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03:四大臣輔政,孝莊太后的政治手段有多高?

2023-07-10 15:24:0412:38 4.1萬
聲音簡介

上一集我們講到,順治皇帝臨終前指定皇三子玄燁為太子,繼承皇位。雖然玄燁此時已經八歲了,較順治帝六歲即位長了兩歲,但畢竟還是年齡幼小,無法親自打理朝政。于是,經過與孝莊太后的商量,順治皇帝任命了四位威望高、資格老的滿洲重臣來輔政,幫助玄燁治理國家,史稱“四大輔臣”。這四位大臣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由于四位輔臣在康熙朝初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這里先給大家分別介紹一下這四個人的背景。

索尼,姓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就跟隨自己的父親歸附了后金,皇太極時也很受到重用,是八旗當中黃旗的實力派人物,之后又輔佐順治和康熙兩朝皇帝,可謂不折不扣的四朝元老。

蘇克薩哈,姓納喇氏,滿洲正白旗,也是四位輔臣當中唯一的一位白旗成員。論資歷,蘇克薩哈也是努爾哈赤時期的老臣,不過他原來是多爾袞的部屬,因為多爾袞是白旗的旗主。多爾袞死后順治皇帝將白旗歸入自己手中,從此清朝皇帝掌握兩黃旗加正白旗,史稱“上三旗”,在八旗中形成了毫無疑問的優(yōu)勢。順治帝掌握白旗之后,蘇克薩哈作為白旗當中的實力派人物,為順治皇帝所重用,在四位輔臣中位居第二,地位僅次于索尼。

遏必隆,姓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他的父親額亦都是努爾哈赤的開國五大臣之一,母親是努爾哈赤的第四女和碩公主穆庫什,因此遏必隆家族是滿洲的勛貴兼外戚,地位也是無可置疑。

鰲拜,姓瓜爾佳氏,也是滿洲鑲黃旗。在四人當中鰲拜最為年輕,從資歷上講,他只能從皇太極時期開始追述,是皇太極時代的一員勇將,在清朝入主中原、定鼎北京的過程中屢建功勛,被列為四大輔臣的最后一位。

大家看,四位輔政大臣都是清一色的滿洲上三旗勛貴。這里面其實也有一個問題,就是順治皇帝生前一直致力于打壓滿洲勛貴,重用漢人,把被滿洲貴族分化的皇權盡量收攏到自己的手中,而臨終時安排的四位輔臣卻又都選了滿洲重臣,因此多數(shù)人認為四大輔臣的人選應該是順治帝與母親孝莊太后一起商量的結果。而且從孝莊始終站在滿洲守舊勢力的這一邊來看,她很可能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了主導作用。不過,這四位輔臣雖然都是滿洲勛貴,卻都是異姓大臣,沒有一位皇族成員。從這一點而言,與順治皇帝當年即位的時候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當時是皇帝的叔父睿親王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攝政,他們近親長輩的身份和親王旗主的勢力,都使得順治帝的皇權受到很大的威脅,也讓順治這個皇帝當?shù)煤懿皇娣?。作為母親,孝莊對此也應該深有體會。因此,在為孫兒玄燁選擇輔政人選的時候,母子倆就剔除了皇室近親,選擇了四位資格老、威望高的滿洲重臣。這樣既可以避免親王攝政、權力過大而威脅皇權,又可以將四大輔臣的權威置于皇室王公的監(jiān)督之下,形成一種相互制衡的格局。有學者指出,清朝從多爾袞的攝政體制到四大臣的輔政體制是一種制度上的進步,我覺得從多爾袞的攝政到四大臣的輔政也體現(xiàn)出孝莊太后政治思想的進一步成熟和對局勢把控能力的增強。

根據(jù)康熙朝實錄的記載,順治皇帝去世后,朝廷宣布了四大臣輔政的遺詔,索尼等四人當即跪下對諸王、貝勒說,現(xiàn)在主上遺詔命我們四個人輔佐沖主,但從來國家政務惟宗室協(xié)理,我們都是異姓臣子,如何能夠綜理事務,還是應該與諸王貝勒共任之。就是表示我們四個異姓臣子不敢綜理政事,請宗室王公共同理政,實際上可以理解為這四位輔臣想看看王公們的態(tài)度、以試探他們輔政的阻力大不大。那諸王、貝勒就回復說,大行皇帝(這里我們再插講一下,中國歷史上,一般皇帝剛剛去世、在他的謚號被議定之前的這一段時間里,會稱其為大行皇帝,等謚號議定之后就可以用謚號來稱呼他了,所以一般大行皇帝指的就是剛剛去世的皇帝)深知你們四人之心,故委以國家重任,詔旨甚明,誰敢干預?你們就不要再推讓了。宗室王公表態(tài)之后,四大臣就將以上情況奏知太后,然后在大行皇帝的靈位前宣誓就職。宣誓是清朝早期政治儀式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很多重大的軍政場合都要宣誓,四位輔臣的誓詞如下:“先皇帝不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等為庸劣,遺詔寄托,保翊沖主。索尼等誓協(xié)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私親戚,不計怨仇,不聽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無義之富貴,不私往來諸王貝勒等府受其饋遺,不結黨羽,不受賄賂,惟以忠心仰報先皇帝大恩。若各為身謀,有違斯誓,上天殛罰,奪算兇誅?!本褪怯眯悦鼇戆l(fā)誓,保證對小皇帝的忠誠、維護小皇帝的權力和地位。

四大臣宣誓之后,孝莊下旨諭令諸位王公大臣說:你們要與四大臣同心協(xié)力、輔佐幼主,如此就名垂萬世了。我之前提到過,清朝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死后都有汗位或者皇位之爭,順治是第一位臨終前用遺詔的方式指定繼承人的皇帝,而在他去世之后,年幼的玄燁能夠如此順利地繼位,可見當時一方面順治朝皇帝的權力確實已經進一步加強了,另一方面孝莊在其中對政局的把控也是非常到位的。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康熙即位后就沒有政治矛盾和沖突。實際上,最大的矛盾就來自四大輔臣內部。

剛才我們講了,四大輔臣中索尼、遏必隆和鰲拜都是黃旗,只有蘇克薩哈是白旗。而黃旗和白旗之間一直存在張力的。想要說清楚黃白兩旗之間由來已久的矛盾,我們還得追溯到清王朝的締造者努爾哈赤時代。努爾哈赤的最大貢獻之一就是創(chuàng)建了八旗,讓八旗成為滿人軍政組織的基礎,也讓八旗制度成為清朝最根本的制度之一。努爾哈赤在創(chuàng)建八旗之后,自己統(tǒng)率兩黃旗,而把其他各旗交給兄弟子侄來統(tǒng)領,當時作為努爾哈赤第八子的皇太極統(tǒng)領了白旗。到皇太極繼承汗位之后,根據(jù)努爾哈赤時代的規(guī)定,新汗應該掌管兩黃旗,但當時皇太極的汗位尚不穩(wěn)固,不愿意放棄自己手中經營良久也對他絕對效忠的白旗,而去接手關系并不密切的兩黃旗。于是,有部下給皇太極出了個高明的主意,就是大汗不必換旗,而是給黃白兩旗改換一下名稱不就完了。就是說,皇太極不必放棄手中的白旗,而是把白旗的名稱改為黃旗,把原來努爾哈赤手下的兩黃旗改名為兩白旗?;侍珮O一聽大喜,立即采納了這一做法。從此黃白兩旗就互換了名稱,原本的白旗成為了黃旗,地位上升;原本的黃旗成為了白旗,地位下降。努爾哈赤原本掌握的兩旗,就是原先是兩黃旗、現(xiàn)在是兩白旗的這兩旗,是多爾袞兄弟掌握。皇太極死后,作兄弟的多爾袞與皇太極的兒子豪格爭奪皇位,因為皇太極稱帝了,所以這一次是皇位的爭奪,其實也是白旗勢力和黃旗勢力較量的體現(xiàn)。當然后來的事實是大家都知道,兩人都沒有繼位,而是采取了折中的方案由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繼承了皇位,就是后來的順治皇帝。順治繼位后,多爾袞當上攝政王,又是正白旗旗主,對反對他繼位的兩黃旗一再打壓。四位輔臣中索尼、遏必隆、鰲拜都是黃旗中的實力派人物,都曾被多爾袞打擊報復。直到多爾袞死后,順治皇帝親政,黃旗勢力才再次抬頭,而順治帝又把多爾袞的正白旗收歸自己手中,形成上三旗。蘇克薩哈就是在這個時候以白旗實力人物的身份投靠到皇帝這邊,并且受到順治帝的信任和重用,臨終前委以輔政大臣的重任。但是,黃、白旗之間由來已久的矛盾并非在短期之內就能夠彌合的,索尼、遏必隆和鰲拜三位黃旗大臣都瞧不起蘇克薩哈,特別是鰲拜處處與他為難,最終引發(fā)了四人之間的劇烈沖突。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V提醒幸福

之所以選擇異姓滿洲親貴為輔政大臣,而不選擇皇室近親,我覺得是順治親政后鑒于多爾袞攝政的負面影響,通過提拔重用異姓滿洲親貴來加強皇權。我們知道到多爾袞意外死亡,入關時重量級皇室近親親王(幾大初封鐵帽子王)都已經死去,皇室內沒有特別有威望的皇室近親,這方便順治親政。順治于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革八旗,設置上三旗與下五旗制度,順治通過提拔重用上三旗的人,從而突出上三旗的地位。清初幾大鐵帽子王的后代雖然世襲下五旗旗主的位置,但地位已經不可與順治設立上三旗與下五旗制度前的旗主的權勢同日而語了。

V提醒幸福

四大輔臣與順治親政后形成的內大臣(即后來領侍衛(wèi)內大臣)制度有關。這四個人在順治親政后成為內大臣,順治死后自然而然成為輔政大臣,我個人認為設立四大輔臣及人選是順治本人的意思。

聽友199227755

怎么沒有和珅???

V提醒幸福?回復?@聽友199227755

和珅是乾隆中后期才出現(xiàn)的人物

邁克大叔Mike

講解非常好

聽友371155121

毛老師聲音好聽,邏輯清晰,講解通俗易懂,給毛老師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