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學(xué)《易經(jīng)》:革卦第四十九(上)

2024-10-04 10:01:5931:39 39
聲音簡介
輕松學(xué)《易經(jīng)》:革卦第四十九
【周易經(jīng)文】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dāng),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無咎。

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九三:征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兇,居貞吉。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解讀詮釋】

【49.1】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白話】

革卦:把握改革時機(jī)才會取得誠信,大為亨通,適宜守持正固,憂悔消亡。

【解讀】

○革卦,下離上兌,澤火革卦?!缎蜇詡鳌罚骸熬啦豢刹桓铮适苤愿?。”《雜卦傳》曰“井通”,井道窮盡則不通而成災(zāi)時方有革。井卦下巽上坎,巽木生離火,木之災(zāi)也;坎水成兌澤,水之災(zāi)也。故貞離悔兌而得革卦。

《周易》卦辭函數(shù)=有孚(主體神性)+元(N)亨(X)利(N)貞(Y)(群體神性與理性)+吉兇悔吝(世間情偽)+無咎(人性)

“元亨利貞”,是三皇五帝之道。革卦卦辭的“元亨利貞”之前附加前提條件“巳日乃孚”,正是說明王道革卦本自有悔的局限性。有孚,在卦辭可以開啟元亨利貞。《左傳》“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為主體神性,亨為群體神性。

有孚,在爻辭則是為了保任與開啟卦辭的亨。六二“巳日”,九三、九四、九五連續(xù)使用三個“有孚”,正是君子個體對卦辭群體“巳日乃孚”的落實。

【井、革、鼎、震、節(jié)的卦序與象數(shù)】

井卦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本笳魍醭?,“井泥不食”是以井底喻新王朝建立之初百廢俱興的局面,“舊井無禽”是以鳥獸都不來棲息的舊井喻舊王朝的沒落。

《雜卦傳》“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备锕识π?,言舊王朝的沒落,新王朝的誕生。革卦之后是鼎卦,鼎在古代被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quán)的象征?!缎蜇詡鳌罚骸案镂镎吣舳?,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闭馂殚L子,西周王權(quán)的繼承制度為嫡長子繼承制,具體規(guī)定為“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魯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周定王元年),楚莊王吞并了一些小國,確立了霸權(quán)之后,陳兵周朝邊境,問九鼎的輕重,伺機(jī)覬覦[jì yú]周朝王權(quán)(這就是“問鼎中原”的由來)。周大夫王孫滿針對楚莊王的問話,說明了九鼎的來歷,并指出統(tǒng)治天下“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挫敗了楚莊王的狂妄野心?!蹲髠鳌ば辍吩唬?br>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yuǎn)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xié)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于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郟鄏[jiá rǔ],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br>
成王時周公卜筮國祚“卜世三十,卜年七百”的證驗: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共經(jīng)歷36王,790年。這是《周易》卜筮史上應(yīng)期最長的一次,實際國祚所以長于七百年,東周末期王權(quán)名存實亡故。

《周易》第48卦井,言舊王朝沒落后新王朝的興起;第49卦革,言新舊王朝更替之革命;第50卦鼎,言新王朝政權(quán)的建立;第51卦震,言嫡長子繼承王權(quán)。綜上所述,《周易》井、革、鼎、震四卦是按王綱體制的規(guī)則排列的,而井卦之前為困卦,這時井卦則使用第三層意義“通達(dá)”,震卦之后是艮,《序卦傳》“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边@時震的意義也不再是“長子”而是“震者,動也”,這說明《序卦傳》的排序義理規(guī)則在層次上是有變化的。

故《序卦傳》的排序規(guī)則在義理上不具備同一性,卦序是在義理的不同層次上呈階梯形連接。《序卦傳》的排序通則實為天文象數(shù),在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圓圖中,屯卦與鼎卦相對,蒙卦與革卦相對,屯為“物之始生”,蒙為“物之稚”,革故鼎新,《周易》之首乾坤屯蒙是指天地背景下人類社會開始于蒙昧?xí)r代,到革鼎則是國家大一統(tǒng)的形成,《周易》第49卦為革卦,第50卦為鼎卦,這樣“五十”便成了天命之?dāng)?shù),卜筮是為了從天命得到啟示,故《系辭傳》“大衍之?dāng)?shù)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大衍之?dāng)?shù)章說的是《周易》的占筮程序即揲蓍法。

甲骨文、金文“貞”字本象鼎形,或?qū)ⅰ安贰弊种糜凇岸Α鄙希省柏憽迸c“鼎”同源,鼎,定也。《彖·師》曰“貞,正也。”《說文》“貞,卜問也。”“鼎”的含義比“貞”寬泛,鼎為體,貞為用。

《漢書·五行志》云:“鼎者,宗廟之寶器也?!辈忿o常見有“宗卜”,宗為宗廟,言在宗廟卜筮也。“鼎”字含有宗廟、正定、卜筮的多重意義,《周易》于是將鼎卦排到第五十位以應(yīng)“大衍之?dāng)?shù)五十”和天命,故孔子言“五十而知天命”。鼎為第50卦為定,體不變也,革為第49卦為變,變革故為用,故“大衍之?dāng)?shù)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系辭傳》曰:

大衍之?dāng)?shù)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lè]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后掛。(對應(yīng)《周易》第49卦革卦、第50卦為鼎卦)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dāng)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dāng)萬物之?dāng)?shù)也。(對應(yīng)《周易》第60卦節(jié)卦)

《周易》的揲蓍法是按照陰陽兩儀、天地人三才(三極)、四象四時、置閏的天文歷法的規(guī)律展開的,而革卦《大象傳》說“君子以治歷明時”,《彖傳》說“天地革而四時成”。

《周易·彖傳》言“天地”“而四時成”唯有第49卦革卦和第60卦節(jié)卦,分別是“天地革而四時成”、“天地節(jié)而四時成”。節(jié)卦排序第60位,正好是六十甲子之?dāng)?shù)。

商周時期置閏年為十三個月384天,合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按《尚書·堯典》回歸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薄吨芤住?84爻即陰歷閏年天數(shù),384÷13=29.53846,則平年天數(shù)29.53846×12=354.46152,取整數(shù)354天?;貧w年366與陰歷平年354的平均值是(366+354)÷2=360天,這就是“當(dāng)期之日”。360÷6(六爻)=60。六十甲子的發(fā)明應(yīng)該與此有關(guān)。

《史記·五帝本紀(jì)》說黃帝“獲寶鼎,迎日推筴”,《正義》云:“筴音策。迎,逆也。黃帝受神筴,命大撓作甲子,容成造歷是也?!薄端麟[》:“《史記·封禪書》曰:‘黃帝得寶鼎神策’,下云‘于是推策迎日’,則神策者,神蓍也。黃帝得蓍以推算歷數(shù),于是逆知節(jié)氣日辰之將來,故曰推策迎日也。”“大衍之?dāng)?shù)”兼有歷法和揲蓍意義。六十甲子是黃帝時期的天命歷法之?dāng)?shù)和占筮揲蓍之?dāng)?shù),黃帝,號歸藏氏,故六十可能是《歸藏易》的大衍之?dāng)?shù)。

金文“貞”字多在“鼎”上增一“卜”字,即“鼑”字(貞、則、員三字,貝旁都是鼎字的簡化),愚頗疑此即《史記》所言“黃帝得寶鼎神蓍”之事。卜,或為枚、蓍、策、筴,所謂“枚卜”是也。

革卦、鼎卦、節(jié)卦與《系辭傳》的密切關(guān)系說明《易傳》的主體內(nèi)容是與《周易》古經(jīng)同時成書的,《易傳》的主體內(nèi)容在周初業(yè)已存在,它是作為《周易》編撰體例而成書的,《易象》應(yīng)是春秋時人見到的西周《易傳》。今本《易傳》經(jīng)過孔子及其門人的編輯整理,加上了孔子的研《易》心得。

【革卦“巳日”為攺日考】

革卦卦辭“巳日乃孚”,六二“巳日乃革之”。巳,《集解》作“已”,荀爽、崔憬乃至《正義》王弼、孔穎達(dá),皆釋為“巳”(已)為革已發(fā)生之義。

楚簡《周易》卦辭作“攺[yǐ]日廼孚”,六二“攺日乃革之”。廼[nǎi]同“乃”。濮茅左釋“攺日”為“逐鬼禳祟之日”。攺,《說文》:“?[gāi]攺,大剛卯,以逐鬼魅也。”

井卦“改邑不改井”之改字,熹平石經(jīng)、楚簡《周易》均作“攺”。攺,即改。兌為從革,為毀折,故為改,離為日,日,時也。時,《說文》:“四時也。從日寺聲。旹,古文時從之日?!彼热眨窗盐崭母飼r機(jī)。

攺,從攴[pū],巳聲(巳亦表意)。形旁攴為手持器械狀,表示攺字本義與擊打有關(guān)。巳為蛇之象。攺字在西周至戰(zhàn)國相當(dāng)長的時間內(nèi)被借用作改字,后聲旁巳改為己,將改字分化出去,攺遂專用巳聲字。

(一)尚秉和《周易尚氏學(xué)》卷十四釋“己日乃孚”云:

革,改也。言水火更代用事也。離為日,貞己,故曰己日。己日謂二,二離主爻,承陽應(yīng)五,故曰己日乃孚。王弼等謂即日不孚,已日乃孚,訓(xùn)已為過往,不辭甚矣。顧炎武《日知錄》謂朱子發(fā)(朱震)讀為戊己之己,當(dāng)從之。按虞氏(虞翻)注云:“離為日,孚謂坎,四動體離,故己日乃孚?!笔怯菔弦嘁噪x為己日,讀為戊己之己已明甚,而非始于朱子發(fā)。

(二)高亨《周易大傳今注》和李鏡池《周易通義》都認(rèn)為“巳借為祀。”楚簡《周易》和帛書《易》皆有祀字,如困卦九五爻辭,楚簡《周易》作“利用祭祀”,帛書《易》作“利用芳祀”(困卦九二亦然),故不應(yīng)以巳通祀。

(三)李學(xué)勤《中國古代文明研究·釋“改”》主要觀點(diǎn)(原載2002年《石璋如院士百歲祝壽論文集》臺灣南天書局):

1.戰(zhàn)國郭店簡《緇衣》、《尊德義》、《六德》等簡文、春秋晚期侯馬盟書、西周晚期改盨的“改”均從“巳”。(朱駿聲在《說文通訓(xùn)定聲》最早提出“改”從“巳”聲。)

2.《說文》“巳,已也?!眳谴鬂葘W(xué)者說“巳、已為一字”,是合乎事實的。

3.“弜[勿wù]改”是卜辭習(xí)語(弜,義為“勿”:裘錫圭《說“弜”》),常見于歷組、無名組、何組卜辭,只不過寫作“弜巳”了。這是由于“改”從“巳”聲,即省“改”為“巳”。過去,學(xué)者都把字讀為“巳”,以為是祭祀的“祀”,辭意遂不可通。

“弜巳(改)”多置于命辭之首,如《合集》26898、27370、27553、30763、30759、30760,《小屯南地甲骨》656、4325,更多的則是作為獨(dú)立的命辭,如《合集》27558、28412、30447、30764、30766、30767、32390、32654等等。黃組卜辭“弜巳(改)”作為命辭的也不少,如《合集》39465、39446、39469等,和上述對照,“弜巳”無疑就是“弜改”。

令人極為感興趣的是,在陜西周原發(fā)現(xiàn)的西周卜辭中,也有“弜巳(改)”這一習(xí)語出現(xiàn)。最明確的例子是岐山鳳雛H11:114卜甲:

弜巳,其若服,囟正。

鳳雛的西周卜辭也有“巳”,如:

巳,厥燎師氏自燎。(H11:4)

巳,其……(H11:200)

巳,惟……(H31:1)

同殷墟賓組卜辭的“巳”一樣,也可能讀為“改”,與“弜改”相對。

(四)林忠軍《從戰(zhàn)國楚簡看通行〈周易〉版本的價值》(《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

“改”與“巳”可以通假,但戰(zhàn)國本“改”字意思更明確,符合革卦意義,革,有變革改革之意,《彖傳》曰:“‘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憋@然,將“巳”釋為“革”,戰(zhàn)國本作“改”則勝于今本“巳”。另外,《周易》通例是每一卦卦爻辭說的未必是一個事,但每一卦有一個主題,即必須與卦名意義相關(guān)。如屯卦用“屯”,臨卦用“臨”,咸卦用“咸”,艮卦用“艮”等,革卦當(dāng)用“革”字或“改”字,戰(zhàn)國本用“改”字,符合革卦意義,革,有變革改革之意。今本作“巳”易起歧義。古者有讀為“祀”者,訓(xùn)為祭祀;有讀為天干“己”者或地支“巳”者,傅會改革之意。即是其證。

總結(jié)

“巳”為“改”的古文,巳與已古文為一字,“巳日乃孚”即“改日乃孚”,秦漢之際的傳《易》經(jīng)師沒有把“巳日乃孚”古文改成“改日乃孚”今文,致使兩千年不得其解,幸有考古出土的卜辭、西周銘文、春秋侯馬盟書、戰(zhàn)國楚簡再次揭開了這個秘密。

【49.2】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dāng),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白話】

彖傳說:革卦,水火相互熄滅;兩個女子住在一起,志趣不相合,所以謂之變革。把握改革時機(jī)才會取得誠信,如此變革天下必信服。(變革的效果)文明而喜悅,所以大為通達(dá)而守持正固。變革恰當(dāng),所以憂悔消亡。天地變革導(dǎo)致四時形成,商湯、周武王分別革除桀、紂的天命,是合乎天時和順應(yīng)民心的,革卦所體現(xiàn)的時勢真是偉大啊!

【解讀】

革卦《彖傳》從卦象、卦德、卦主等方面解釋卦辭:

(一)以卦象釋卦名:

自上而下觀卦象,革卦上兌澤下離火,澤為積水,澤水潤下而離火炎上,澤水想熄滅火,火想烤干澤水,故曰“水火相息”?!夺屛摹罚骸跋ⅲ缱?,馬云‘滅也’,李斐[fěi]注《漢書》同,《說文》作熄?!?br>
兌為少女,離為中女,兌卦與離卦皆陰卦“同性相斥”,故曰“其志不相得”,這與《睽·彖》“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意義相近。然而兩卦同是兌與離的組合,何以睽為乖離,革為變革?因為“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兩卦方向相背離而不發(fā)生作用,故為睽;而革卦澤上火下,矛盾雙方則是激烈交鋒,故為革。又,既濟(jì)卦上坎水下離火,亦是水火交鋒,何以不為變革?因為坎陽卦與離陰卦“異性相吸”,故為既濟(jì)。按:“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是《周易》的通例,既適用于爻象(爻之比、應(yīng)、敵),也適用于卦象。

(二)巳日乃孚,革而信之:

巳,改之古文,前已釋。改,革也;孚,信也。

“巳日”是自上而下觀象。上兌為正秋,為毀折,為從革,故為巳(改);下離為日,故曰“巳日”,即把握改革時機(jī)。

“乃孚”是卦主六二應(yīng)與之象。二比三應(yīng)五,二至上連互大坎,三四五恰是大坎之剛爻,坎為孚,所以三四五爻辭皆言“有孚”,故曰“乃孚”。

(三)文明以說,大亨以正:

自下而上觀卦德。革卦下離為文明,上兌為說,悅也?!拔拿饕哉f”,故“大亨以正”,大亨釋“元亨”,以正釋“利貞”。

(四)革而當(dāng),其悔乃亡:

胡炳文曰:“《彖》未有言‘悔亡’者,唯《革》言之,《革》易有悔也?!?br>
革卦六爻唯有九四不當(dāng)位,故有“悔亡”之辭?!跺鑲鳌费浴八鹣嘞ⅰ倍谎浴皾苫鹣嘞ⅰ?,正是暗示九四唯變所適,革成既濟(jì)之義。

(五)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此言革卦三極之道與十二嘆時之卦。

“天地革而四時成”,言天地之道,即《大象傳》“君子以治歷明時”,詳見《大象傳》解讀。

“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言人道。革卦內(nèi)互乾巽,天風(fēng)姤卦,乾為天,巽為命也?!八热铡睘椤绊樅跆臁敝?,“乃孚”為“應(yīng)乎人”之始;“元亨”為“順乎天”之成,“利貞”為“應(yīng)乎人”之成,故曰“革而當(dāng),其悔乃亡”。

因革卦可領(lǐng)悟“治歷明時”,透顯天命之?dāng)?shù)和大衍之?dāng)?shù),展示事物變革自始至終的發(fā)展規(guī)律,故言“革之時大矣哉”。

○《尚書·堯典》曰:

“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br>
革卦下離為南,為仲夏,故三爻皆言“革”。

曰:“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jiàn]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xiǎn]?!?br>
革卦上兌為西,為仲秋,故五爻、上爻言虎變、豹變。變,毛毨,指鳥獸換毛。

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br>
故《彖》曰“天地革而四時成”。

【49.3】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白話】

象傳說:澤中有火,是革卦的象。君子由此領(lǐng)悟(當(dāng)天命變革之時)制定新歷以明天時。

【解讀】

○革卦為《周易》第四十九卦,為天命之?dāng)?shù)、大衍之?dāng)?shù)之用。古時改朝換代,新王朝常重定正朔?!抖Y記·大傳》:“立權(quán)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此其所得與民變革者也?!笨追f達(dá)疏:“改正朔者,正謂年始,朔謂月初,言王者得政,示從我始,改故用新,隨寅、丑、子所建也。周子,殷丑,夏寅,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雞鳴,夏平旦,是易朔也?!泵磕甑牡谝粋€月稱為正月,每月的第一天稱為朔日。夏以寅月為正月,商以丑月為正月,周以子月為正月。一日之始,夏以天明為朔,商以雞鳴為朔,周以夜半為朔。正朔和歷法,在古人看來和天命緊密相關(guān)?!妒酚洝v書》:“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順承厥意?!?br>
【革卦與商周歷法、大衍之?dāng)?shù)】

西周觀象授時的主要內(nèi)容是觀察月相,實行朔望月歷制,如《逸周書·史記解》“朔望以聞”,《禮記·祭義》“朔月月半,君巡牲”,后來發(fā)展為弦望晦朔,如《鹖冠子·天則》:“弦望晦朔,終始相巡。”《呂氏春秋·貴因》“推歷者視月行而知晦朔”。

西周有一月四分的歷法制度。王國維《生霸死霸考》:“余覽古器物銘,而得古之所以名日者凡四,曰初吉,曰既生霸,曰既望,曰既死霸。因悟古者蓋分一月之日為四分,一曰初吉,謂自一日至七八日也;二曰既生霸,謂自八九日以降至十四五日也;三曰既望,謂十五六日以后至二十二三日;四曰既死霸,謂自二十三日以后至于晦也?!嗉垂糯辉滤姆种g(shù)也?!?br>
真正從天文歷法的角度對“其用四十有九”作出解釋的當(dāng)為唐代僧一行,僧一行根據(jù)上弦月、下弦月把一月分為四個象限點(diǎn),一個回歸年含十二個朔望月余十天,則一年為49個象限點(diǎn),《新唐書》引一行《歷本議》曰:

策以紀(jì)日,象以紀(jì)月。故乾坤之策三百六十,為日度之準(zhǔn)。乾坤之用四十九象,為月弦之檢。

一行又說“弦望相距,皆當(dāng)二七”,“月策曰四象,一象之策,則朔、弦、望相距也?!?br>
一行《歷本議》所云可證古代確有檢校日月數(shù)度之法?!断缔o傳》“乾坤之策三百六十”,即60節(jié)卦也;《系辭傳》“大衍之用四十九”,即49革卦也。

商周時期一年12個月或13個月,平年12個月有354天,閏年則有13個月則有384天,合《易》384爻。確定閏月必須觀測回歸年,首先要計算回歸年的大概陰歷時間。陰歷一個月的天數(shù)是:384÷13=29.54,按一月四分之術(shù),每月記錄四個象限點(diǎn)(曰初吉,曰既生霸,曰既望,曰既死霸),每個象限點(diǎn)間隔時間:29.54÷4=7.38。49個象限點(diǎn)是:49×7.38=362天,若50個象限點(diǎn)則是369天,則超過回歸年365.25天了,因此必須在49點(diǎn)時啟動回歸年的觀測,此所以《周易》第49卦革卦《大象傳》曰“君子以治歷明時”,《彖傳》曰“天地革而四時成”也。估計《周禮》記載的春官馮相氏掌管四分月相。(鄭玄注:“馮,乘也;相,視也。世登高臺,以視天文之次序?!保?br>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喵,沒有找到相關(guān)結(jié)果~
暫時沒有評論,下載喜馬拉雅與主播互動
猜你喜歡
《易經(jīng)》輕松學(xué)

《易經(jīng)》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其從整體的角度去認(rèn)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yīng)的有機(jī)整體,即“天人合一”?!兑捉?jīng)》被譽(yù)為諸經(jīng)之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總...

by:今言國學(xué)智慧

易經(jīng)必讀|每天15分鐘輕松學(xué)易經(jīng)

公眾號《后天八卦》領(lǐng)取免費(fèi)電子書籍

by:易經(jīng)六十四卦

易經(jīng)64卦

走進(jìn)易卦八卦,帶你順利行走天下!

by:天天林中清泉

老劉講易經(jīng)|每周10分鐘輕松學(xué)易經(jīng)

《易經(jīng)》是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易經(jīng)講的是天理,是天地萬物如何合道而行,無論入世治世,則天地之道自然生生不息,茁壯成長,逆天理而行,必然六位傾覆五行混亂,結(jié)果不言...

by:老劉說心學(xué)

易經(jīng)64卦誦讀

王財貴版本易經(jīng)誦讀

by:這是云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