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 驚世大非川(三)

2022-04-24 07:30:0021:47 2.1萬
所屬專輯:通俗西藏史
聲音簡介

通俗西藏史(七十七)——驚世大非川(三)


各位喜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我是您的老朋友,藏史德云社的老布!

上期咱們講了,大非川之戰(zhàn)的兩個主要背鍋俠——薛仁貴和郭待封。

那么除了這兩位以外,您覺得還有誰應該分點鍋背呢?

這就是這期咱們要講的內容!


大非川之戰(zhàn)以后,薛仁貴和郭待封作為主要負責人,被唐高宗“減死除名”,算是留下了一條性命。

我估計李治是生氣是生氣,他在事后對薛仁貴說“有人云卿烏海城下自不擊賊,致使失利,膚所恨者,唯此事耳?!?/b>

也就是說,李治責怪薛仁貴的是怯戰(zhàn),而不是戰(zhàn)敗。但從心里說,李治可能是真不想殺了薛仁貴。

因為除了薛仁貴東擋西殺功勛卓著之外,他有過救駕之功。

654年(永徽五年)的夏天,李治巡幸萬年宮(今陜西麟游縣九成宮鎮(zhèn)),薛仁貴護駕從行。

當晚突降大雨,山洪暴發(fā),大水沖到了萬年宮的北門,薛仁貴想進宮報信。但夜入皇宮可是死罪,于是他就爬到門框上向里面高喊,李治因此得以躲過一劫。這倆人之間也算有過這么一段香火之誼,但現(xiàn)在薛仁貴是唐軍主帥,不管是不是郭待封違令不尊,薛仁貴都要為兵敗大非川負主要責任。李治不想殺薛仁貴,郭待封、阿史那道真也就跟著撿了便宜,都一起減死除名了。


高宗的這個決定,還被之后的臣子好頓噴。

在第二次大非川之戰(zhàn)后,李敬玄麾下的唐軍敗得更慘,結果太學生魏元忠就給李治寫了一封上書,里面說:“夫賞罰者,軍國之切務,茍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堯、舜不能以致理?!蠓谴ㄖ當?,薛仁貴、郭待封等不即重誅,向使早誅仁貴等,則諸將豈敢失利于后哉!臣恐吐蕃之平,非旦夕可冀也?!盵1]

這意思就是說,該賞該罰得分清楚,分不清楚,就是堯舜來了也不靈。上次大非川之戰(zhàn),沒殺薛仁貴、郭待封就不對,要是當時把這哥倆殺了,至于這次諸將都不拼死向前嗎?我估計平吐蕃的事兒呀,難辦啦,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


我其實一直都想知道,李治面對青海的崩盤局,有沒有想過,他應該負什么責任?

要是有一天老布穿越過去了,我一定找李治聊聊這事兒。

聊完了,我回來告訴大家伙兒!



我們以前曾經說過,唐蕃戰(zhàn)爭相持了一百多年,誰都不弄死對方,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雙發(fā)各占了一半。

吐蕃占地利,唐朝占人和,天時兩邊都一樣。

那咱們還用這個標尺,來衡量一下大非川之戰(zhàn)。


先說天時,唐朝決定出兵的時間,是咸亨元年(670年)的四月初九,李治任命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

按道理說兵貴神速,唐軍應該馬上開赴青海。要知道,蘇定方平西域的時候,不到一個月時間,都從武威殺到喀什了。

可薛仁貴麾下的唐軍,從四月開拔,七月才進入青海腹地。

要知道,這可是農歷啊,按照現(xiàn)在說就是八月份了。唐詩里寫“胡天八月即飛雪”,也就是說離冬天,可就不遠了。

要是那年下雪在早點,估計薛仁貴不會有“卻道天涼好個秋”的心情。

反過來說吐蕃,蕃軍的主力本來就是吐谷渾、白蘭羌、蘇毗的部眾,這可都是本地人,氣候對他們根本不是問題。

在天時方面唐軍完敗,優(yōu)勢盡在吐蕃一方。


再來說地利的因素。

大非川地區(qū)的海拔,就按離青海湖比較近的切吉草原、沙珠玉河流域這個說法,也有三千多米,要是按照大河壩草原的說法,海拔都過四千了。

我不知道別人咋樣,我去高原的親身體驗是,在海拔四千左右的地方是最容易高反的,過了四千反倒沒事兒。

反正我是覺得青海瑪多縣特邪性,每次去都高反得死去活來的,現(xiàn)在我都是躲著這地方走。

薛仁貴麾下的唐軍,拖拖拉拉走了將近四個月,只有一種可能性,就是他帶著的主力是府兵。

也只有他一邊走一邊等著府兵趕來,才會這么拖拖拉拉走了幾個月。要是帶河隴邊兵出征,這點路薛仁貴就是爬,也早爬到了。

李治時期的府兵和李世民時期的府兵,已經不是一個概念了。

貞觀初期的府兵是真的強,當時做個府兵,不但免稅,還有戰(zhàn)功賞賜,老百姓都嗷嗷叫著要當兵。

《冊府元龜》里記載,李世民征高句麗的時候,“有不預征名而請以私裝從軍者, 動以千計?!?/b>

這話就是說,想當兵沒報上名,老百姓自己帶著裝備跟著唐軍走,動輒數(shù)以千計。

這感覺有點,MD不讓當兵,老子跟你拼了!

正是因為有這種強大的戰(zhàn)斗欲望,李世民才能傲嬌地說:“以我徒兵一千,可擊胡騎數(shù)萬?!?/b>

當時整個唐朝都在一種昂揚的氛圍之中,李賀的詩“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可以看做是對初唐氣韻的描述和向往。


不過到了貞觀中晚期,當兵就不再是啥好事兒了。

隨著唐朝的疆域越來越大,戍邊將士的輪換周期從一年一輪,變成了兩年、三年,甚至十年不換。

《太平廣記》里記載,“隨軍擊吐蕃,十年不還,其妻被迫改嫁?!盵2]

戍邊幾年回不了家,老百姓就受不了了,各種逃兵役的手段層出不窮,甚至有自殘肢體,稱為“福手福足”的事情發(fā)生。

另外,士兵的地位,也快速地跌落。

初唐府兵制中的“兵”,其實是被視為“官”的,可以入“勛格”,可以受勛田,升官授賞都有明確的法令規(guī)定。

再加上還可以免賦稅,所以那時候,家里窮都是不讓你當兵的理由。

當時招府兵的規(guī)矩是“財均者取強,力均者取富,財力又均,先取多丁。”

這意思就是,家里富裕程度相仿的,要身體好力氣大的;身體差不多的,要家里富裕的,錢和身體都相仿的,要家里孩子多的。

這么個挑法,說明可選擇的余地多,大家都哭著喊著要去當府兵。

等到貞觀中后期,一聽說要征兵,老百姓恨不能都跑沒影了,哪還有什么選擇余地,撿到筐里的都是菜。

于是,府兵的戰(zhàn)斗力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


關于府兵制的內容,咱就不多講了,這個內容要是細講,夠開一門課的。

老布說幾個結論性的內容,大家知道就得了。

首先府兵制是保證唐朝社會穩(wěn)定的基石。

唐朝有名稱和位置可考的折沖府,共有六百多個,關中地區(qū)就有289個,有府兵26萬,占全國府兵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

這就是唐朝軍事結構的初始設計,叫“強干弱枝”。

等到后期邊疆鎮(zhèn)兵越來越多,折沖府里全是老弱病殘,軍事結構變成了“強枝弱干”。

其次,府兵制的運行規(guī)則是打完了仗,士兵都回到了折沖府里,士兵和將領之間形不成雇傭關系,軍隊是國家的軍隊。

等到了晚期,鎮(zhèn)兵長期跟著固定的節(jié)度使混,軍隊都快成私人武裝了。

另外,府兵制的基礎是均田制,均田制執(zhí)行得好,府兵制才有保障。

而均田制是唐朝社會經濟的基本規(guī)則,之后府兵制的崩壞,根本原因是均田制遭到了破壞。

這也就意味著,整個唐朝社會的運行規(guī)則發(fā)生了改變。

這種制度上的根本性變化,是出現(xiàn)安史之亂的基礎原因。

說真的,我真不認為安祿山能力有多高,打仗其實也打得亂七八糟。你看哪個唐朝名將的排序里有安祿山,就他這輩子打得那幾仗,給李靖提鞋都不夠格。

其實,從唐朝創(chuàng)立開始,就有胡人將領領兵打仗,貞觀時期咋沒出個安祿山?

道理很簡單,這不是誰忠心,誰不忠心的問題,而是當時的制度根本就出不了。

那時候要有誰敢亂蹦跶,腦袋給你打成漏勺!

我們從府兵制的變化,這個事兒上,能看出很多唐朝的社會問題。



咱們再回來說薛仁貴,他帶著這幫府兵,走到青海的時候,就已經是疲憊之眾了。再加上天冷點,高反腦瓜子疼,糧草又被論欽陵搶了,全軍崩潰也不算很意外。

另外跟地利有關的還有一點,就是對道路的熟悉程度。

咱們之前說過,薛仁貴走的道路唐軍不陌生。

貞觀八年,征吐谷渾時侯君集走過,貞觀十五年李道宗送公主走過,但別忘了,唐軍熟悉的只是道路主線,青海高原上也不是只有這一條路。

從薛仁貴進軍的路線上看,他是兵至大非川后,帶精銳前出烏海,至河口交戰(zhàn),而后返回烏海城等待后續(xù)部隊。輜重被劫以后,再從原路返回大非川。

這說明,唐軍覺得有把握的路線,就這么一條。

這也就意味著,唐軍在青海的軍事行動,基本上沒有回旋空間,論欽陵就是拿腳后跟想,都知道唐軍會怎么走。

這就是論欽陵能用空間換時間,集合重兵一口一口吃掉唐軍的根本原因。

再有一點,薛仁貴深入青海腹地以后,就已經脫離了前線基地的補給半徑,唐軍只能依靠自身攜帶的輜重補給。而薛仁貴又在大非川分兵,帶精粹前出,這其實是給了論欽陵機會。


那么薛仁貴的安排有錯誤嗎?

其實也沒有,薛仁貴沒有其他的選擇。

帶著輜重徐徐而行,這不是打仗,是旅行。

薛仁貴自己都說“若引輻重,將失戰(zhàn)機”[4],更何況短暫的夏季即將過去,薛仁貴能做的只有尋找戰(zhàn)機重創(chuàng)吐蕃,打崩吐蕃的軍心士氣,然后再說下一步的圖謀。

游牧民族的狼群戰(zhàn)法誰都清楚,李治在向大臣們問計的時候,契苾何力說得非常清楚:“吐蕃介在西極,臣恐師到,獸竄山伏,捕討無所得,至春復侵吐谷渾?!盵5]

這話的意思就是,吐蕃在西邊極遠的地方,我擔心唐軍到了,他們都跑沒影了,咱們還追不上。等咱們走了,他們又回來了,接著騷擾吐谷渾。

這就是典型的游騎戰(zhàn)術,唐軍心里很清楚,但就是沒辦法。

所以,你覺得薛仁貴能選擇唐軍抱成一團,帶著輜重慢慢的,在青?;脑闲熊妴幔?!


我們再來說吐蕃軍隊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唐軍的進攻路線是從北向南推進,在深入青海腹地后,蕃軍并沒有正面硬鋼。

唐軍精銳在河口的大勝,要么是吐蕃沒有預見到,唐軍的行動會如此之快,要么就是唐軍遇到了在后方放牧的部落民眾。

但等到圍殲郭待封的時候,集合二十萬眾就明顯是從四面八方集合而來的部眾人員了,不完全是戰(zhàn)斗人員。

而由論欽陵率領的蕃軍主力,大概率是從都蘭、香日德地區(qū),取通新疆的磧[qì]尾古道,直接抄了唐軍的后路。

現(xiàn)在在都蘭發(fā)現(xiàn)了吐蕃時期的王族大墓,在香日德發(fā)現(xiàn)了吐谷渾的祭天觀象臺遺址,以及吐蕃時期的墓葬。[6]

可見這兩個地方在吐谷渾時期都是重要所在,吐蕃控制青海已有七年,不可能不用吐谷渾的城鎮(zhèn)資源。

這也說明,蕃軍對青海道路的認知,明顯超越了唐軍。


另外還有一點,吐蕃還擁有戰(zhàn)場的選擇權。

在《冊府元龜》里有這么一條記載,“其境內諸山川亦遍出泉,其泉口大者丈余,小者一二尺,水深尺余,其馬歷泉口行止之,勇不失腳。與漢戰(zhàn),輒引入此地,漢馬顛躓,因而敗績?!盵7]

這話是啥意思呢,就是說大非川附近的地貌有個特點,就是草原上有很多泉眼。這些泉眼大的有丈余,小的有一二尺,泉眼深度有一尺多。吐蕃這邊的馬對地形熟悉,走到泉眼邊上就停了,連腳都不濕。等到和唐軍作戰(zhàn)的時候,就有意把唐軍引到這種地方來作戰(zhàn),中原的馬匹不熟悉地形,馬蹄踩到泉眼里紛紛翻倒,因此遭受敗績。

這說明,吐蕃在海拔高度、道網掌握、戰(zhàn)場選擇,三個方面都有碾壓性的優(yōu)勢,所以從地利角度上說,唐軍再次完敗,優(yōu)勢盡在吐蕃一方。



最后再來說說人和的因素。

咱們在講吐谷渾的時候,就曾經說過,吐谷渾國內的政治生態(tài)是慕容王室算一撥,本地的豪酋勢力算一撥,二者之間一直都博弈。

唐朝的政策主要是在王室層面下手,而吐蕃則主要拉攏本地羌酋。

最后吐蕃來了個地方包圍中央,把吐谷渾王室給攆跑了。

但問題是攆跑了王室以后,李治一直沒給出明確的反擊,就這么拖著,一直拖了七年。

在這七年里,吐蕃保留了吐谷渾王室,扶持親蕃大臣,舉行會盟、設置東岱、清查土地、組織部眾,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

薛仁貴打完河口之戰(zhàn)后,回軍駐扎的烏海城,就是吐蕃設置的烏海東岱所在地。

等到薛仁貴出兵青海的時候,吐谷渾的部眾已被吐蕃徹底消化,論欽陵能集合數(shù)十萬人馬圍殲唐軍,說明對吐谷渾已到了如臂使指的程度。

吐蕃對吐谷渾人力、物力的充分利用,使吐蕃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增。吐谷渾被吐蕃打造成了一個強大的軍事給養(yǎng)基地,持續(xù)不斷地向吐蕃提供軍事資源。

根據敦煌文獻的記載,吐蕃曾經多次在吐谷渾進行大料集。

王堯、陳踐先生編撰的《吐蕃簡牘綜錄》里也記載,吐谷渾人還承擔了運糧、駐守哨所、探聽情報、守衛(wèi)基地等工作。[8]

由此,吐蕃就避免了,唐朝府兵從家鄉(xiāng)奔赴邊疆,路途遙遠的問題,形成了一種可以快速運作的軍事體系。

所以,吐蕃軍隊的優(yōu)勢,并不在數(shù)量,而是它的機動性和運作效率,超過了唐軍。

吐谷渾的這種作用,就是哥舒翰奏折里寫的,“蘇毗一蕃,最近河北,吐谷渾部落,數(shù)倍居人,蓋是吐蕃舉國強援,軍糧兵馬,半出其中?!?/b>


這么看起來,天時地利人和,唐軍一樣都不占,怎么可能打勝仗呢?

而且,這些劣勢領兵的薛仁貴會不知道嗎?

他當然知道,但他又有什么辦法呢?

難道他能跟李治說,“這是個必敗之局,誰愛去誰去,反正我不去!”


說完了這些,咱們再回頭看,薛仁貴在戰(zhàn)敗之后的慨嘆:“今歲在庚午,不應有事西方, 鄧艾所以死于蜀, 吾固知必敗?!?/b>

大家覺得這句話應該怎么解讀,反著我看到有人寫文章是這么解釋的,“薛仁貴是個不敢面對失敗的人,所以他把失敗歸咎于天象”。

咱們前面講了三期,您覺得這種解讀方式合理嗎?

薛仁貴是這盤大棋上的一個棋子,他只能行使一個棋子的使命,他不能改變對局的態(tài)勢,也不能改變戰(zhàn)場格局。

其實,從踏上青海那一刻開始,薛仁貴就在賭命,賭能找個機會重創(chuàng)蕃軍,逼吐蕃撤退。

如果賭贏了,那就是命好,又是奇功一件。

只可惜,論欽陵沒犯錯誤,那等著薛仁貴的,就必然是慘敗。

等到敗局已定,薛仁貴還能說啥,能說這事兒都賴皇上嗎?

他只能說,天象就看出來了,我當有此敗!

這其實就是局內人的悲哀!

同樣的悲哀,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體現(xiàn),能做的都做了,沒辦法!


參考書目:

[1]、《資治通鑒·唐紀十八》_司馬光主編;

太學生宋城魏元忠上封事,言御吐蓄之策,以為:“理國之要,在文與武。今言文者則以辭華為首而不及經綸,言武者則以騎射為先而不知方略,是皆何益于理亂哉!故陸機著《辨亡》之論,無救河橋之敗,養(yǎng)由基射穿七札,不濟鄢陵之師,此已然之明效也。古語有之:‘人無常俗,政有理亂;兵無強弱,將有巧拙。’故選將當以智略為本,勇力為末。今朝廷用人,類取將門子弟及死事之家,彼皆庸人,豈足當闡外之任!李左車、陳湯、呂蒙、孟觀,皆出貧賤而立殊功,未聞其家代為將也。

“夫賞罰者,軍國之切務,茍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堯、舜不能以致理。議者皆云:近日征伐,虛有賞格而無事實。蓋由小才之吏不知大體,徒惜勛庸,恐虛倉庫。不知士不用命,所損幾何!黔首雖微,不可欺罔。豈得懸不信之令,設虛賞之科,而望其立功乎!自蘇定方征遼東,李勛破平壤,賞絕不行,勛仍淹滯,不聞斬一臺郎,戳一令史,以謝勛人。大非川之敗,薛仁貴、郭待封等不即重誅,向使早誅仁貴等,則自除諸將豈敢失利于后哉!臣恐吐蕃之平,非旦夕可冀也。

“又,出師之要,全資馬力。臣請開畜馬之禁,使百姓皆得畜馬;若官軍大舉,委州縣長吏以官錢增價市之,則皆為官有。彼胡虜侍馬力以為強,若聽人間市而畜之,乃是損彼之強為中國之利也?!跋仁墙傩招篑R,故元忠言之。上善其言,召見,令直中書省,仗內供奉。

事。

[2]、《唐代農民的軍功情結》_孫立家;

唐初征人是一年輪番一次,后漸增至二年、三年、四年。開元五年敕,磧西諸鎮(zhèn),路途遙遠,“其鎮(zhèn)兵宜以四年為限,其余諸軍鎮(zhèn)兵,“各依舊三年、二年為限”。

也就是說,各地軍鎮(zhèn)的輪番期并不一致,而且各地很少認真執(zhí)行,隨意延長征戍期限司空見慣。天寶末,漳浦人勤自勵“隨軍安南及擊吐蕃,十年不還”,其妻被迫改嫁?!遍|鄉(xiāng)人梁文貞少從征役。比回,而父母皆卒,文貞恨不終養(yǎng)?!绷何呢懺谕夥鄱嗌倌?,史文沒有交待,但他“少從征役”時,父母健在,等他復員回鄉(xiāng),父母早己身故,出征顯然不是二三年的事。艱苦的生活,漫漫的長役,使人無法忍受。因而,桂林戍兵在放回期限一再被推延之后,發(fā)動了由龐勛領導的武裝起義。

農民從軍,不可能有生命安全保障。太宗貞觀中,人們?yōu)榱颂颖苷魇?,“己有自折肢體,稱為福手福足之事’??梢酝浦?,此時人們己將兵役視為畏途,其后各朝更可想而知。《通勤》卷216云“制大募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未戰(zhàn),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應募……”。農民從軍當兵,生命系于一線。

唐人皮日體說“蠻圍我交趾,奉詔征許兵二千征之”。結果是“去為萬騎風,住作一川肉。昨朝殘卒回,千門萬戶哭”。盧全記述一位有病的軍大‘行多有病住無糧,萬里還鄉(xiāng)未到鄉(xiāng)。蓬鬢哀吟古城下,不堪愁氣入金瘡”。戰(zhàn)士的悲慘處境躍然紙上??梢?,對農民來說,高官厚祿、良田美宅的背后是家庭的妻離子散,甚至傷殘與枯骨。

[3]、《唐朝時期府兵制中“兵”的地位變化述論》_李程;

[4]、《舊唐書·薛仁貴傳》_劉昫(后晉);

[5]、《新唐書·吐蕃傳》_司馬光;

總章中,議徙吐谷渾部于涼州旁南山。帝刈吐蕃之入,召宰相姜恪閻立本、將軍契苾何力等議先擊吐蕃。

立本曰:“民饑未可以師。”

何力曰:“吐蕃介在西極, 臣恐師到,獸竄山伏,捕討無所得,至春復侵吐谷渾。臣請勿救,使疑吾力困而驕之,一舉可滅也?!?/p>

恪曰:“不然,吐谷渾方衰,吐蕃負勝,以衰氣拒勝兵,戰(zhàn)必 不亢,不救則滅。臣謂王師亟助之,使國幸存,后且徐圖可也。”

議不決,亦不克徙。

[6]、《吐谷渾交通格局新論》_郭聲波,蘇陽;

羈縻都州,貞觀十二年以內附黑黨項部落建。今都蘭縣香日德鎮(zhèn)南科學圖( 一作克肖圖、考肖圖) 村有吐谷渾祭天觀象臺遺址和吐蕃墓葬,

反映吐谷渾時代已在香日德綠洲建有城鎮(zhèn),可能是陪都之一,羈縻都州蓋得名于此,也應是隋西海郡轄下之威定縣治地。如前“白蘭路”條所論,其地原屬白蘭,可能即白蘭故都,吐谷渾以為鮮卑大姓破丑氏封地,然舊名猶在,名之曰“白蘭故城”可也。北魏高涼王拓跋那征討吐谷渾,渾主慕利延自樹敦城經大非川再經由“白蘭”西渡流沙,逃遁于闐。北魏軍隊撤走,慕利延沿舊道返回“白蘭”,即緣此故。

[7]、《吐蕃軍事戰(zhàn)略戰(zhàn)術簡論》_賀冬;

吐蕃占領區(qū),山川險峻,沙海浩邈,境內有冷瘴、苦水、冰雪、泉 湖、激流、烏泥,吐蕃常據險攻守,誘敵于絕境,以舉圍殲之。

“其境內諸山川亦遍出泉,其泉口大者丈余,小者一二尺,水深尺余,其馬歷泉口行止之,勇不失腳。與漢戰(zhàn),輒引入此地,漢馬顛躓,因

而敗績……有可跋海,去赤嶺百里,方周七百里,水苦不可飲……其國因險而為防焉。”

梳理唐蕃軍事戰(zhàn)爭年表,可以發(fā)現(xiàn)唐蕃戰(zhàn)爭前期,唐軍由于不熟悉吐蕃所處的高原地形,常常在戰(zhàn)爭中處于劣勢地位,而吐蕃軍隊利用有利地形布陣設伏,誘唐軍于險境,避其鋒芒,以逸待勞。

[8]、《淺論唐蕃大非川之戰(zhàn)》_盧亮華;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

地形搞不懂真的沒法打,唐朝能把高句麗滅掉主要就是有一個唐朝的官我忘了是誰了以“雅好山水”的由子去了遼東把地形畫出來然后才能給他推掉。

Nasland

這一期的分析總結很有現(xiàn)實意義!感覺老布是個有閱歷的人

猜你喜歡
驚世大預言

這不是一部科幻預言小說,但它比小說更奇幻。從末日審判到瑪雅預言,人們相信在這些先人留下的傳說中,一定隱藏了關于人類命運的驚天秘密。有人說這是神的密碼...

by:瑞棵丁

驚世大海難

一場震驚中外的海難,一場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陰謀,布滿殺機的層層圈套讓260條人命藏身大海。《驚世大海難》講述個災難背后不為人知的欲望和陰謀,獨特視角、緊湊劇情,揭示人心...

by:奇聞大師兄

驚世商女

穿越了,有個體弱老娘,還是被負心汗五兩銀子斷情想不開尋死的貧家女身上。對方是太守千金?還在三日后成親?看來姐不去送送賀禮,還虧跟人白好一趟不是?...

by:都市劇場

驚世藥女

四重天淳于世家流落之女樂曉云,祖師爺一手操控的局面終于到解開塵封終日。依靠半吊廚藝外加碧藥園器靈卜卜一步步開辟食膳大門自成一派,從小村落走向人生通天大道。奈何魔...

by:花開心隨

驚世王妃

謹以此書,獻給那些不為眾人所理解的一少數(shù),希望大家能夠了解他們生命中的歡樂與辛酸,靈魂深處的黑暗和光明?!绢}記】我們不是神,所以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我...

by:許良聲場

斗羅之皇龍驚世

當黃金龍遇到了弒神槍,當極致之力遇到了天道兇器,在最崇高的斗羅殿中,陸淵頭戴冠冕,鄭重宣告:這一世武魂殿注定一統(tǒng)大陸!

by:宋江看上了黛玉

斗羅之皇龍驚世

當黃金龍遇到了弒神槍,當極致之力遇到了天道兇器,在最崇高的斗羅殿中,陸淵頭戴冠冕,鄭重宣告:這一世武魂殿注定一統(tǒng)大陸!

by:豬豬傳媒

芥川龍之介全集 | 驚世之作150篇

芥川龍之介(RyunosukeAkutagawa,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號“柳川隆之介”“澄江堂主人”“壽陵余子”,出生于日本東京,畢業(yè)...

by:正陽數(shù)碼工作室

重生之驚世皇妃

二十一世紀赫赫有名的醫(yī)學天才,意外穿越到鎮(zhèn)國公癡傻的廢材小姐身上。當丑顏褪去,露出絕色容顏,驚艷眾人,艷絕天下神秘莫測的九皇叔,冷酷夠霸道夠腹黑,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個...

by:泡芙妮可

帝尊獨寵驚世狂妻

日更兩集【內容簡介】前世的她,是何等的仙姿佚貌,絕世無雙?;酥槿谏?,破天五段,堪稱古武世家后輩第一人!不料在修煉之際被信任的師妹暗下殺手。原以為就此香消玉殞,卻...

by:水龍吟有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