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汽車大戰(zhàn),互信面臨崩解

2022-12-14 10:08:5215:38 5331
所屬專輯:國際熱點︱解讀
聲音簡介

美國與歐洲之間的貿易關系緊張,這樣的緊張關系會不會擴大,從而影響了美國與歐盟的同盟關系?甚至于,日本與韓國也對美國不滿,日韓與歐盟會不會聯(lián)手,向美國施壓?

2018年3月,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向中國發(fā)動貿易戰(zhàn)之后,特朗普并沒有停歇,2個月后,美國商務部對海外進口汽車及零配件啟動“232調查”,日本、韓國、與歐洲都是目標,尤其是歐洲。

特朗普認為,美國對歐洲的汽車進口關稅太低了,而歐洲對美國的汽車關稅高于美國,這不公平,因而要向歐洲的進口汽車加征關稅。

雖然日本與韓國幾個月后由于擔心美國的關稅大棒,因而與美國達成協(xié)議。

但是歐洲不肯乖乖聽話,不甘就范,尤其是英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這四個國家都有相當基礎的汽車工業(yè),而美國也是其主要出口市場之一。

于是,歐盟也揚言要對美國貿易報復。那時候,英國還沒有脫離歐盟。

美歐汽車大戰(zhàn)是一觸即發(fā)。這是本世紀以來美國與盟國第一次汽車貿易大戰(zhàn)。

2021年拜登上任,拜登改變了特朗普的對華戰(zhàn)略,主張聯(lián)合盟國,對付中國,美國與歐洲的貿易戰(zhàn)才停止下來。

然而,美國于今年八月份除了通過《2022芯片與科學法案》之外,還通過了《削減通脹法案》。

美國這兩項法案原本是針對中國,另一方面也是要增強美國本身在芯片產業(yè)、純電動汽車、和綠色產業(yè)的競爭力。

然而,美國還沒有打擊到中國,反而讓美國的盟國先痛起來。日本、韓國、與歐洲和美國的關系再度緊張。

由于美國在這兩項法案中提供高額補貼,以推動在美國本土的電動汽車廠商和綠色技術廠商,這些美國的盟國認為,這是對他們的歧視政策,尤其是《削減通脹法案》對盟國的影響尤為重大。

法國馬克龍于12月1日訪問美國,與拜登會晤,《通脹削減法案》是兩人會談的重點之一。

韓國于11月4日和12月3日向美方提交關切意見,韓國代表團還于這個月5日訪問華盛頓,向美方表達關切。

12月9日,歐盟與地中海沿岸的9個國家在西班牙會面,要求歐盟委員會對美國的《削減通脹法案》做出回應,以保護歐洲相關產業(yè)。

這是迄今為止盟國對美國最為強烈的回應。

這9個國家是西班牙、法國、葡萄牙、意大利、希臘、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耳他、塞浦路斯。會議的重點是,反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希望歐盟對美國的行為做出回應。

另一方面是要幫助歐洲企業(yè)增強競爭力。

為什么要強調增強競爭力?一來,歐洲受俄烏戰(zhàn)爭的影響,導致區(qū)域內能源價格高漲、電力價格高漲、產業(yè)失去競爭力。

然而,美國卻在歐洲面臨危機的時候,除了高價賣天然氣給歐洲之外,美國的《削減通脹法案》還往歐洲的傷口上撒鹽,這就讓歐洲國家在緊繃的臨界點邊緣爆發(fā)了。

理由是,美國的《削減通脹法案》在八月份通過,但是歐洲國家卻是到了12月的時候才集體爆發(fā),這是一點一滴的累積。

今年8月美國通過《削減通脹法案》的時候,就已經引起了盟國的不滿。然而,不滿情緒的醞釀,以及大家一起商量對策需要時間。

就在這時候,烏克蘭于9月初向俄軍進行大反攻,俄烏雙方在烏克蘭戰(zhàn)場上打得正酣。

眼看著俄軍之后向烏克蘭全境大舉轟炸,9月下旬就發(fā)生了波羅的海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歐洲這時候才猛然醒覺,原來是反過來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自己一直都是被收割,被犧牲的對象。

根據(jù)德國工商大會發(fā)布的信息,在美國投資對德國企業(yè)的吸引力是越來越大了,主要原因就是美國政府的補貼政策,以及對外國企業(yè)的歧視性措施。

該調查結果顯示,39%的會員企業(yè)計劃于未來幾個月增加在美國的投資。另外,德國汽車供應鏈中,每五家企業(yè)就有一家計劃在國外建立生產工廠。

這些計劃在海外設立工廠的投資,大概率地被美國和中國“瓜分”了。

慘?。≈荒苡脩K字來形容。

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于2019年8月,由于和中國的貿易戰(zhàn)受挫,特朗普大發(fā)雷霆,要求美國在中國的企業(yè)離開中國。

這就是當時廣為流傳的,美國要和中國經濟脫鉤,迫使在中國的供應鏈離開中國。

搞了老半天,美國貿易戰(zhàn)打不贏中國,在中國的供應鏈也沒有離開中國,但是歐洲的工業(yè)卻慘了,至少歐洲的汽車供應鏈面臨出走的危機,這在今年,被世人廣泛稱為“歐洲的去工業(yè)化”。

歐洲現(xiàn)在才知道自己是不堪一擊,還談論什么大國威儀?美國跟中國打貿易戰(zhàn)+科技戰(zhàn),又聯(lián)合眾多盟國的力量,但中國大陸始終屹立不搖。

歐洲卻在不到一年的俄烏戰(zhàn)爭,就被拖累,倒下了。

歐洲還沒有實質的參戰(zhàn),就撐不住了。

歐洲怎么辦呢?

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訪問北京。11月15日與16日兩天的G20國峰會,歐洲許多國家的領導人與中國領導人會晤。

澳大利亞總理也和中國領導人會晤。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于其后的APEC會議中和中國領導人會面,美國各個盟國都要自求多福??!

自求多福行嗎?這些盟國不能夠聯(lián)合起來,一起向美國發(fā)難嗎?于是,就有了地中海九國會議,一起聲討美國。

但是,能夠成功嗎?這才是重點。

在地中海9國領導人中,馬克龍的態(tài)度是最為強硬的。

他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說,9國一致給出了具體時限,美國必須在明年第一季度之前給出回應。

不過,馬克龍總是聲音大,果敢行動少。

去年9月,美國拉著英國和澳大利亞成立新印太聯(lián)盟AUKUS,還搶走了法國與澳大利亞的潛艇訂單,馬克龍當時說,美國在背后捅刀子。

結果呢,幾天之后,馬克龍依然被拜登摸了頭,乖乖認命。

以目前的情勢看來,美國不是那么在乎盟國的反應。

美國不太理會韓國代表團來訪,也不在乎日本的看法。

至于馬克龍嘛!拜登算是對他不錯了,知道馬克龍愛“表現(xiàn)”,就與他見面聊一聊,但馬克龍如果認為拜登會對他的說法當一回事,那就天真了。

其實,歐洲也不是沒有你辦法,畢竟,和日本與韓國相比,歐洲的能耐還是大一些。

歐洲要對付美國還不簡單?美國怕什么,歐洲就給美國來什么,對吧?

美國忌憚的是中國,歐洲就得要反過來學習美國的辦法,聯(lián)合中國,共同對付美國。

歐洲如果真害怕美國的報復,也可以選擇一個折中的辦法,只要恢復對中歐投資協(xié)議的審核,不就得了?中國這一條路擺在那里,提供歐洲與美國折沖的杠桿,歐洲還不知道利用?那就是傻了。

不過,這又面臨兩個困難。

第一,歐洲未必傻,但是歐洲的膽識可能不夠。這就是民主社會被滲透的結果。

民主社會中,各方勢力雜陳,意見特多,各種利益團體都想要影響當局政府的政策,新聞界、娛樂界、環(huán)保團體、智庫、大企業(yè)、各種民間團體等,加上背后資金的運作,很難有一方勢力具備絕對的影響力。

尤其是民意代表、政黨等,有連任與保證政權的壓力,往往只要一些百分比的選票移動,就可以影響大局。

因此,歐洲的政治人物往往決心不夠。

第二,歐盟議會里頭親美派多,地中海9國想要透過歐盟,或是要求歐盟硬起來,會面臨諸多困難。

說到這里,也不是沒有辦法。

既然美國可以對歐盟國家各個擊破,分別摸頭,為什么歐盟國家不能夠反向行事,也對美國各自行動,對北京分頭并進呢?

德國總理朔爾茨訪問北京之前,馬克龍曾經想要說服朔爾茨,和朔爾茨一起訪問北京。

馬克龍當時的說法是,兩人一起可以向外界顯示歐盟的團結行動。

我們在之前也談論過這一點,要是我是朔爾茨,我也不會答應馬克龍的要求。

馬克龍如果跟著來,那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要是我,我也不愿意“帶著”馬克龍一起去北京,我還怕馬克龍給我打小報告呢!

很簡單的道理,朔爾茨到北京是要跟北京要好處的,請北京幫忙的。

請北京的事,能夠讓外界看到嗎?您看過在商店里跟店家殺價,能夠在別的客人面前跟店家喊價嗎?店家肯定不會輕易同意的。

馬克龍這是不懂江湖規(guī)矩。

回過頭來,德國總理朔爾茨去了北京,馬克龍也可以去北京,

比利時、荷蘭、意大利等國的領導人也可以去。

大家都去,美國就管不著了,也很難管得到,因為各國談的內容雖然類似,但不會都一樣。

既然帶頭的幾個國家都去了北京,美國如果要攔阻其他國家跟著去,說不過去吧?

這就是對美國各自行動,對北京分頭并進!既然在歐盟這邊的集體行動不成,有困難,那就分別行動,歐盟管不著,美國也管不著。

說到這里又會遇到一個難題。

如果大家各自行動,分頭并進,歐盟的威儀何在?那還要歐盟干嘛?大家各自行動,分頭并進的結果就是把歐盟的領導架構給毀了,或是形同虛設,架空了。

這就難辦了,歐洲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好不容易排除了困難,集合大家的力量,共同搞出一個歐盟,總不能讓歐盟就這樣“廢了”。

也不是沒有辦法。

如果歐盟委員會、歐盟理事會、與歐洲議會等領導組織被“滲透”得厲害,一時半會兒動不了,那就先撇下,不理會這些歐盟領導組織,先在個別國家的發(fā)展上脫離難關,闖出來,等到這些歐盟領導組織面臨改選的時候,再來計較一番。

這個道理就是,集體路線動不了,那就分頭并進,分進之后,再合圍。

分進中國,再回頭來“合圍”歐盟領導組織。

為什么要這樣做呢?理由是:

美國的行動遠比歐盟迅速。美國雖然是美利堅“合眾國”,卻是一個大一統(tǒng)的國家,美國聯(lián)邦(中央)的領導力,遠比歐盟的“聯(lián)盟”(Union)更加集權,更有力量,也更有效率。

地中海9國領導人會面,下一步就是“奏請”歐盟推行反美國《削減通脹法案》,這個時間可長了,至少要數(shù)月的時間。

馬克龍說,美國必須要在明年第一季度之前給出回應。

還有三個多月的時間,美國足以在這期間動員一些歐洲國家,或是進行安撫、摸頭,或是對其各個擊破。

總之,美國有的是時間,有的是辦法。

更何況,美國對歐洲的情報搜集深入,而且廣泛,很容易找出個別國家的弱點,予以個別擊破。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在過去,每當歐盟個別國家出現(xiàn)抗美火苗的時候,總是被壓制下去,如泥牛入海,毫無影蹤。

因此,歐盟國家只有采取個別行動,分進之后,再合圍的策略,否則難以奏效。

這樣的情況會不會造成盟國與盟國之間的互信崩解?或是說,動搖了盟國對美國的信心,從而在往后不愿意配合美國圍堵中國的政策?

我們做一個結論。

歐盟這個松散的組織想要成為強權,在中美俄歐四方博弈中取得一席之地,一個字,難!因為歐盟缺乏強而有力的中央組織,因而在與中美俄等的大國競爭中,肯定會落敗。

歐盟不是沒有條件,423萬平方公里的面積,4.47億的人口,經濟體量大約和中國相當。

但是歐盟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中央領導,更缺乏一個有魅力,有能力的領袖。

歐盟與美國的裂痕已經出現(xiàn)了。

經過一系列的事件,歐盟也難以再像從前一樣,與美國密切合作。

但這并不表示,歐盟想要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會是平順的。

不過,只要歐盟堅持下去,還是有成功的希望,雖然不是那么容易。

據(jù)我們的估計,美國的《削減通脹法案》已經國會通過,拜登簽署,正式成為法律,美國難以輕易更改,頂多是在執(zhí)行的時候放寬一點,或是另外從行政措施中做一些補救。

但是這些補救措施對歐盟國家來說仍然杯水車薪,無濟于事。

無論如何,這等于是美西方的一次內訌,不論歐盟成功與否,美國與歐盟的裂痕都將難以彌補。

歐盟國家倒是會增加對中歐投資協(xié)定的懷念。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J141

好聽

猜你喜歡
美國大戰(zhàn)略

換個角度看世界,雖然時間上只擴展到2015年,而且只是外國作家一家之言,但很多問題值得考量。一一睜開眼睛看世界。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1.找差距,補短板。憂患意識...

by:紅爐一點雪_hv

中原大戰(zhàn)/蔣馮閻大戰(zhàn)

以耳朵觸摸近代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新軍閥混戰(zhàn),全視角解析蔣介石與各路軍閥的巔峰對決

by:信仰0822

大戰(zhàn)僵尸美食比賽

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他們吃各種美食

by:13697712uhb

汽車

關注“我的汽車有話說”官方微信,有汽車消費、保險、交通類問題,發(fā)送文字提問,藍精靈會第一時間為您解答哦!交通906《我的汽車有話說》,工作日中午11點為您呈現(xiàn)!...

by:懶布布和征征

妖植大戰(zhàn)

男主楊緒寬三十出頭,本是一家火鍋店的老板,睡覺時聽著(在小小的花園里面挖呀挖呀挖)的童謠睡著了,結果一覺醒來竟魂穿到了一個叫藍星的平行世界--一所武道大學,還有...

by:淺清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