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奏鳴曲》是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鳴曲的別名,創(chuàng)作于1801年,F(xiàn)大調(diào),通常也被稱作《春天奏鳴曲》(the Spring Sonata)。
一般認為是由于此曲第一樂章所蕩漾的青春氣息,被人們恰當(dāng)?shù)胤Q為《春天奏鳴曲》。 “春天”的名稱并非是貝多芬自己所起,而是后人根據(jù)作品內(nèi)容所賦予的。這部奏鳴曲屬于貝多芬的早期創(chuàng)作,在風(fēng)格上繼承了海頓、莫扎特同類作品的傳統(tǒng),樂曲充滿了青春的朝氣和樂觀的情緒,音樂明快而甜美,輕松而活潑,猶如絢麗燦爛的春光,樂曲雖然是在描寫大自然的春天,但更是借春天的情景記錄了貝多芬青春時代對生活的感受。
《第九小提琴奏鳴曲》,作品47,別稱《克魯采奏鳴曲》是路德維?!し丁へ惗喾矣?802年至1803年間創(chuàng)作的小提琴奏鳴曲,發(fā)表于1805年。貝多芬并未給這部作品定調(diào),但它通常被稱為《A大調(diào)第九小提琴奏鳴曲》。魯?shù)婪颉た巳R采(Rodolphe Kreutzer 1766-1831)是法國十八世紀末小提琴家,同時也是作曲家,著有《42首練習(xí)曲和隨想曲》。貝多芬極為欣賞他,并把這部已經(jīng)出版的作品題獻給他,但是克萊采從未在公開場合演奏過它,甚至曾稱其為“完全不可理喻的”,令貝多芬十分惱火??墒撬f萬沒有想到,這部他看不起的曲子,卻使他的名字被載入史冊。
克魯采奏鳴曲以其所需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深沉熱烈的感情和四十余分鐘的演奏時長而聞名。作品中所蘊涵的感情豐富,第一樂章所表達的是憤怒,而第二樂章是沉思的,第三樂章則表現(xiàn)出歡樂蓬勃的氣氛。
Hoshiku
雖然沒有達到我理想中的《克魯采》,但是演奏家的技巧還是過硬的。十分好奇是哪位的演奏版本…