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敦煌19|舌尖上的敦煌春天——追溯苜蓿的前生今世

2020-03-27 22:49:4812:06 9289
所屬專輯:聽見敦煌
聲音簡介

絲路的春天,從每一片綠色的蘇醒開始。柳吐翠,草發(fā)芽,連路邊綠腴的野菜都不甘寂寞地表達香美的春意。舌尖上的敦煌,春天的野味不可不嘗,除了狀如銅錢的榆錢、被稱為“婆婆丁”的蒲公英、田間地頭的馬齒莧,還有一道看似尋常但更有歷史印跡的味蕾邂逅;它從遙遠的西域跋涉而來,又帶著幾分傳奇的演繹,它——就是苜蓿。



百度百科上的苜蓿”——

 

“苜蓿,是苜蓿屬植物的通稱,俗稱金花菜,見載于陶景宏《名醫(yī)別錄》。是一種多年生開花植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作為牧草的紫花苜蓿。苜蓿種類繁多,多是野生的草本植物,亦有栽培,有些地方將其嫩苗腌作菜蔬。

中國產(chǎn)的苜蓿主要有三種,營養(yǎng)價值很高,具有清脾胃、利大小腸、下膀胱結(jié)石的功效。苜蓿含有最豐富的維他命,成分之高,駕乎一切蔬菜之上。苜蓿的原產(chǎn)地并不在中原地區(qū),當西漢張騫分別在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內(nèi)地同西域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苜蓿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傳入中原。

 

古詩里的“苜?!薄?/b>

自古以來,一草一木,足以暢敘幽情。有個現(xiàn)代詩人曾寫道,“盛開的苜蓿花,點亮故鄉(xiāng)的眼睛。紫色的妖艷盛開一地,醉人的芬芳,凝結(jié)成香甜的蜜......” 我最喜歡的,還是古人的詩賦寄情,那些隱藏在古韻中的花木情懷——

 

《題苜蓿峰寄家人》    岑參

苜蓿峰邊逢立春,胡蘆河上淚沾巾。

閨中只是空相憶,不見沙場愁殺人。

 

《送劉司直赴安西》   王維

絕域陽關(guān)道,胡沙與塞塵。

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

苜蓿隨天馬,葡萄逐漢臣。

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

 

《茂陵》    李商隱 

漢家天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內(nèi)苑只知含鳳觜,屬車無復插雞翹。

玉桃偷得憐方朔,金屋修成貯阿嬌。

誰料蘇卿老歸國,茂陵松柏雨蕭蕭。

 

《寓目》    杜甫 

一縣蒲萄熟,秋山苜蓿多。

關(guān)云常帶雨,塞水不成河。

羌女輕烽燧,胡兒制駱駝。

自傷遲暮眼,喪亂飽經(jīng)過。

 

絲路記憶中的“苜?!薄?/b>

古詩中的苜蓿,多與西域聯(lián)系在一起。毫無疑問,它和眾多遠方而來的葡萄、石榴、胡麻、胡瓜,還有汗血寶馬一樣,跟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大咖張騫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

 

從資料記載來看,苜蓿原產(chǎn)于古波斯Media,也就是今天的中亞細亞、外高加索和伊朗一帶。而苜蓿從西向東,植根于東方土壤的遷徙歷程,也是一條路、一個人的光環(huán)加持——公元前139年,一個身份卑微的漢中人張騫,把握住了時代的機遇,受命于漢武帝,從長安(今天的西安)出發(fā),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探險外交之旅,也為方興未艾的漢帝國,打開了一片廣闊的世界。被后人稱為鑿空之旅一點都不為過,令漢武帝和張騫都不曾想到的是,本是作為軍事戰(zhàn)略意圖的出行,卻為一條偉大的古代陸上商業(yè)貿(mào)易路線奠定了基礎(chǔ),也打開了東西方農(nóng)業(yè)文明交流融匯的大門。要感謝這位博望侯,至少帶來了紅花、蠶豆、胡麻、大蒜、石榴、葡萄等十多種異域之物,還有本文的主角:舶來的苜蓿。

 

這種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自此根植于中原。《史記》和《漢書》是我國最早記載苜蓿的史料——

 

《史記· 大宛列傳》:“大宛之跡, 見自張騫。…… 宛左右以蒲陶為酒, 富人藏酒乃萬余石, 久者數(shù)十年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葡萄苜蓿。

 

《漢書· 西域傳》:“ 大宛國, ……。大宛左右, 以蒲陶為酒, 富人藏酒至萬余石, 久者至數(shù)十歲不敗。俗嗜酒, 馬嗜目宿。……多善馬,……張騫始為武帝言之, 上遣使者持千金及金馬以請宛善馬, ……于是天子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兵前后十余萬人伐宛。連四年, ……后歲余, ……漢因使賂賜鎮(zhèn)撫之,……宛王蟬封與漢約,歲獻天馬二匹。漢使采蒲陶、目宿種歸。天子以天馬多,又外國使來眾,益種葡萄目宿,離宮館旁極望焉。

 

這說明大宛國盛產(chǎn)苜蓿,并由漢使將苜蓿種帶歸我國,天子將其種在離宮別館旁?!稘h書·西域傳》還提到當時的罽賓國(今印度西北克什米爾地區(qū)):“地平溫和,有目宿雜草......種五谷葡萄諸果,這也是漢代苜蓿的來源地之一。

 

為什么漢代如此重視苜蓿的引進栽培?就是為了飼養(yǎng)良馬?!疤祚R銜來苜?;?,胡人歲獻葡萄酒”的詩句也說明此前中原漢人并不知道用苜蓿喂養(yǎng)良馬。漢朝景帝時期朝廷開始設(shè)苑養(yǎng)馬,可是主要在北地(今內(nèi)蒙古河套地區(qū)),當時尚不包括河西走廊。漢武帝時才在河西各地設(shè)立苑監(jiān)牧養(yǎng)馬匹,每匹馬每天食粟一斗五升,這可是不小的糧食消耗。當張騫通西域后,引進的苜蓿就是用來喂養(yǎng)龐大的馬畜群體。

 

到了唐宋,西北地區(qū)種植苜蓿頗為廣泛,敦煌已有堪稱發(fā)達的園囿經(jīng)濟,除了私人經(jīng)營蔬菜的種植和買賣外,許多寺院都擁有菜園,品種有蘿卜、生菜、蔓菁、蔥、蒜、韭菜、葫蘆、豇豆、苜蓿等。敦煌文書S.6981號記載:“五月廿三日,粟肆斗,壘苜蓿園看十鄉(xiāng)判官用。”到明代,苜蓿三晉為盛,秦、魯次之,燕、趙又次之,江南人不識也。

 

關(guān)于張騫出使西域帶回苜蓿種子,還是帶來西域大宛國有汗血寶馬和有一種馬最愛吃的飼草的消息,學界的認識到目前還不統(tǒng)一。雖然“苜蓿原出大宛, 漢使張騫帶歸中國” 已被廣泛接受, 但缺乏直接的史料證實。從出使西域的背景、動機目的, 乃至艱難歷程和當時漢朝對苜蓿的需求看,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不可能帶回苜蓿種子;但第二次是否帶回來,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與考證。

 

之所以將苜蓿等植物的引入歸功于張騫,許是出于人們對他的敬佩和對鑿通西域的紀念——當然,張騫為漢朝帶回了大宛國盛產(chǎn)苜蓿的信息是確定無疑的,這也為后來“漢使取其實來, 于是天子始種苜?!?奠定了基礎(chǔ)。要沒有他舍身前行的精神,和同伴們十余年的努力鑿空,中國人吃到正宗的葡萄和苜蓿,估計還要推遲很多年。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素心蘭_a7

聲音美妙,講觧清晰有趣

蘭托大人

怎么看不到別的作品?就這一個嗎?

劉王豆子

滿篇的錯別字

露露_8cf

哈哈哈哈哈,去飯店點了,吃不慣,浪費了

財神蠻蠻

沙蔥,以前用鹽腌制,做湯面時調(diào)味很香的。

猜你喜歡
聽見敦煌

希望能在喜馬拉雅的平臺開設(shè)一個聲音專欄,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分享我往返敦煌五十多次的所見所聞。說實話,對于一個不太善于把自己的情緒廣而告之的人來說,歸去來兮的深愛只...

by:敦煌史公子

舌尖上的唐朝

【內(nèi)容簡介】吃貨眼中的世界,不是由一塊塊陸地和一片片海洋組成的,而是那些各地的特色美食來組成。貞觀九年,東方歷史上最壯麗,最磅礴,最意氣風發(fā)的年代里。長安古都,...

by:八聲甘州故事集

舌尖上的安心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訂閱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內(nèi)容簡介】喬潔著的這本《舌尖上的安心》整理了包括谷物、水、蔬菜、水果、食用油、牛奶及乳制品、肉及肉制...

by:江蘇人民出版社電子書

舌尖上的中國

中國擁有眾多人口,也擁有世界上最豐富多元的自然景觀:高原、山林、湖泊等,這種地理和氣候的跨度,有助于物種的形成和保存,使得中國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擁有更多潛在的...

by:墨語嫣然_J

舌尖上的四川

沒有辣椒的時代,川菜究竟啥味道?如果有“川菜選秀”,哪道美食可以C位出道?從一道菜到征服全世界,火鍋是如何一路逆襲的?活色“聲”香,帶你領(lǐng)略你所不知道的“...

by:方志四川

舌尖上的南京

200多年前,江南盛傳一部令吃貨垂涎欲滴的美食秘籍《隨園食單》,由清朝一代文壇領(lǐng)袖袁枚編寫,從此中華美食蜚聲世界?!笆忻駥W堂”特別節(jié)目“書香南京大講堂”傳世名著...

by:南京市民學堂

舌尖上的異獸

其實很久以前就對山海經(jīng)很感興趣,這次終于有時間可以深入的了解,剛開始有很多的想象,沒想到越看越覺得,這簡直就是一個大型并且失傳的食譜,上面有記載現(xiàn)今所在地,希望...

by:土豆豆dou

舌尖上的戰(zhàn)爭

建議購買紙質(zhì)版書籍閱讀。水平有限,讀錯之處請諒解。作者:李從嘉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by:一天一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