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謙先生談關於學堂包本及體罰等

2020-06-18 15:26:3206:33 61
聲音簡介
包快包慢,很難說。此中有諸多因素要考慮。其大要有:
一,聰明,有些人確實比較聰明,或者比較適合背書。
二,用心,用心比不用心之差,可以倍蓗。
三,氛圍,整個學堂的氛圍,最重要的是堂主和教師的信心,會帶動學生的信心。教師愈沒信心者,學生愈包不起來,甚至幾年包不了一本。
又,有無志氣,也不能一概而論。但以文禮書院幾年來的經(jīng)驗,初入學學生之志氣,大抵有學堂的類別性。學堂堂主及老師的文化嚮往強,常向?qū)W生講道理者,其學生之志氣有較高的傾向。
又,即使聰明的學生,我本人並不贊成背得太快,大柢十歲以上的學生老實大量讀經(jīng),以四至五年為最標準,四年以內(nèi)的,都嫌快,三年以內(nèi)的,則太快了。不過,如果年紀已過十四五歲,則三年又不嫌快了。(年紀小於八歲,則讀個五六年,是正常的)
因為年紀已經(jīng)十歲以上,資質(zhì)中上的學生,如果真是用心讀,一本書讀個二百至二百五十遍,有一半的學生就可以包本,這樣所花時間大概兩個月到三個月。所以,三年到三年半背完,是很可能的。如果一本書讀到四五百遍,也就是五六個月,還不能包本,是嫌慢些了,可能是因為不用心的緣故,但學生所以不用心,往往是學堂不知怎麼讓學生用心,整個學堂的學生心思比較渙散,心思渙散的學生到書院來,是很難調(diào)的。
我一向提倡的是“自然包本”,即多念遍數(shù)而自然成誦,根據(jù)近十年來所觀察,一個老實大量讀經(jīng)(所謂大量以一天讀經(jīng)滿六小時以上為準)的八歲以上的學生,三個月大概可以將一本書讀上兩百五十遍以上,大概一半學生可以包本,如尚不能者,再加一個月,應可包本。所以一年以包三至四本為標準。高於此標準者,有的只滿一百五十遍就包本,甚至有不滿一百遍就包本者,此則太快,除非是真聰明,否則,遺忘也快。但低於此標準者,除非是第一本或第二本,否則,是嫌慢了,學堂可能要反省一下,是否太過寬鬆,耽誤了孩子。(至於八歲以下,另當別論)
據(jù)我所知,學堂要求比較嚴肅的,不僅包本成績較好,學生氣象亦往往比較積極進取。管理比較寬鬆的,包本不理想,學堂整體氣象亦不好。
最理想的狀況是嚴格管理,但以鼓舞為主,體罸為輔。
我一向希望學堂最好不要體罸,如要體罸,盡量以體能運動代替戒尺,如不得已,對怠惰與行惡,需用戒尺,也只可以打手板和屁股,因為此兩處受擊,可以增加聰明與氣脈流通,有益身心健康,唯不可過分,尤其教師不可以情緒加之也。
凡是家長不滿或?qū)W堂因體罸出事者,大概都是教師情緒失控,過度體罸,或不分身體部位,隨意亂打,以顯威風,甚為幼稚。或者教師以替天行道之意氣,以為打即是愛,不知自己已陷於殘忍而無心肝,其過度體罸,或不分身體部位,隨意亂打之後,尚沾沾自喜,更是恐怖。此兩種教師,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當即開除,不令在讀經(jīng)界生存也。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喵,沒有找到相關結果~
暫時沒有評論,下載喜馬拉雅與主播互動
猜你喜歡
四、季謙先生訓勉

王財貴教授1949年生于臺灣,祖籍福建。十有五歲,入讀師專,開始反省并思考教育之道,青年時期先后師從隱者掌牧民先生與哲學巨匠牟宗三先生,學思并進,參酌古今中外...

by:肖麗娜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