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033集 周紀五 赧王下四十三年

2019-07-18 17:40:0808:46 26.6萬
6元開會員,免費聽
購買?|?0.20 喜點/集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曦曦曦曦xxxxx

公元前260年 秦國派左庶長王龁(he)攻上黨,予以攻克,上黨百姓逃往趙國。趙國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以安置上黨逃來的百姓。王龁于是移師伐趙,趙軍迎戰(zhàn)幾戰(zhàn)都不勝,一員副將和四名都尉陣亡。趙王與樓昌,虞卿商議,樓昌建議派地位高的使節(jié)與秦國講和。虞卿說,和與不和控制權(quán)在秦國,秦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下定決心要大破趙軍,我們即使去求和,秦國也不會答應(yīng),我們不去派出使者用貴重珍寶拉攏楚,魏。如果楚魏兩國接受了,秦國擔心又要重新結(jié)成抗秦陣線,那時談和才能成功。趙王不聽虞卿的意見,仍派鄭朱去秦國求和,秦國接納了鄭朱。趙王對虞卿說,你看秦國接納了鄭朱。虞卿說,大王一定得不到和議成功而趙軍就被擊破了,為什么?

曦曦曦曦xxxxx?回復?@曦曦曦曦xxxxx

天下各國向秦賀勝的使者都在秦國,鄭朱是趙國地位很高的人,秦王和應(yīng)侯肯定會把鄭朱來求和的事向各國宣揚,各國看到趙王派人去求和,便退不會再出兵援救趙國,秦國知道趙國孤立無援就更不肯講和了,不久,秦國果然大肆宣揚鄭朱來和談,而不與趙國和平談,趙兵累次被秦軍打敗,廉頗便下令堅守營壘,拒不出戰(zhàn)。趙王以為廉頗損兵折將后更加膽怯不敢迎敵,非常憤怒,多次責備他。應(yīng)侯范雎又派人用千金去趙國施行反間計,散布說,秦國真正怕的是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廉頗好對付,他很快就會投降了。趙王中計,于是以趙括替換廉頗為將。藺相如勸阻說,大王因為趙括的虛名就重用他,就好像用膠水粘住調(diào)弦的琴柱在彈琴啊,趙括只知道死讀他父親的兵書

曦曦曦曦xxxxx?回復?@曦曦曦曦xxxxx

不知道隨機應(yīng)變,趙王仍不聽,起初,趙括從小學習兵法時,就自以為天下無敵,曾和他的父親趙奢討論兵法,趙奢也說不過他,但終究不說他有才干。趙括的母親詢問原因,趙奢說,帶兵打仗就是出生入死,但是趙括卻總說的很輕松,趙國不用他為大將也就罷了,如果將來一定要用他,滅亡趙軍的必定是趙括,待到趙括將要出發(fā),他的母親急忙上書指出趙括不能重用,趙王問為什么?回答說,當年我侍奉趙括的父親,他做大將時,我親自侍奉一起用餐的同僚就有幾十位,他所結(jié)交為朋友的一百多位。大王及王室宗親賞賜的財物全部分給將士。他自接受命令之日起,就不再理睬家事。而趙括剛剛做了大將,就向東高坐接受拜見,大小軍官沒人敢抬頭正臉看他

曦曦曦曦xxxxx?回復?@曦曦曦曦xxxxx

大王賞賜賞賜給他的金銀綢緞全部拿回家藏起來,每天忙于查看有什么良田美宅可以買下的就買下。大王您以為他像他父親,其實他們父子二人心智完全不同,所以懇請大王不要用他,趙王卻說,我主意已定。趙母說,既然如此萬一趙括出了什么差錯,請求不要連坐。趙王同意了趙括母親的請求。秦王聽說趙括已經(jīng)上任為大將,便暗中派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改王龁(he)為副將。傳令軍中,有敢泄露武安君為大將者斬。趙括到了到了趙軍中,全部推翻原來的規(guī)定,調(diào)換軍官,下令出兵攻擊秦軍,白起佯裝戰(zhàn)敗退走,預先布置下兩支騎兵,準備截擊。趙括乘勝追擊,直打秦軍營壘,秦軍堅守無法攻克。這時秦軍一支兩萬五千人的騎兵已經(jīng)切斷了趙軍的后路

雖顏良非文丑

主要還是國力有差距。。

想念冰雪1971

趙括如果活在現(xiàn)在,讀書應(yīng)該可以,應(yīng)該是個學霸,可以考進清華北大。

猜你喜歡
資治通鑒

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非專業(yè)人士,個人朗讀,純屬愛好,不盈利,不謀私,只為在閱讀中遇見更好的自己,感謝愛學習的同行者關(guān)注...

by:星辰大海angel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資治通鑒。資治通鑒。資治通鑒。資治通鑒。資治通鑒。資治通鑒。資治通鑒。資治通鑒。資治通鑒。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約300多萬字。《...

by:來聽轉(zhuǎn)播

資治通鑒

毛主席一生批注17遍:“一十七遍,每讀都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鑒前世之興衰,考古今之得失。有原文有譯文,兼古典高雅通俗易懂,讀一遍就會愛上的書

by:十八子197197999

資治通鑒

節(jié)目主題: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鑒聲音版來咯主播介紹:有姐妹兩個人組成的小雪花說故事_Fl931我們的主要節(jié)目還有快樂學成語希望大家都來收聽一下更新頻率:每天更新兩...

by:小雪花說故事_Fl931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

by:楊恒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