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第八講 知其所止

2023-10-17 08:35:3917:48 47
聲音簡介
《大學》第八講 知其所止
《 詩 shī 》 云 yún:“ 邦 bāng 畿 jī 千 qiān 里 lǐ, 維 wéi 民 mín 所 suǒ 止 zhǐ。” 《 詩 shī 》 云 yún:“ 緡 mín 蠻 mán 黃 huáng 鳥 niǎo, 止 zhǐ 于 yú 丘 qiū 隅 yú?!? 子 zǐ 曰 yuē:“ 于 yú 止 zhǐ, 知 zhī 其 qí 所 suǒ 止 zhǐ, 可 kě 以 yǐ 人 rén 而 ér 不 bù 如 rú 鳥 niǎo 乎 hū?” 《 詩 shī 》 云 yún:“ 穆 mù 穆 mù 文 wén 王 wáng, 於 wū 緝 qī 熙 xī 敬 jìng 止 zhǐ!” 為 wéi 人 rén 君 jūn, 止 zhǐ 于 yú 仁 rén; 為 wéi 人 rén 臣 chén 止 zhǐ 于 yú 敬 jìng; 為 wéi 人 rén 子 zǐ, 止 zhǐ 于 yú 孝 xiào; 為 wéi 人 rén 父 fù, 止 zhǐ 于 yú 慈 cí; 與 yǔ 國 guó 人 rén 交 jiāo, 止 zhǐ 于 yú 信 xìn。


《詩》云:"邦畿 ji 千里,惟民所止。"邦:以前指的京都。畿:就是郊區(qū)。是從京城到郊區(qū)數(shù)千里,這么大的地方都是讓人民居住的,所以叫惟民所止。
《詩》云:"縉 min 蠻黃鳥,止于丘隅 yu 。"緡蠻黃鳥,就是那種小的黃雀,形容這個鳥的叫聲,吱吱喳喳叫的小黃雀,它是止于丘隅的,止就是棲息的意思。這樣的一只小黃雀,它是棲息在山坡上其中的一個角落的。小鳥也懂得止,也懂得棲息,也懂得它該安住在哪個地方。接下來孔子開始感嘆了!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于止,"知其所止"這件事情,怎么人還不如鳥呢?很多人不停地奔波、不停地做事情,可自己為了什么都不清楚,連自己的止都沒有了。比如說我們每天做事情也是一樣的,如果做著做著都不知道這件事情是為什么而做?是不是越做越累、越做越痛苦?就淪為工作的奴隸了。
所以我每天都在跟大家講,讓自己放松一點。大家要明白,我們做每件事情,它都是載體,都是為了讓我們不停地修正和提升自己的,如果我們把這個東西丟了,就淪為工作的奴隸了。每天的工作只有痛苦,只是熬,快點熬,把這個事情做完,而不懂得我做這件事情,在這里面能看到哪一些不足,如何利用這件事情不斷地去修正自己,這才是我們修行的意義。
做任何事情,我們都要知道一個止,找到那個止,做事情才有方向。這好比是小鳥一樣,飛著飛著累了,它得知道往哪停,所以它會懂得止于丘隅?!对娊?jīng)》這一段是當時有的文人墨客寫出來諷刺的。"緡蠻黃鳥,止于丘隅"寫的是什么呢?當時周朝有個周幽王,周幽王總施暴政,人民每天辛苦地勞作,特別的痛苦,所以才有人感嘆說:"我們活的還不如個鳥。"鳥還能每天自由自在地飛翔。
我們現(xiàn)在是不是經(jīng)常有人這樣說:"寧愿做一只小小鳥。"為什么?鳥兒自由。想讓自己做小小鳥的,說明當下不自由,說明當下的生活很痛苦的,每天是被很多東西束縛的。我們現(xiàn)在自己會怎么講:"都是被那些事情牽絆的,被家人牽絆的,被孩子牽絆的,被公司牽絆的,被生活牽絆的。"因為還不懂得放下,當我們嘗試著放下,根本沒有那么多的牽絆,往往我們都覺得是別人離不開我們,但實則是我們放不下別人而已。
每次來現(xiàn)場聽課的人,會有人說:"我來這里好不容易,老師,我出來聽兩天課,真是太難了。"到這里兩天,如果嘗試著往家打一個電話,人家可能活得更自在。我們?nèi)ンw會,生活當中到處都是這樣的,比如說有的人,從一個公司離職是不是也會這樣想,"公司離了我能行嗎?"會發(fā)現(xiàn)離開我們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區(qū)別。
大家總是覺得,好像是別人放不下我們,實則是我們自己放不下別人。所以人都是被自己的念頭所困,我們不知道每天要干什么,不懂得停止和放下,所以就被這些事情牽絆得很痛苦,一點都不自在。
人活一輩子,到底為了什么呢?有的人說了我賺錢,賺錢是為了什么?生活得更快樂對吧?生活得更好,結(jié)果我們賺了點錢,自己變得更痛苦了,讓全家人變得更累,把自己迷失掉了。那我們賺的那點錢又有什么意義?我們到底在干嘛呢?要是不知道止,是非??膳碌氖虑?。
整個《大學》經(jīng)常提到"止",止有三層含義,第一層的止是我們到底要做什么?第二層止是我們現(xiàn)在正在做什么?第三層止就是要懂得停止。停止一些讓我們不快樂的事情,停止一些讓我們束縛、痛苦、還有煩惱的事情。所以我們天天修行,是不是不停地在修止?不停地去掉一些不好的東西,去掉一些不好的雜念和欲望,這都是止,這叫止惡揚善,止住我們那些不好的行為,不好的心念,才能讓我們變得更自在、更快樂。
整個這一段都在告訴我們止的重要性。每個人都要去思考,我們自己的止到底是什么?我們到底要去做什么?我們能做什么?我當下還有哪一些東西,是需要停止的,是需要修正的,是需要放下的。
《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莊嚴肅穆的周文王,於 wu 是個感嘆詞。緝熙:光明的意思。敬:周文王所散發(fā)出來的光明,是讓別人敬重的。止:止于敬重。莊嚴肅穆的周文王,別人看到他就會覺得很光明,讓別人很敬重、很敬畏。
我們再講這個止,我們用到生活當中,比如說,看看別人對我的印象,止于哪里了?別人現(xiàn)在是怎么評價我的?他對我會用一個什么詞,就是止于什么了。我們再反過來想,我想用一個什么詞,形容身邊的哪一個人,就是他止于哪里了。舉個例子,這個人很安靜,就是止于安靜了;那個人抱怨很多,止于抱怨了;那個人好自私,就是止于自私了。別人會用什么來評價我,就是被止于什么地方。所以這段話是告訴我們,人們對周文王的理解,是止于光明,是止于敬重的。
"為人君,止于仁。"我們生活當中會有不同的止。我們延伸一下,當我們處上位的時候,要止于仁。無論我們是誰,只要是處上位的,哪怕下面只有個員工,我們也是上位。為人君要止于仁,對待下面的人要有仁德,要有仁愛之心。
"為人臣,止于敬。"對我們的上位之人有沒有敬重?對我們的君主,對我們的長輩,對我們的領(lǐng)導,有沒有敬重之心?敬分成兩個:一個是敬人,一個是敬業(yè)。也就是敬我們所做的事情。無論當下我們在做生意也好,或在任何一個團隊當中工作也好,看看我們有沒有敬畏當下所做的那個事情,這叫敬業(yè)。所以無論我們做當下的哪一件事情,要懂得敬畏人,要懂得敬畏自己所做的事情,這都是止。
"為人子,止于孝。"我們做人家孩子的,一定要止于孝道,一定要去孝順父母。
"為人父,止于慈。"如果要是做人家父母的人,我們要慈愛,要對自己的孩子是有慈愛,是有慈悲之心的。
"與國人交,止于信。"這個國人是什么意思?是周圍的人,說我們與周圍的人相交,要止于信。我們講話是有信用的,我們這個人做事情是講信義的。
儒家告訴我們有五倫關(guān)系,有君臣,有父子,有兄弟,有夫婦,還有朋友,這里面為人君,為人臣,就是君臣的關(guān)系有了。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父子關(guān)系也有了。我們再講這里面沒有的,兄弟之間的關(guān)系,有一個詞叫"兄友弟恭",這個止就是做哥哥的人,要友愛兄弟,這叫友。弟恭是年齡小的人對我們的哥哥,對我們的姐姐,要有恭敬的狀態(tài),這是兄的止和弟的止。
夫婦關(guān)系,那夫婦之間該止于什么?第一要止于愛,就是關(guān)心對方,愛護他,關(guān)心他。第二個就是敬重,要彼此敬重,彼此尊敬。第三點是包容,要容,因為在生活當中,在一個家庭當中,會有非常多的小事和瑣碎的事情發(fā)生,如果不懂得彼此包容,每天就會不停地爭吵和煩惱,所以這是夫妻之間的止。再有就是朋友關(guān)系,"與國人交,止于信",講誠信的,都要彼此相信的,這是我們延伸出來的儒家講的五倫關(guān)系。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這是我經(jīng)常講的一句話,也特別喜歡的一句話。聽訟,就是審查審理官司的時候,我和別人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什么?是"必也使無訟乎",這是孔子的止。一般的人的止是什么呢?我審理這些案件的時候,給分辨是非對錯,斷案到底誰對誰錯,但是孔子的止不是這樣的,是我不讓這件事情發(fā)生。我們的止不同,是不是行為就不同?所以孔夫子做教化于民的事情,他不停地去培養(yǎng)人們的德行,不停地讓人們懂禮,讓這個事情不發(fā)生,才是孔夫子的止。
很多人都在問:"我如何解決婆媳關(guān)系?在公司碰到一個小人怎么辦?別人騙我了怎么辦?別人不在意我怎么辦?"是不是天天都有這樣的問題?我們要懂得不斷地學習、不斷地修行,讓我們增加了一些智慧以后不是為了處理哪件事情,今天教給我們怎么處理這件事情,換一件事情就不會了。
修行是什么呢?是讓我們自己有智慧,回去能面對生活當中的所有事情,那個才是我們的止。是不讓事情再發(fā)生,是不讓大家再沉浸在這些是非對錯當中,而不是爭辯,與老公之間、與老婆之間、婆媳之間到底誰對誰錯?而是讓我們能超然物外,不要在這些是非對錯當中糾纏不休,這時我們的生活才能自在,才能喜樂。
"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這個無情有兩層意思:第一層無情是情況不屬實的人。在我這里你情況不屬實不能講那么多,到我這里都講不下去的;第二層是這件事情我們雖然可能占理了,但是情分說不過去。
舉個例子,在生活當中是不是經(jīng)常有這樣的人﹣﹣得理不饒人,甚至有的人走在商場,我摔倒了,開始索賠,"你沒貼警示牌,所以我摔倒了。"甚至現(xiàn)在有人摔倒了沒人敢扶,為什么?扶了我,我就開始找你,就開始告你,賴上了。這些事情占不占理?占理可是不占情分。這里孔夫子教給我們的是:當人們懂得不斷地去提升自己內(nèi)在的道德修養(yǎng)的時候,"無情者不得盡其辭",情況不屬實的人,和只有理但沒有情分的人,在我這里不好意思講這些話的。
在生活當中,當我們在一個特別有仁德人的面前,不好意思講很多,實在講不出口,所以叫"大畏民志",都讓人民產(chǎn)生敬畏的這種志向。想一想,我們不斷學習、不斷修行的過程當中,我們的志向會不會發(fā)生變化?所以孔子去做教書育人的事情,他才能成為萬圣師表,所以這都是因為止的不同。
"此謂知本。"這個才是知本?!洞髮W》講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盡道矣。"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一段也是告訴我們,要知止,要懂得修身為本,這才叫知本。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喵,沒有找到相關(guān)結(jié)果~
暫時沒有評論,下載喜馬拉雅與主播互動
猜你喜歡
第八式

每首詩后面都附有青瓷老師的圖解,讓學詩一目了然。...

by:北國飄雪6

Jason老師講故事第八季

《Jason老師講故事(第八季)》Jason老師將為寶貝們講述的是享譽歐美的社交技巧情商培育繪本LearningtoGetalong系列,書本文字風格非...

by:愛講故事的Jason老師

大學知多少

專輯介紹等我慢慢補來

by:阿莫會發(fā)光

第八小組

美思微信班第八班語音課程

by:美思英語微信班

第八日的蟬

如果我努力的活著,上帝應(yīng)該不會嫌棄我吧?蟬在土中七年,破土而出后卻只能活七天但若有一只蟬跟伙伴不一樣,獨活了下來那么她感到的是孤獨和悲哀,還是看到嶄新風景的喜悅...

by:穸月

大學精講

《大學》起初不是一本書,而是一篇文章,它最早出自《禮記》一書,相傳是孔子的弟子曾參所作。經(jīng)唐宋思想家的重視,至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為其重新編序之后,《大學》成為儒...

by:國學院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