅頭鋪

大家有沒有發(fā)覺,有些早餐店的早點明明很好吃,但是每個月總有那么兩天,忽然發(fā)澀,難以下咽。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過,也許那些早點根本就不是給人吃的……

by:般若歸然

饅頭微課

饅頭微課,在這里你可以學(xué)到最接地氣的互聯(lián)網(wǎng)實戰(zhàn)課程,并且有機會和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大咖0距離交流!饅頭的宗旨是,所有人向所有人學(xué)習(xí),所有人支持所有人,快來抱團兒學(xué)習(xí)吧!

by:饅頭商學(xué)院

饅頭的聲展秀

一點一滴的積累,努力擴充我的聲域,加油!加油!加油!

by:0饅頭0

饅頭大語文

語文課本的拓展音頻,提升對語文的興趣。了解語文拼音是怎么來的,俗話說:文史不分家,聽語文也能學(xué)到意想不到的歷史知識

by:1830040znom

饅頭仔仔故事系列

里面收錄了,各種各樣的恐怖,言情等等的各類故事,有饅頭仔仔提供,感謝各位聽眾的支持??!

by:87紫萱

饅頭評說資治通鑒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歷史故事小寶寶只知道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長大以后的饅頭小主播也要讀讀長大以后的司馬光寫的書,看看他又說了些什么。通過書籍與古人聊天是件極其有趣...

by:MT_Presents

饅頭評說三十六計

博采眾家之長,饅頭評說三十六計。聽了那么多版本的三十六計,每個人講得都不盡相同。小主播饅頭同學(xué)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演繹,講給大家聽一聽:)...

by:MT_Pres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